《终南山36峪》之甘野之战——鄠邑甘峪

终影文化 2024-09-25 07:11:41

鄠邑原名为户县,素有“银户县”之美誉,古时乃京畿要地,隶属西安市辖区。鄠邑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与安康市宁陕县交界接壤,北临渭水,和兴平市隔水相望,东以高冠河、沣河与长安区相邻,西凭白马河同周至县划界,总面积达1279.42平方公里。域内水资源丰沛,大小河流共计36条,皆源自秦岭山区,出山后汇集成涝河、甘河、太平河、高冠河这4 大水系,遍布全区,纵贯南北。鄠邑区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河流峪口自西向东主要涵盖甘峪、涝峪、栗峪、皂峪、曲峪、潭峪、黄柏峪、太平峪、高冠峪等。

甘峪口

鄠邑甘峪地处西安市鄠邑区西南20公里的蒋村街道,为鄠邑区最西侧的一条山峪。峪口距西安市区80公里,因“甘之战”这一古战场而获名。峪中流出甘河,其主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首阳山,峪口以上的流域面积达68.5平方公里,河流长度为17.4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达2237万立方米。上游有东、西甘峪沟,于峪口上7公里处交汇。河水出峪后向北流经鄠邑区的蒋村街道、祖庵街道、甘河街道,在涝店街道西融入涝河,平原段全长约7.5公里。甘河下游有甘河街道,此街道因河而得名,街道辖区内有甘河古桥一座,名曰遇仙桥,传说乃是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于甘峪河邂逅“八仙”中吕洞宾之处。

峪口有村名甘峪口村,属蒋村街道辖区,人口1000多人。峪口上游2公里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修建的一座小(一)型水库,大坝高47米,长178米,为土石重力坝,设计库容380万立方,灌溉3万多亩农田。水库大坝下建有供水厂,承担着蒋村街道辖区十几个村庄数万人的生活用水。甘峪河水质清澈甘甜,是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备用水源地之一,也是鄠邑区西部的母亲河!

甘峪水库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甘峪风景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甘峪峪谷深邃幽远,水源充裕,草木葱茏,自然风光极为秀美。入甘峪沟约七公里,便能抵达东西甘峪的分岔之处。从此处朝东甘峪沟行进,途经静心潭、过山门、跃将军石等景点,抵达土罐坡后可上天池梁,穿越凤凰山下行至涝峪纸房村。行至西甘峪,穿过桃园人家,于小龙王庙旁登上山坡,经坡上农家门口向南,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可达大仙场,穿过王母庙,下观音山可至周至耿峪白杨岔,亦可从观音山上首阳山。西甘峪乃甘峪主流,越过山神庙,经过龙王庙,穿涧渡水能够望见西甘峪沟水电站,水电站的前池、引水渠依然存在,只可惜早已荒废。再往前,沟谷狭窄,坡陡石滑且无路可走,鲜有人至。

甘峪上游

春临甘峪沟,枯草复苏泛青,树木绽绿吐芽,野花遍漫溪畔;夏至甘峪沟,沟深林密成荫,山风轻柔习习,溪水潺潺淙淙;秋至甘峪沟,青山依旧翠岭,径曲谷幽静谧,水清潭澈清幽;冬临甘峪沟,灰山黄岭萧索,荒草瑟瑟凄凄,水凝石寒寂寂。

甘峪风景

甘峪口历史文化丰富,人文景点较多。夏书·甘誓记载: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夏书》“甘野–––甘谷水出处,曰甘河”。

史载:古时大禹因治水功绩卓著,舜帝遂将帝位禅让予大禹。大禹崩逝后,其儿子启自认受父之名讨伐三苗有功,应当继承帝位,故而欲打破黄帝以来所遵循的禅让制。当时,封地在今鄠邑区一带的有扈氏不服,于是启作《甘誓》,召集六卿与有扈氏于甘野(今甘峪河附近)展开大战。有扈氏战败,启由此建立中国首个奴隶制国家——夏。有扈氏作为禅让制的坚决捍卫者,与夏启战于甘之野,直至身死国灭。《淮南子》赞道:“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

甘之战(网络图片)

峪口东南山上有望仙坪,传昔日王母赐桃汉武帝,帝睹其玉佩珠霞,遂精选工匠,集木石建宫于山上,塑金身而虔祈朝拜而得名。坪上沃壤数顷,翠柏古橡,庙宇殿阁错落分布。望仙坪庙宇早年规模宏伟,分有前殿后殿,建筑有王母宫,三官殿,三司殿,黑虎灵官殿,菩提阁,玉皇殿,老君殿,混元殿,玄武殿,无量殿等十几座庙殿,可惜文革时期大多已毁。现有菩提阁一座,庙宇十余间,雕刻精湛老君汉白玉座碑和数座石刻神像及有关记载望仙坪兴衰史大理石碑两通。较为珍贵是那几尊石刻观音像,最高的有一米,低的大约有二十几公分,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文革时破四旧,被当地群众偷埋地下,幸免被毁,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当地群众挖掘出来,供奉在玉皇殿堂里,后于2007年春节被盗丢失。望仙坪南有新集贤观,为重阳宫上院,观内建有三清殿等建筑。

望仙坪(王母宫)

望仙坪(玉皇殿)

望仙坪菩提阁

望仙坪集贤观门

难忘甘峪文/终南闲士

甘峪有座水库,水库有个管理单位,当年我大学毕业就分配在水库管理处工作。初参加工作,单位交通不便,离家也较远,所以周末很少回家就在单位值班。单位领导和职工在生活中给予了我多方关照,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是领导特批借款买的。记得一次生病住院,家里人不在身边,同事就在医院照顾我。

甘峪口有甘峪口村,这是一个有千人规模的村庄,位于甘峪口右侧。村依望仙坪,西伴甘峪河,里通甘峪沟。我们单位就位于甘峪口村北。这是一个民风纯朴,环境清幽的村庄,这里的村民待人很好。有老百姓知道我离老家远,周日单位没开灶,就请我到他们家用餐。因为工作原因,有时候要进到甘峪沟里面,那里也有个山村,叫甘峪沟村,有两三百口人,群众虽然比较穷,但都很朴素,我们在村子办完事就在村民家吃饭。在甘峪水库工作两年多,给我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

在水库工作的那段时日,闲暇之时我常常上水库进甘峪沟闲游漫步。我对甘峪沟曾心生神秘感,缘由是当地山民曾给我讲述的一则故事。据称,刚解放的那些年,有一年冬天,甘峪沟有位村民出山前往县城购置物品。彼时,山民出山进县城全然依靠两只脚板,往返四十余公里,其中更有七八公里的山路。返程之际,已然是月明星稀的夜晚,临近山神庙时,他发现有堆篝火,走近一瞧,只见火堆旁围着众多人正在低头烤火。他快步向前,也与那帮人围坐一处。那帮人见他前来,竟无一人抬头与他打招呼。他抽出烟锅,准备对着那堆火点烟,顺便偏头瞧瞧周围之人,这一瞧可不得了,那些人,竟无一人有脸,吓得他猛然蹦跳而起,撒开腿就往家奔逃。回到家中,他大小便失禁,一病不起,未过几年,便一命呜呼了。村民言,此地解放前曾有一伙土匪,时常下山滋扰百姓,后来国民党军派人在山神庙附近剿灭了这股土匪,那天晚上或许是这些土匪的鬼魂。当时听闻这个故事,只将其视作一则笑谈,然而每次游玩至此,无形中便萌生出一种恐惧之感。

后来离开甘峪水库到其他地方工作,因为对甘峪及附近地理情况比较熟悉,所以在周末休闲时间常带朋友到甘峪游玩。

甘峪水库

驱车从西安出发上西汉高速在涝峪口站出,下环山旅游路,向西行驶十来分钟,就来到了蒋村镇甘峪沟口村,路口有一甘泉山庄农家乐可指引游人到甘峪口。在村外向甘峪方向远远地就能看到甘峪水库大坝的雄姿----一座巨大的土灰色的土石坝将甘峪封堵起来。

甘峪水库

沿进村水泥路,首先看到的是书写的“甘峪口”村碑,穿越甘峪口村,到村最南位置----柴场。柴场其实也是村落的一部分,在峪口偏里,是当年山民交易柴木的市场,如今没有当年的景像,呈现的是一条比较宽畅的水泥大道和道两边整齐的村民楼房。

过村约两公里,便能抵达甘峪水库大坝之上。进甘峪沟的山路处于水库库区的东山半坡处,山路虽略显陡峭,然而路面较宽,且为沙石铺设,路况尚佳。路下方即为甘峪水库,在秋天蓄水之时,水库水面波光粼粼,苍翠的群山与蓝色的天际皆倒映其中。步入山谷,山道与峪沟交错前行,进山的路便顺着峪沟蜿蜒向大山深处延伸。甘峪沟内尚有一个仅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山村,尽管仅设有三个小组,百十来口人,却也算是一个行政村。近些年来,农村扶贫开发,部分农户搬出,可仍有近二十户村民依旧居住于这山沟之中,村上还有一所希望小学。

幽境甘峪

入甘峪沟约七公里,便能抵达东西甘峪的分岔口,分岔之处住着几户人家,皆是砖块楼房,收拾得整洁干净,环境清幽雅致。从这里朝东甘峪沟前行,途经静心潭、过山门、跃将军石等景点,抵达土观坡后可上天池梁,穿越凤凰山下行至涝峪。行至西甘峪,穿过桃园人家,在一户农家房前的小龙王庙旁登上山坡,经坡上农家门口向南,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可达大仙场,穿过王母庙,下观音山可至周至耿峪,亦可从观音山上首阳山。

东甘峪山门

春入东甘峪沟,登土罐坡,便能瞧见羊肠小径。一养蜂人家的栅栏土舍映入眼帘,牛哞狗吠之声不绝于耳。墙壁之上垒着数个土蜂窝,群蜂翩跹飞舞;舍院后方的坡地上,小片梯田里麦绿菜黄,交相辉映。攀爬上天池梁,梁上中部低凹,四周高耸,低凹之处矗立着两座山庙,庙门前立着一座青石碑,碑石铭刻着一九九七年重新修缮天池梁太白庙的记载。穿过天池梁往东,便能抵达涝峪凤凰山坡上,顺坡而下,可径直来到涝峪纸房小学门前。

东甘峪土罐坡农家

夏临西甘峪沟,山重水复,似觉无路可行,转过一山岩,一片猕猴桃林骤然呈现眼前。猕猴桃架上绿叶簇拥着青桃,林边路旁有一户人家,三间砖房矗立。夏日暑期,男主人于桃林施肥浇水,女主人则在旁边溪涧槌棒洗衣,上游一双儿女一边戏水,一边持着自制鱼竿钓鱼嬉戏。倘若有游人经过,那女主人定会热情地打招呼。此时,若你饥渴难耐,女主人便会为你奉上一碗清茶,抑或打上几个土养鸡蛋款待,彼时的感受仿若置身世外桃源。

甘峪清流

沿西甘峪沟,过山神庙,经龙王庙,穿涧过水会看见西甘峪沟水电站,电站前池,站房,引水渠依稀,可惜水电站早已废弃。再往前,沟窄坡陡石滑无路,少有人前往。

甘峪农家乐

甘峪有名,名在甘峪口乃“甘之战”古战场所在地;甘峪有仙,仙在坪上汉武帝望仙之处;甘峪有秘,秘在伯夷、叔齐曾辞官隐居首阳山;甘峪有美,美在甘峪山清水秀,谷幽沟深。

难忘甘峪,难忘的并不是那个稀奇古怪的故事,而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个工作单位所在地,还有,就是那些纯朴善良的甘峪人。 (2009年6月3日撰文,2024年9月24日修改)

0 阅读:0

终影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