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临终前说:黄克诚是我最好的朋友,对毛主席的感情至死不变

历史的丰碑 2023-12-26 17:00:18
前言

1974年彭德怀来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这时候 他忽然对周围的提到了黄克诚,他说:黄克诚是他最好的朋友。

不久黄克诚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他说:我也会时常在梦里见到彭老总。

与彭德怀的相处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彭德怀曾回忆起他与黄克诚之间的情谊时,这样讲道:

“在工作中,我与黄克诚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与争论。不过,一旦争论结束以后,我们便会将之抛诸脑后,不再挂怀。我们之间的关系,迥异于其他同事。在工作上,我们二人互相依赖,互相信任,彼此之间的交流更是随意而坦诚,言辞间并不讲究修辞或者是去客套。在有时候,我们言语表达上或许会有些许不妥之处,但我们都能相互理解,彼此包容。”

而黄克诚曾深回顾起与彭德怀共事的那段岁月,他是这样说的:

“细细算起来,我可是给彭老总提意见提的最多、争论最激烈的一个人了,同样也是他批评次数最多、态度最严厉的人了。就是因为工作上的分歧,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不愿意轻易的与之妥协,甚至是还有一次,彭老总他也因无法再去忍受我的执着,愤怒要将我撤职。

不过尽管我们曾有过如此激烈的争执,但我们依然保持着深厚的战友之情。这是因为我们双方都深知: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革命的初衷和信仰。”

1930年4月,红五军进攻修水县,形势相当严峻。

一面有高墙,一面有国民党正规军的猛烈攻击,五纵连续几次进攻,都没有成功。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黄克诚这时候自告奋勇地请求司令员道:“让我率领八大队,再次进攻把!”

这是黄克诚加入红军以来第一次进攻城市,他听到了冲锋的号角,黄克诚一马当先,顶着子弹和敌人的炮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战士们看到他们的政委这样勇猛,顿时精神一振,他们决定一鼓作气,将修水县给攻下来。

战后,彭德怀司令员问道:“那个戴眼镜的第一个冲上城墙的是什么人呀?”

这时一旁的同志回答说“这是我们的新任政委,黄克诚!”

彭德怀听后激动地找到黄克诚,夸奖他说:“一战识英雄,在修水战役中让我结识了黄克诚。"

1932年,中共中央调红一方面军进攻赣州,派彭德怀为前敌总司令。

黄克诚不同意这次战役,但是彭德怀对此还是非常坚定。

赣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很不利于红军作战的。因此,黄克诚便在一开始进攻失败以后,就立即提出了“围城”的主张,但是彭德怀并不赞成这个方案。

接着,红军两度进攻,都未成功,反倒是自己也吃了亏。

而现在,对方的一支部队也进入了城市,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强着兵力,这让攻城变得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了,再如此下去,只会是一场灾难。

这时候的黄克诚又给彭德怀提出了撤城的意见,对彭德怀的“半立三条路线”提出了批判。不过这时的彭德怀还是不将黄克诚的意见心中。

大约是过了一个多月后,这一次的进攻仍未奏效,这时候的彭德怀也只得停止围城。

尽管彭德怀多次不听黄克诚的意见,之后的黄克诚也没有客气的批评过彭德怀,可是在作战总结会上,两个人又恢复了正常。

黄克诚就曾说过:“吵架或和解,这都是对我们的革命有利的。”

后来黄克诚调离岗位,于是他就找到了彭德怀,问这位老领导要工作,这时候彭德怀让他出任了侦查科长。

对这个人事任命,许多人都是有些不满的,要知道黄克诚是高度近视,他还有一个外号叫做“黄瞎子”,没了眼镜的他,根本是什么也看不清楚的。

有次黄克诚竟是把一只白色的马当成了人,还上前一步,用手轻轻拍打着它,说道:“年轻人,小心点。”

如此视力,加之黄克诚那时候戴着一副在战争中受过伤的墨镜,

因此,众人才都有些不信他可以侦查到敌军的情况。

可是彭德怀不这么想。“黄克诚,我相信他!”他是没有说谎!”

1974年彭德怀到了弥留之际,这时候的他艰难地写下了人生最后一句话:

是毛主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周总理他是我们党里最好懂得运用毛主席的思想策略的,我们一定会赢的。

在我们的军事方面,我们的战略防卫装备依然还没有完全,我们的工业和科学研究还没有跟上来,这是我们所忧虑的,但是如果我们有了计划和准备,我们就可以克服他们的物质实力!

从彭德怀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来看,他对毛主席至死不渝。早些年的时候,他就说毛主席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是这么说的。

到了弥这时候,讲话已十分困难的彭德怀依然惦记着他的老朋友黄克诚。

他托自己的外甥女彭梅魁代他拜去访黄克诚,并表示要将自己留下的几本书交给黄克诚。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溘然长逝。

许多年以后,黄克诚在谈到彭德怀的时候,说道:“听说彭老总在临终的时候,曾将我视为他最亲密的一个朋友。我也常常会在梦中见到他......”

实际上不仅仅是彭德怀这位开国元帅对毛主席用情至深,黄克诚对主席的感情也极深,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共同的心声吧!

对毛主席的敬仰

在黄克诚25岁的那年,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正式步入了革命的道路,这时候的他思维也是逐渐变得深邃起来,对革命事业的信念也变得愈发坚定。

不久国内的革命形势就发生了巨变的变化,国共两党也是在此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革命路径,我党的同志们也在多次的矫正错误后,正式的确立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或许有人并不理解毛主席为何受到如此的敬爱,但只要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有稍微的了解,你就会知道毛主席的伟大。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曾多次挽救了党和国家。也正是因为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黄克诚这才深刻地认识到毛主席的正确领导。

是毛主席最早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之后伴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革命的火焰也如同燎原之势迅速向着四面八方蔓延开来。

主席是第一次为革命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之人,是他为所有的共产党人提供了奋斗的目标,否则我国的革命或许会走更多的弯路。

在湘江血战之后,原本八万多人的中央红军,也就在此时锐减到了三万多人,这时候的革命力量几乎是消耗殆尽。

之后在蒋介石的重兵包围下,红军也是来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此时中央只要做出的任何一次决策,那都是极可能葬送掉革命的火种。

也就是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毛主席坚决地反驳了众人都的观点,成功的说服了三人小组,最后这才成功地带领红军脱离了危机。

也正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后来长征才能取得胜利,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颠覆众人思维的壮举更是充满了战略性想象力,这就如同是在万米高空之上走钢丝一样,但凡是有一丝不慎,那就极有可能会导致满盘皆输。

可毛主席却是凭借着他卓越的军事才能,硬生生地将整个战局给扭转了过来,最后这才让中央红军转危为安,挽救了即将走向破灭的共产党。

作为毛主席这一切奇迹的见证者的黄克诚,又如何能不为毛主席之风采折服,他又如何能不去拥护毛主席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毛主席不仅是在做决策时候极为英明,同时主席还很善于采纳的各种有利于革命的意见。

1952年下旬,总参谋长聂荣臻约谈了黄克诚,这时候的聂荣臻有意让黄克诚担任第三副总参谋长的职务,与他一同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事务。

那时的黄克诚的主要职责在总后勤部,聂荣臻看到黄克诚久久沉默不语,便主动上前告诉他说:“黄克诚呀,总后勤部这边的工作依然是交由你来负责,这件事是经过毛主席和彭德怀元帅同意的。”听闻此言,黄克诚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在正式赴任前,这时候的黄克诚也清楚了,总参谋长徐向前元帅因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尚未履职;而第二副总长粟裕同志则是此时正在青岛疗养;至于第四副总长张宗逊则是还兼任着军校部的部长,主要负责教育训练。

至于聂荣臻元帅则是因工作的繁重,早已是身心皆疲,患上来高血压和心脏病。面对这样的情况,黄克诚也是深感责任重大。在这一年的12月底,他来到了总参谋部开始工作,办公地点则是选在了中南海的居仁堂。

1953年1月30日,毛主席叫来了黄克诚、张宗逊、萧华等几人前来开会。在这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宣布,因聂荣臻同志因病休息,彭德怀则是在外,这段时间由黄克诚代理聂、彭的日常工作。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军委与总参的工作任务极为繁重,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尤其在具体事务决策上,往往难以达成一致。

当时的各军区、各军兵种的领导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英勇将军,这些人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个性也是极为鲜明,众人都希望可以在新的岗位上创造出好成绩来。

因此,他们在会议上会不断的去强调自己的观点,争论时常出现激烈的情况。而这时候就需要黄克诚亲自出马,从中调解各自的纠纷,然后去解决问题。

根据部分资料显示,在这段时间内,黄克诚所主持的总参谋部部长会议以及与总部、军兵种领导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多达30多次。至于说是处理作战等紧急事宜而召开的临时性会议,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曾在一次会议上,就有人争论了半天却是依然无结论,无奈下黄克诚只好耐心地劝导道:“你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领导啦,我们得从全局出发,要去分的清主次,突出问题的重点,不可以只去强调某个局部,也不可以去搞平均主义分配。”

这时候的的黄克诚声音略带着沙哑,不过他却依然定地说:“就比如说,海军希望建设舰队,这是合理的要求,不过费用确实有些高,时间长了,就不是我们目前所能及的了。应当将它其视为长期任务进行考虑,海军近期的重点更多的是要去加强海防。”

接着黄克诚又去详细分析了空军如今的发展状况。就这样他逐一讲解,也逐一劝解着众人。

黄克诚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赞赏。不过他本人却是对此非常谦逊:“聂规黄随,无功有劳!”

1980年时,此时的黄克诚已经到了78岁高龄,他的视力也是严重的出现了衰退情况,几乎到了失明。

可是当黄克诚得党内不久将会举行一场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座谈会,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到其中。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虽然年事已高,可是他依然决心尽自己的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为中国共产党做出最后的贡献。

在决定参加座谈会的前一天晚上,黄克诚激动得无法入睡。他在脑海中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想着想着,不知不觉间,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这时黄克诚也从床上起来了,换上一身整洁的灰白色衣服,然后他又穿上了黑色的布鞋,接着又细心梳理起了那已经花白的头发,在整理好衣领后,这时候她又叫来秘书,让他带着自己去参加此次座谈会。

由于视力几乎为零,此时的黄克诚已无法自己准备发言提纲,他只能请求秘书帮他记录。秘书一边听着,一边又将黄克诚的话记了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黄克诚的思绪也想起了毛主席,那个为国、为党日夜奋斗的伟人,他的心中更是充满了敬仰之情。

座谈会召开时,黄克诚的发言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说:“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根本,是毛主席引领着我们走出困境,走向幸福生活。有关毛主席的评价,我们不可以感情用事,而应该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黄克诚的话语掷地有声,却又是充满了力量。

这一次他的发言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毛主席及其思想有了更为正确、全面的认识,也是对自己此前的行为做起了深刻的反思。

3月,这时候黄克诚的秘书找到总务处副处长华楠,将黄克诚写的一段话递给他道:“这次讲话一共有三部分,《人民日报》上刊登了第二和第三部分,前半部分是对毛主席的评估,但还没有刊登出来,黄老想让您过目一下,看能不能刊登在军报上。”

华楠听后立即请示了上级,在得到了批准后,他立即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黄克诚。

黄克诚听了以后,嘱咐说:“这件事要请示小平同志,让他同意后才能送出去。

屏幕那头,邓小平也读完了黄克诚的文章,然后告诉胡乔木说:“我认为这个文章写得很不错,你替他过目,一定要要如期刊发。”

胡乔木过去曾担任过毛主席的私人秘书,他的文笔很好。之后他对王振的文章作了一些改动,然后再作了一个总的标题以及一个副标题。

之后华楠便把胡乔木改好的稿子交给了黄克诚,要请黄老再看一遍。

黄克诚在检查了一遍后说道:“准备好了。在修改的时候,我不习惯用“毛泽东同志”这个称呼,从感情上来讲,我还是认为‘毛主席’好!!”

“毛主席”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黄克诚的心中,这是一种无法改变的感觉,也是一种对毛主席发自心底的尊敬。

大将离世

1986年,黄克诚离开了人世。在他的追悼会现场,他的遗孀唐棣华这时候注意到了黄克诚悼词中写着这样一段话“为党和国家做出突出贡献”。

看到这句,她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头,然后转头便对周围的工作人员说道:“他一辈子从未为自己去争过什么,我们还是要去尊重他的!”

说完这句话后,唐棣华便上期拿出一支笔,然后便删去了“突出”这二字。

纵观黄克诚大将这一生,他“九上九下”,可却从未忘记过初心、只会去说真话。就如陈云所说的,黄克诚同志“不愧是一代楷模”。

4 阅读:692
评论列表

历史的丰碑

简介:有些人我们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