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八句话不只朗朗上口,还大有深意,这样理解才到位!

钦泽练八段锦 2024-06-28 10:00:39

八段锦总共八式,每式的名称都是七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高度总结了各式的动作和功效,边练边默念,能起到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

八段锦

相比之下太极拳就简洁许多,什么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揽雀尾、单鞭、下势独立、搬拦捶、十字手等等,没有刻意凑字数,不一样的风格。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不过八段锦的这种风格,在其他养生功法和拳法中倒是挺常见,体现了一些文艺风,对于今人来说更是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古风,给人留下这是一个古老功法的深刻印象,从而让人很有练习的意愿。

在跟其他人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人对这些名称有误解,有人过于夸大,有人不是很理解,于是决定写篇文章专门探讨一下。由于八段锦有很多流派,名称上也有许多差异,本文选择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版本,我自己一直以来练习的也是这个版本。

本文的结构如下:

合起来是不是七言律诗?每句的表达方式一致吗?对各式名称的理解

其中前两部分很短,从文学方面稍加解读,只是一笔带过。第三部分会提到各式的很多细节,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各式,建议读到最后。

合起来是不是七言律诗?

直接说答案:不是。

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注意不要误解为针对现在的近代,而是起源于唐代,为了跟古体诗相对应而做的区分。近体诗看似简单,在每句的字数上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在句数上也只有绝句(四句)、律诗(八句)两种,但却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也被称为格律诗。

有哪些格律呢?这里只简单说个大概:

押韵:双句尾字要押韵,首句尾字为平声也要入韵,为仄声则无需入韵,一般需要符合“平水韵”,现在也可以用今韵或新韵。平仄:每句有平仄要求,而且单句尾字为仄声(首句可平可仄),双句尾字为平声;每两句有平仄相对要求,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才是正确的,不要被相声演员带沟里。对仗:绝句无需对仗,律诗分首、颔、颈、尾四联,中间两联需要对仗。

诗词格律

大家可能觉得我在这里搬运,其实我是有话语权的。简单解释一下,我很早就开始爱好格律诗、词牌,有超过30年的诗词写作经历。也曾加入过专业的诗词学会、诗社,后来工作太忙就退出了。

所以八段锦这八句话,最多只能称为打油诗,没有任何不尊敬的意思,古人在许多方面都喜欢用打油诗来总结,比如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容易记忆。

二十四节气歌

不过稍微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后四句明显“有文化”一些,平仄上规范不少,虽说并没有做到完全对仗,“摆尾去心火”和“攀足固肾腰”就算是不错了(摇头和两手对不上)。

每句的表达方式一致吗?

这八句中很多的表达方式是一致的,请看第一句后后四句,都是前四个字描述动作,后三个字讲解功效。尤其后四句都比较工整,是不是确认了更有文化?应该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后人优化调整过的。

来看看三、四两句。第三句的前四字讲的是功效,后三字是动作。第四句的后三字仍然是动作,但前四字是病证(没写错字,中医中的证和症是有区别的)。这两句单独来看,也算工整,我判断可能是五劳七伤这四个字太重要,作者一定要用,又没法简化成三个字。

最后再看第二句,这句绝对是个另类。为什么呢?其他七句都提到功效或病证,只有这句只字未提,“左右开弓”是动作,“似射雕”还是动作。你要说“似射雕”只是为了凑字数或凑押韵也不对,因为射雕那个意境的确是练习时需要去感受的。或许是这一式的功效比较多,没法凝练地表达出来。

我还有一层理解,既然二三四这三句都有不够工整的问题,为何后人一直没改呢?因为这三句很形象,很有画面感,尤其是开弓、射雕,让人很有感觉,初学者看到后会更有想学的冲动。第一句的“托天”也能带来这种感觉,让人觉得这个功法很神奇。

对各式名称的理解

接下来就来看看如何理解八式的名称,分成三组来讲解。

【第一组】

先合起来看前四式,第一式、第三式是对胸腹的纵向拉伸,第二式、第四式是对胸腹的横向拉伸,所以这四式可以当成是一组。网上常有人单独拿出一式,说做了以后就能如何如何,纯粹是不求甚解。这四式要合起来做,才能对三焦(胸腔、腹腔)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双手托天理三焦

这一式的名称很准确,就是上下拉伸胸腹,从而调理三焦。但我更愿意将这一式理解为准备运动,先将身体(包括胸腹)活动开,像伸懒腰一样,注意力集中起来,接下来再深入锻炼。有些人认为只有这一式是理三焦,其他式是各自独立的作用,这种理解太有偏差了。

左右开弓似射雕

由于是唯一没有写清楚功效的一式,而且动作除了开弓还有很多细节,很多人不明所以,这里重点讲解一下。

这一式的关键是拉伸胸腔,同时收缩腹腔,这样就形成了对胸腹(三焦)的运动,这种运动是横向的,有别于一、三式的纵向运动。广播体操中的扩胸运动,其实就是这一式的极简版,把胸部打开,吸入更多的氧气。

手太阴肺经

但这一式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手型,开弓时前手呈八字掌,拇指、食指撑开,两三指的末端两节弯曲,同时手腕还要立起。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呢?手臂上总共有六条经脉(武侠小说中的“六脉神剑”就来源于此),其中手臂内侧流经拇指的是手太阴肺经,手臂外侧流经食指的是手阳明大肠经(流经大椎穴),在中医中五脏之一的肺与六腑之一的大肠互为表里。通过将拇指和食指撑开,再用力将手掌立起,就能很好地刺激到这两条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

总结下来,这一式的作用是调和气血、强心肺、有助消化。

调理脾胃须单举

脾胃是在中焦的位置,也就是横膈膜以下、肚脐以上的区域,这里不像上焦、下焦那么容易锻炼到,所以要想方法。八段锦的方法就是两臂轮流上举,同时另一手下压,这样就能起到撑开半边、挤压另一半边的作用,于是就能锻炼到中焦了。

五劳七伤向后瞧

五劳七伤是统称,并不是确指。五劳指五种姿势对人的伤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也对应对五脏的伤害。七伤则是指大饱、大怒、强力举重形寒饮冷等对人的伤害,也有说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对五脏的伤害。

五劳七伤

向后瞧是用目力引导头部转动,活动颈部的同时,刺激颈后的大椎穴(在督脉上)。其实更关键的动作是双臂后拧,同时后背夹脊,刺激手部的经脉和背部膀胱经上的十二俞穴(以五脏六腑命名,左右对称)。还有就是向后瞧时吸气,同时扩胸、收腹,这就起到了对胸腹横向锻炼的作用。可能拧手臂、夹脊不如向后瞧上口,所以没在名称中体现。

膀胱经

【第二组】

接下来的一组是第五式和第六式,都是以强肾为目的。

摇头摆尾去心火

大家可能纳闷这一式不是去心火吗?怎么会跟强肾联系上?

在中医中心主火,肾主水,水能克火,因此通过补肾阴可以去心火。这一式的重点是附身扭腰,刺激命门可以强肾;而摆动上身又可以引心火下降,摇头则可以刺激大椎穴,调节阴阳。

两手攀足固肾腰

这一式就不多说了,写的是攀足,为了攀足就要弯腰,手就要往下去够,所以其实重点是弯腰以刺激命门,双手在后面沿着膀胱经按摩,就起到了强肾的作用。

【第三组】

最后一组是第七式和第八式,这两式没太多共同点,但再分组就多了,所以合在一组。

攒拳怒目增气力

这一式的重点是握固(见我之前的文章)和怒目,起到疏肝的作用。那为什么能增气力呢?因为这一式跟武术的基本功冲拳很像,能够锻炼臂力,再加上暗劲,还能练出一些内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

这一式的重点是踮脚然后落一半停顿,接着脚后跟落下震动全身。说是百病消未免夸张,依我看就是为了凑押韵,而且激励大家有信心练习。有很多解读恨不得把每个细节都跟五脏、经脉挂上钩,动个指头都能对应到五脏,这就属于过度解读。回看我之前的文章,发现有段时间也有些这个误区,后面也在修正。其实总体来看,这一式就是收功,通过震动让全身放松,同时振奋精神,于是神清气爽。

由于本文以探讨名称为主,没有讲解太多细节,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不少了,建议大家读一读,也欢迎多交流。

0 阅读:77

钦泽练八段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