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严禁搬运,已全网维权,侵权必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时间过得真快,很快我们将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暑”是热的意思,到了小暑节气气温变得更加炎热,空气很容易形成对流运动,因此小暑后是我国各地雷暴最多的时节,对于农作物来说,这种雨热同期的天气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进入小暑节气,意味着很快我们很快就要进入三伏天了,今年7月6日小暑,7月15日入伏,进入伏天后人们容易食欲不振,在我国民间就有小暑吃饺子和黄鳝的习俗。饺子是一种开胃解馋食物,小暑吃用新麦做的饺子也有“尝新”的意思,人们以此表达对丰收的祈愿;老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黄鳝体壮而肥,这个时候的黄鳝吃起来滋补而美味,因此进入小暑节气在我国民间还有吃黄鳝的习俗!
今年“小暑”不一般,老人说小暑的时间和“出梅”的时间在同一天,并且这天还是“朔日”,可谓“3日相逢”,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一、今年小暑和“出梅”相逢每年大概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受副热带高压以及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在我国长江流域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由于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际,因此我们称之为“黄梅雨”;随着副热带高压北脊线的北移,影响我国的主要降水带也会北移,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将陆续进入雨季,而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会进入盛夏的高温季节,也就是我们说的“出梅”。
一般来说,该地区连续5天内降雨日在2天以下,日最高气温稳定在30℃以上,且副热带高压的北脊线在北纬25度以上,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出梅”了。
梅雨结束了我们称之为“出梅”,在古代没有气温测量的精确设备,我们老祖宗根据节气日期和干支历日期来判断“出梅”的时间,老话说“小暑后逢未出梅”,说的就是进入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未日就是“出梅”的时间。
“未日”也就是干支历中带有地支“未”的日子,今年7月6日小暑,这天恰逢“辛未日”,因此7月6日就是今年“出梅”的时间,今年小暑和“出梅”在同一天。
由于地支有12个,因此“未日”间隔12天出现一次,而小暑交节的时间在7月6日至8日,这意味着每年“出梅”的理论时间在7月6日至18日,今年是“出梅”最早的一年。
今年“小暑”和“出梅”相逢,有啥说法?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非常多的经验,农谚说“小暑雷,十八个到黄梅”,说的就是如果在小暑当天打雷下雨,那么预示着往后还会出现“倒黄梅”天气,“倒黄梅”指的是梅雨天结束了又再次返回来,即梅雨走回头路。
“倒黄梅”持续的时间一般在十天半个月,因此也就有了“十八个倒黄梅”的说法。今年小暑虽然是“出梅”的时间,但是如果这天打雷下雨,那么就预示着梅雨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即“出梅日”并不表示梅雨天一定结束了。
小暑和“出梅”恰逢同一天,如果这天打雷下雨,那么预示着往后雨水会比较多。正如老话说“六月连阴吃饱饭”,农历六月是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时候,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小暑节气当天下雨打雷对农民来说是好事。
二、今年小暑恰逢“朔日”阴历的一个月我们称之为“朔望月”,我们老祖宗通过观察月相的变化周期,把完全看不到月亮的一天称之为“朔日”,这天定为“初一”,朔日这天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而当地球处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时,我们能看到满月,这天我们称之为“望日”,对应每月的十五或者十六。
从朔到下一个朔或者从望到下一个望,我们称之为“朔望月”,这也是农历的一个月份。今年7月6日小暑,对应农历六月初一,因此今年小暑恰逢“朔日”。
朔日这天由于晚上看不到月亮,因此在古代朔日这天不宜出远门,这天走夜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小暑是干支历中“未月”的起始,在我国十二值日中以月建上起建,今年小暑当天恰逢“辛未日”,未月从未日起建,因此今年小暑是“建日”,建日属于黑道凶日,为了图个吉利,这天我们不宜远行。
总结,今年小暑不一般,小暑不仅和“出梅”在同一天,而且小暑恰逢“朔日”,可谓非同一般。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