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唤醒“沉睡的资源”沧州盐碱地蝶变丰产良田

长城网 2024-10-25 00:02:01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近日,在沧州市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晾晒场上,金黄的玉米堆成小山。

沧州市沧县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玉米收获完毕。受访本人 供图

“别看咱这儿多是盐碱地和中低产田,但是产量一点儿也不差,经过几年的测土配方施肥,甚至比普通地块产得还要多。”阳光下,合作社负责人张宸介绍,今年,玉米平均亩产可达750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几天,沧州市盐山县小营乡盐碱地里的高粱也迎来大丰收。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收割、摘穗、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满仓的收割机把深红的高粱装在粮车里,田野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味道。

盐山县地处渤海边缘,土地盐碱程度较重。目前,当地盐碱地面积6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

盐山县小营乡高粱迎来丰收。盐山县农业农村局 供图

收割机收割后的土地,秸秆会被打成粉末,再通过深翻作业,这些粉末就会被埋到地底下。经过发酵,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土地整治出来以后要想达到丰收,还需要在耕、种、管、收各个环节下功夫。

“原先这片盐碱地,基本上光长芦苇草,现在经过平整土地,一亩地光玉米亩产就超过1000斤,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沧州市盐山县韩集镇农业技术人员马海龙说。

近年来,盐山县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治理,积极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当地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加大耐盐碱良种的培育力度,鼓励推广种植高粱、牧草、林果等耐盐碱的特色产业,使昔日的盐碱地蝶变为丰产良田,焕发出勃勃生机。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的试验田里的水稻丰收了。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 供图

风吹稻花香,日前,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的试验田里,水稻进入收获期。

“今年是所里第一次尝试在盐碱地上种稻子,现在看,算是成功了。”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所长张卫军介绍,他们选用了天津一家企业培育的优质稻种,不仅抗盐碱、抗倒伏、抗旱、抗涝,还不用大水漫灌,很适合沧州沿海缺乏灌溉用水的地区。

经过测量,水稻每亩地产量可达290公斤,可以卖到1100多元,比同时期同地块种植的玉米收益要高出300多元。

“现在稻谷成熟,又正好赶上旱碱麦的播种,一点不耽误。”张卫军说,明年打算再试种一季,争取形成一套高效简化的管理模式,将这里打造成盐碱地稻谷种植的标准化示范田,给沧州沿海地区的种植户们打个样儿,为大面积推广做足准备。

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所长张卫军(左二)和同事查看盐碱地稻谷长势。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 供图

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高效统筹土、路、水、肥等要素,综合应用土壤改良、治理修复等技术,在原先杂草丛生的盐碱地上布置合理的水网、路网,铺设灌溉管道,修建排水沟等设施。通过采取淡水洗盐、增施有机肥、土地平整等措施,降低土地盐碱度,提升地力。

记者从沧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0月24日,沧州市180万亩旱碱麦任务,已播165.73万亩,进度92.07%。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的基础。“我们筛选出25个耐盐碱作物成熟品种进行重点推广。”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晨光介绍,沧州市主要推广捷麦19、捷麦20等旱碱麦品种,建立旱碱麦繁育基地6.15万亩,年繁种能力达到1.8万吨。

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用科技唤醒沉睡的资源,人们在耕耘中一定会迎来新的收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