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盛开的索玛花,扎根彝族山乡。你是盛开的索玛花,温暖金阳城乡……”4月29日,在一曲悠扬婉转的歌声中,85岁的女医师杨必纯与68岁的王文辉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握手、相拥。
30年前,时任《泸天化报》记者的王文辉,曾经采访过杨必纯。
此番再次相见,二人均百感交集。
一次偶然受访
泸州护士随《人民日报》享誉全国
当年,王文辉在泸天化宣传部门工作。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他的多篇作品发表在全国、省、市各级媒体上。
今年4月初,王文辉整理自己的作品,一张泛黄的《人民日报》勾起了他的回忆,“这是我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30年过去,不知这篇文章的主角杨必纯老人现在怎么样了。”
当年的采访细节,王文辉仍记忆犹新——1994年12月,他接到四川省总工会安排的任务:采访1985年四川省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泸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杨必纯。
两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对于自己的过往经历,杨必纯一边“轻描淡写”地介绍,王文辉一边热泪盈眶地聆听、记录。
1955年,16岁的杨必纯成为一名护理员。
两年后,医院要派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事业,杨必纯第一个报名。
但远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工作的丈夫得知后,却来信劝阻:“千万别来,你根本无法忍受山区的艰苦……”既然是自愿,杨必纯就没有想过打退堂鼓,她不顾已有6个月身孕,一头扎进凉山州,在金阳县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不能让彝族乡亲再受病痛折磨!”风里来雨里去,送医送药到彝族同胞家,杨必纯的足迹踏遍金阳县的村村寨寨。
一位彝族乡亲生病后自杀,她连夜急行60多公里的莽莽山路,第二天清晨赶到,立刻为伤者缝合伤口,自己却因劳累患上肺炎。
每当有患者需要输血,血库却告急时,她总是第一个挽起袖子;遇到流浪患者和无人照顾的患者,打针吃药、洗澡换衣,她“包干到底”。
在丈夫罹患癌症晚期时,杨必纯尽管满口答应“我会抽时间多陪陪你”,可一旦有危重患者入院,她又“本能”地冲出去……
采访结束后,王文辉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当即奋笔写下2000多字的报告文学《爱是不竭的甘霖》,并向《人民日报》投稿。
1995年1月3日,《人民日报》10版刊发了这篇文章,随后又被《党员文摘》等多家报刊转载。
很快,杨必纯的事迹传遍全国各地,成为了全国医疗系统都熟知的楷模。
三十年过去
她还是那个熟悉的“南丁格尔”
今年4月29日,二人再次相见,当年的满头青丝已是华发丛生。
杨必纯见到王文辉,亲切地叫了一声:“小王,你好!”
王文辉又喜又惊,喜的是老人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惊的是老人依然身穿白大褂、头戴医师帽,“没想到,老院长现在依然在‘上班’。”
老友喜重逢,畅聊之际,杨必纯不忘“闲里偷忙”——“你刚做完手术,受不得凉。”病房里,杨必纯帮一位老人盖好被子。
“你刚抽了血,棉签还要再多按一会,不要这么快就丢了。”电梯间,杨必纯提醒一位小伙儿。
“血脂正常,舒张压偏高了些,饮食注意清淡一些。”在护士站,杨必纯为一位患者测量血压。
“杨老这辈子,就是为医疗事业而生的!”护士张雪梅介绍,杨老退休后,虽说名义上只是担任医院的“顾问”,干的却依旧是护士的活,只要没出现身体不适或狂风暴雨的极端天气,每天都和大家一起上下班。
“从16岁到85岁,我整整在医院工作了69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还要做点事。即便不能再给患者看病了,也可以为绝症患者作一些临终关怀……”从医一辈子,杨必纯经历过“束手无策”的痛苦、赢得过“医者仁心”的赞誉,也遭遇过“有理讲不清”的尴尬。
对此,她说:“对自己的选择,我从没后悔过。”
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言行,也深深感染着整个医院。
同事们时时感叹:“看到杨老在身边,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就算工作再累、委屈再多,跟她相比,也根本不值一提”“她根本不像85岁的老人,倒像充满朝气的青年,永葆工作激情”“数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服务患者,心中时刻装着患者,深深感染着、影响着我们,要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位患者”……
2019年5月,杨必纯入选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称号,她的事迹再次感动全国。
再次相见这天,除“当事人”王文辉外,泸州摄影家王伟也来看望杨必纯,并为老人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王伟作曲、孙孝莲填词的歌曲《泸州的南丁格尔》——
你是盛开的索玛花,扎根彝族山乡;你是盛开的索玛花,温暖金阳城乡;你是酒城孕育的鲜花,千里传递芬芳;美丽的白衣天使,恰似一缕阳光;纯洁的铁血巾帼,恰似一片馨香;在这红色的土地,演绎大爱无疆……
来源:川江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