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院士刘科:纯电车拖着一个600公斤重的电池到处跑是浪费能源

桐瑞与世界 2024-10-18 09:00:48

“600公斤的电池,到处跑?这节能减排怕不是在搞笑吧?”刘科院士的一番话,让纯电动汽车成了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汽车,这几年风头正盛,大有取代燃油车,成为未来出行方式扛把子的架势。结果,一个“电池”问题,就让这个“未来”显得有点摇摇欲坠。

科技感、智能化,操作起来也顺手,开起来更是安静舒适,直接秒杀传统燃油车。

可问题是,这续航里程,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随地能给你来个措手不及。

上下班通勤,几公里、十几公里,那自然是没啥问题,可一旦跑个长途,好家伙,那感觉,就像手机电量掉到个位数,焦虑得不行。

车企也不是没想辙,一直在琢磨怎么增加电池的容量。但问题在于,电池容量大了,重量也会跟着增加。车身越重,能耗就越高,续航里程也提不上来,就这么恶性循环了。

为了缓解续航焦虑,充电桩建设也搞得如火如荼。但充电桩这玩意,说白了就是“线下基建”,需要时间,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烧煤的电动车,这“环保”怕不是个笑话?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纯电动汽车的电,大部分还是火力发电来的。说白了,就是烧煤发的电,你开着电动车,实际上是在开“煤动车”。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环保”这事,还得看“祖宗”——发电方式不环保,电动车再怎么折腾,也逃不过“污染搬运工”的命运。

归根结底,纯电动汽车能不能火起来,还得看电池技术能不能有大的突破。电池要减轻重量、提高能量密度,这些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刘科院士提到,液体能源才最适合汽车。

这话说得不无道理,毕竟,从能量密度上来说,液体能源确实比电池更有优势。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可能真正依赖的是甲醇和氢能源这些新燃料。

当然,车企也没闲着,一直在电池储能、轻量化技术上狠下功夫。但这事,不是说你想突破就能突破的,它涉及到材料科学、能源密度、制造工艺等多个领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了打破“电池魔咒”,专家们可谓是绞尽脑汁,电池轻量化技术的研究也按下了“加速键”。最近,一家电池公司宣布,他们即将量产的新电池,要比之前的轻了三成。

这消息一出,可谓是给业内打了一剂强心针,证明电池轻量化技术并非“天方夜谭”。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电池轻量化主要有五种方案:更换电池材料、更换电池结构、开发新型电池、研究新型电池技术、以及再生电池。

换电池材料被认为是提高性能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

国外一些电池厂商已经在电池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了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异、重量轻的新型电池材料,这无疑将对全球电池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其他方案也在积极探索中,比如,通过改变电池内部结构来减少材料使用量,从而减轻电池重量,或者开发采用全新结构和材料组合的新型电池,以及研究固态电池、超电容器等新型电池技术,这些都是未来电池轻量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另外,再生电池也被视为一种可能的减重方案。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可以减少新电池的生产,从而间接减少电池的重量。

总而言之,电池轻量化技术的研究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池轻量化将不再是困扰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拦路虎”。

纯电动汽车在电池技术上苦苦挣扎,而另一边,氢燃料电池技术却开始崭露头角。刘科院士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那可是个“潜力股”。

氢燃料电池其实就是一个让氢气和氧气在一起反应的装置,这个反应可以直接把化学能变成电能。这种方式不仅转换效率高,排放的只有水,环保效果特别好。

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氢燃料电池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成本也居高不下,想要大规模商业化,还得跨过不少技术和成本的门槛。

电动车迎来“百花齐放”的多动力系统时代?

alborg电动汽车现在遇到了一些发展难题,氢燃料电池技术又还没完全成熟,那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究竟该往哪儿走呢?

可能多动力系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说白了,就是把不同动力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比如,把氢燃料电池和电动机“强强联手”,搞个“氢电混动”。

这样一来,既能发挥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的优势,又能利用电动机动力响应快、效率高的特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多动力系统也存在技术复杂、成本控制难等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多动力系统或许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趋势,毕竟,谁不喜欢“鱼和熊掌兼得”呢?

充电不方便,一直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难题。虽然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充电桩建设,但充电桩数量跟不上电动汽车增长的速度,“充电一小时,排队两小时”的尴尬场景,依然随处可见。

想要解决充电难题,还得“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加快构建覆盖面广、便捷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让车主们不再为充电发愁。

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发展换电模式。

换电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没电的电池换成充满电的电池,有点像“换燃气罐”,这样就能大大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

当然,换电模式也遇到了电池标准不统一和换电站建设成本高的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用户一起努力,才能让这项技术健康发展。

中国新能源车企: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中国的新兴汽车品牌正在迅速崛起。

凭借着强大的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中国品牌,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用户体验等方面不断突破,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当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遇到不少难题。比如,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性有待加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需要继续提高。

但总的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光明,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军者。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趋势。纯电动汽车也好,氢燃料电池汽车也罢,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出行更环保,让生活更美好。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新能源汽车终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 阅读:29

桐瑞与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