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在廉颇前面的两个男人:父亲一战封神,儿子一战背负千年骂名

尚宫说女史 2024-02-02 20:45:41

公元前270年,秦国进攻赵国,兵围阏与,赵惠文王急得不行,赶紧召见廉颇,询问廉颇能不能去救援阏与,廉颇想了想只对赵惠文王说了六个字:道远险狭,难救。

远、险、狭,在廉颇看来,基本没有救援的可能,至少于廉颇来说,他是不主张救援的,就算是出兵,也基本没有救下来的可能,就利弊来说,不如不救。

赵惠文王听完又召见了乐乘,结果乐乘的意见和廉颇是一样的,在廉颇和乐乘看来,救下阏与的可能性很小,出兵的成功性很低,所以他们不敢出兵。

像廉颇和乐乘这样的大将都不主张救援阏与,说明阏与是真的很难救援了,但赵惠文王依旧不死心,又召见了赵奢。

赵奢并非一个单纯的武将,实际上他本是一个征收田租的官吏,因着依法处治,即便是平原君赵胜的面子都不给,反而得到平原君的推荐,被赵惠文王委以重任,负责掌管赵国的赋税。

在他的治理下,赵国“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由此可见赵奢是个了不得的能臣,后来还作为武将外出打仗,有记载的就是公元前280年,赵奢领兵攻取了齐国的麦丘。

大部分时候,赵奢是作为一个文臣出现的,他也更能了解赵惠文王的心思,他知道赵惠文王想要救下阏与,而他本人也认为阏与并非没有救下的可能,于是他对赵惠文王说: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看谁更勇了,有了赵奢这句话,赵惠文王看到了希望,立马让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赵奢很清楚,要救下阏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智取,他领兵离开邯郸三十里的时候就驻扎了下来,还下了死命令:“谁敢来个军事进谏就直接处以死刑。”

他必须要稳住整个军队,关于救援阏与他有自己的想法,不允许军队里出现太多其他的声音,乱了军心和他的计划。

这一驻扎就是一个月,在这期间,赵奢不仅不向前进发还不断下令加筑营垒,有侦查人员要求急速救援阏与被赵奢杀了,有秦国的间谍进来,赵奢好吃好喝伺候走。

就在秦国间谍回去报告说赵奢意不在阏与的时候,赵奢下令急行两天一夜到达了前线,随即又让骑兵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这个时候秦国才知道赵奢的打算,着急慌忙集结军队赶去。

而赵奢则在许历的建议下率先占领易守难攻的北山,等到秦军赶到的时候已经失了先机,赵奢领兵和阏与的守军内外夹击秦军,使得秦军死伤过半,不得不撤军,阏与被成功救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阏与之战。

廉颇不敢打的仗,赵奢冲在了前面,不仅敢打,还打了一个大胜仗,经此一战,赵奢在列国间名声大噪,直接一战封神,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

赵奢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括,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赵括自幼熟读兵书,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单论用兵之法,赵括觉得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就算是和父亲赵奢谈论起兵事,赵奢也难不倒赵括,这让赵括愈发的自得,但赵奢却很担心,因为赵括的兵法是从书上学到的,并没有经过战场的洗礼,说白了就是飘在空中,无法落到实处。

书上的东西说再多、再好也是死的,而战场是活的,如果赵括能在战场上历练一番,将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兵法知识活学活用,说不定也能成为一代名将,但并没有,赵括一直没有上战场,直到长平之战爆发。

长平之战爆发后,赵孝成王让廉颇领兵阻挡秦军的进攻,在经历几次败仗后,廉颇决定坚壁不出,这是廉颇的强项,善守、在战场上稳扎稳打,但这种打法急坏了秦军和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看到廉颇一直不出兵,急坏了,毕竟远距离作战耗不起,赵孝成王急于打一场胜仗改变赵军的颓势,而廉颇坚壁不出,赵孝成王就动了换将的心思,这个时候秦国给了赵孝成王一个选择。

秦国看到廉颇坚壁不出同样很着急,毕竟秦军同样也是远距离作战,真让廉颇坚壁不出耗下去,即便胜了也会有很大的损耗,所以秦国派出间谍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而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括没上过战场,秦国弄这样的谣言,赵孝成王会信吗?信的。

一来赵孝成王也是急了,真的想将只守不攻的廉颇换下来,但没有合适的将领代替廉颇,这个时候提到马服君的儿子,赵孝成王也算是病急乱投医。

二来,当初马服君打的秦军死伤过半,秦人是真的怕了马服君,而马服君的儿子熟读兵书,秦人怕屋及乌,害怕赵括也说得过去。

总之,赵孝成王信了这个谣言,还真的动了让赵括代替廉颇的心思,但赵括的母亲不愿意,她是看着儿子长大的,深知儿子和丈夫的不同,单单对待将士上,儿子根本没法和丈夫比。

况且,当初赵奢看着洋洋自得的儿子,曾将自己的担忧告知她,说赵括总是将残酷的战争说的那样轻松容易,一旦上了战场,肯定会惨败。

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担忧,却不想一语成谶,等他死后,赵孝成王不顾赵括母亲的阻拦,执意让赵括为将代替廉颇出战,尽管对上的是秦国这个强敌,从未上过战场的赵括却信心满满,他要和父亲一样一战封神,打的秦军溃逃。

然而他的想法是好的,却根本无法实现,因为不仅赵国临阵换将,秦军也偷偷临阵换将,换上的正是名将白起。

白起是谁,战无不胜,只要白起上了战场,嬴不是唯一目的,他喜欢尽最大可能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且他作战经验丰富,在战场上料敌如神,出奇制胜,他早已经将赵括研究了个透彻。

一个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名将,对自己的对手了如指掌,且背后国力强盛;一个是熟读兵书但从未上过战场的战场小白,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对手是谁,且背后国力已然走了下坡路。

就这样的两个人,在战场上相遇其实已经注定了结果,赵括果然根据赵孝成王的要求出兵攻打秦军,正中白起下怀,战事很快就分出了胜负,赵括战死,赵军投降,白起一下子坑杀赵军45万人。

赵括这一战不仅没能和父亲一样一战封神,反而背负了千年骂名,从此就有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赵括出战,直接导致了赵军45万人被坑杀,但他需要为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负全责吗?并不需要。

实际上,赵括是在秦人的设计下被赵孝成王的意志裹挟着上战场的,不管他愿不愿意,他这个从未上战场的人还是被推上了战场,而且要根据赵孝成王的意志必须主动出击,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惨败。

即便不是赵括,换成别的将领也是一样,在当时的情况下,廉颇的坚壁不出已经是最好的策略,赵军出战没有胜的可能,因此换成谁出战都是一样的结果,那就是败,只不过是败的程度不同罢了。

而且当时赵国除了廉颇已经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了,赵奢已死,李牧驻守雁门郡,赵国将领青黄不接,要不然赵孝成王也不会启用从未上过战场的赵括。

在秦国换上白起后,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基本已经是必败的死局,端看败到什么程度了,但谁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惨败,45万赵军被坑杀,这个数据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那就是赵军惨败,赵国实力大降。

当然,如果换成是李牧,白起对阵李牧,赵国或有一胜之机,退一步说,即便赵国依旧会败,程度也会轻得多,但这只是假设,李牧并没有出现在长平之战,没能扭转赵国的命运。

0 阅读:7

尚宫说女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