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学用电脑的第一步不是拿鼠标,而是背五笔的字根表,从“王旁青头兼五一”开始的。然后再学会双手十指布局敲键盘,熟练到盲打。2000年前招聘有一个基本条件“会打字”,对于文员一类的还要求一分钟打100个字以上等要求。
没错“王码五笔”打字就是能又快又准的打出每一个字。在那些年里五笔输入法绝对的输入法江湖一个的地位。之所以叫“王码五笔”是五笔的创始人——王永民,五笔则是指的“横、竖、撇、捺、折”所有的字根都是由这五种笔画组成的(把“点”归为笔画“捺”)。王码五笔是唯一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输人法”,是被编入教材、等级考试的输入法。具有同汉语拼音发明一样的重要地位。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王码五笔却逐渐衰落了。
优质基础教育的普及五笔为什么会衰落,为什么用五笔输入法的人越来越少?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优质基础教育的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如果大家普通话不“包准”的话,五笔输入法是非常好用的。
大学时,我们有一两个年纪较大的老师用武汉方言或者武汉版的塑料普通话上课,搞得外省的同学一脸懵逼。但没有办法,这几个老师还都是专业领域的比较牛的老师。大学老师都如此,我们的小学就更不用说了。
武汉地区的方言没有平舌翘舌区别,统一平舌。没有鼻音边音的区别,统一边音(也有纯鼻音)。没有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统一前鼻音。还有声母g和j,y和r的混用,更别说还有各种方言用字。大部分的70后、80后学习的拼音都是很“乡味”浓郁的版本,就算有个厉害的语文老师,但乡音的环境下“井”和“进”,“察”和“擦”等等都是我们的拼音易出事故的噩梦。武汉地区的方言都如此,其他地区的就更严重了。我曾有一个客家地区的同事,坚持五笔打字,手机则坚持笔画打字或手写。因为拼音是他的超级弱项。
方言教育出来的人,拼音不好,用拼音打字很慢,翻半天没有那个字,才发现自己的拼音不对。只有五笔能又快又准。所以,在70后、80后的扛起时代大旗的年代,五笔是大家必学的生存技能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质量越来越好,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人才下沉到小学和幼儿教育中去,对普通话的普及做得非常好。孩子们有了良好的普通话学习和使用环境,拼音的掌握能力自然而然的好了。
其他原因后来我见到过很多用“一指禅”打字的新生代——90后。电脑不再是生存工具,还兼具游戏娱乐工具。鼠标成立电脑的主要输入工具,键盘只用食指“戳”就好了,因此得名“一指禅”法。要这群人再去背诵25个键上毫无联系的字根表,花时间去练习键盘指法基本没有可能了。
随着电脑普及,软件也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输入法变得更加的人性化,拼音打字、笔画打字、五笔打字,想怎么打都能打出字,容错功能也越来越强,用拼音打字困难越来越小了。更何况还有手写板、扫描输入、语音输入等等应对各种需求。
随着全行业的电脑化、数字化,大批量文字输入性的工作也基本结束了。那种要求一分钟打多少字的招聘要求也没有了。
近些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代替了部分电脑,甚至有些人都不用电脑办公了。五笔的使用就会更少了。
我卸掉了五笔输入法:我需要重新学习拼音随着用五笔的人越来越少,每次用别人的电脑用拼音打字都很麻烦。当然这个问题可以克服。
我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爷爷奶奶的家乡话环境,我夫妻二人也是不地道的普通话。我知道这样拼音问题也会影响到孩子。他的绘本读物我都尽量买注音版本的,好在跟他读绘本时纠正自己的读音。
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卸掉用了十几年的五笔输入法,用拼音输入法。一点点地去克服平翘舌、鼻音边音、前鼻后鼻音等等曾经的方言困扰。
就是这般,孩子在测验试卷上“理发”硬是标了一个"ni"。我没有责备孩子,告诉他这是乡音的影响,我们平时阅读的时候注意标注的拼音。我也会在和他一起阅读时,标注一些重点:比如“老和脑”,“劳和挠”,我们家乡音就是分不清。只能在一次次的阅读、说话中提醒这些字,避免出现错误。
拼音的学习我要走到孩子前面,我才能在生活中帮助他、引导他。五笔只要你会写这个字,或者看见这个字你就能打出来。而拼音输入法一定需要你会正确的拼读这个字才能打出这个字。使用拼音输入法则是一个每天学习巩固拼音的好工具。慢慢的这几年过去了,我已经习惯了拼音输入法,也慢慢忘记了曾经记得的字根和熟练的五笔输入法。
无论怎么样,五笔输入法有着他重要的历史地位。但英雄是时代造就的,历史的洪流也会造就新的英雄。不过五笔输入法有着他的先天优势,还是有一些人会去学习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