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顶尖理工类大学养成记:厚积薄发,终成办学典范

未名林 2023-10-08 16:55:03

在建国初期,为了更好地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曾经掀起轰轰烈烈的“全国院系大调整”。当时,高校调整的一个大方向,是把综合性院校调整为单一门类学科为主的专门院校,例如医学院、工学院、法学院等。其中,工学院是最多的院校类型。

为了快速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工科人才,我们创建了数量庞大的工学院,也因此孕育出了许多实力强大的院校,包括鼎鼎大名的“四大工学院”“国防七子”等。这些院校,即使到了今天,也依然是国内“理工类”大学的佼佼者。

到了今天,国内的高校大部分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大多数原来的“工学院”也发展为“以理工科见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大学”。它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优势资源,保持自身在学科上的优势,终成顶尖的理工类大学。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国内顶尖的十大理工类大学,看看它们是如何成长为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的。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不对这些大学进行排名,也不当作的国内最好的理工类大学。同时,本文只盘点理工类学科为主的大学,而不包括各类学科很强的大学,因此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名校不作讨论。

1. 中国科学院大学

核心要素:遍布全国各地的100多个研究所作为培养单位,两院院士达378位,如此强大的实力,在国内无出其右者。

在国内众多高校中,“国科大”是十分特殊的一员。这所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无与伦比的科研实力所创建的大学,自创立之初起,就一直广受关注。国科大的前身是1963年开始试办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正式建校,最初仅招收研究生;学校在2012年6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直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

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国科大在基础科研领域,理学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不过,由于创办时间比较短,国科大错过了很多国家重大高校建设工程,包括“985工程”和“211工程”,但国科大是“双一流”院校。不过,国科大仅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着实令人意外和遗憾。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核心要素:中科院多位科学大师执教,奠定了中科院的精神基调,专注科研,理实交融,红专并进。

中科大与国科大类似,同样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且办学历史更加悠久。早在1958年,为了快速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国家就依托中科院的力量成立了中科大。最初,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顶尖人才,中科大获得了在国内优先招生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由中科院主导建设的中科大,秉承“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置12个系,每一个系主任均由中科院各研究所的所长来担任: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主任华罗庚、生物物理系主任贝时璋、力学和力学工程系主任钱学森等,这些鼎鼎大名的科学大师,为中科大日后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就了通往未来的道路。

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科大迁至合肥,从此与合肥相辅相成,并得到了合肥的倾囊相助。而中科大也不负众望,不仅自身成为国内顶尖的理工类大学,也在合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 西北工业大学

核心要素:起点很高,集“三航”学科所长而成立,并持续深耕“三航”领域。

今天的西工大,是一所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和航海领域有突出的优势。能成为“三航”领域的王者,与西工大融合各家所长无不关系。

1957年,哈工大由当时的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合并而成,当时的西北工学院,就已经率先在国内创建了水中兵器系,进行水下航行器、水下检测装置等相关研究,而西安航空学院则是由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组建而成的华东航空学院发展而来的;后来,哈工程的空军工程系并入西工大,进一步强化了西工大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实力。

多年以来,西工大在“三航”领域的实力不断提升,培养了众多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包括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歼20总设计师杨伟等,西工大也因此被称为“总师摇篮”,并获得全国高校唯一的“重大贡献奖”。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核心要素:为国家发展服务,扎根国防军工领域。

成立至今100多年来,哈工大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工业”二字,不管是最初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还是后来的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再到如今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在百年的峥嵘岁月里,深深扎根在“工科”领域。

1920年,刚刚成立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创设了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学生毕业了,即可授予“工程师”称号;后来又陆续开设了工程经济、采矿、化工等专业。新中国成立后,哈工大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院校,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在国防工业、航天科技、重型机械等领域的实力。哈工大还是“全球唯一具有核打击能力的高校”,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发射了国内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也因此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

5. 华中科技大学

核心要素:从专门学校到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始终走在国内高校前列。

华科诞生于1952年的“全国院系大调整”,从一所最初的“工学院”发展到今天成为以工科见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见证了新中国高校发展的变迁史。

1952年,在快速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大背景下,华中工学院应运而生,集合多所高校的在机械、机电领域的强势学科创建而成,朱九思校长提出了“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的办学方针;后来,在“文革”期间,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了来自全国各地大量优秀的教师,逐渐新增学科和专业;改革开放之后,学校逐渐发展成为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原华中理工大学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华中科技大学,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国内一流大学。

从最初实力强大专门学校,逐渐强化优势学科,发展新学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整合了其他院校优势学科成为综合性大学,具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实力,这是华科全面发展的过程,也代表了当代中国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式,华科因此被称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核心要素:知行合一,足够专注才能极致专业。

建国初期,国内在前沿科技领域十分落后,航空航天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尤为明显。为了迅速培养航空航天学科专业人才,国家整合了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等8所大学的航空系,组建了北京航空学院,却没想到这所大学后来发展成为全球航空宇航科技领域的霸主。

70多年来,北航一直深耕于航空航天领域,进军全球科技前沿,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到了机制,诞生了数十个“国内首创”。此外,北航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军军医大学等机构合作,强强联手,在宇航航空科技领域的实力不断加强。

7. 北京理工大学

核心要素:红色血脉至今依然澎湃,专长突出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

北理工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0年成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建国前夕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并迁址北京;后来,学校又融入了中法大学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实力有了很大提升,直到1988年才确定了如今的校名。

北理工被当作是我党自主创立的第一所理工类高等院校,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实力强大的理工类大学。学校的冶金、采矿、机械等学科专业组建今天的北京科技大学,航空工程系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始学科的一部分,后来划归第五机械工业部,国防科工领域的专业尤为突出,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优势专业,为国防科技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8. 华南理工大学

核心要素:确立“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华工模式”多出科创人才。

根据华工官网介绍,学校的最早的源流可以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是近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探路者之一;后来又融入了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工学院等理工学科力量,逐渐发展成为实力强大的广东工业专科学校。

建国之后的“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包括广东工业专科学校在内的多所大学的工科院系正式组建成为“华南工学院”,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而组建初期所设置的植物纤维纸制造学、糖品物工学、食品工学、制糖、造纸等专修科专业,如今已经成为华工的食品科学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等王牌学科。近些年来,华工在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国内高校前列,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培养了珠三角70%的企业家和高级工程师。

9. 大连理工大学

核心要素:雄韬大略,精益求精,为民而工。

1948年,解放区东北局创建了一所正规大学,此时成立的大连大学便成为我党创建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后来,大连大学整体撤销建制,但其工学院却得以保留,独立成为大连工学院。彼时,学校在创始人屈伯川等人的努力下,大师云集,又创建了国内一流的实验室,一时间,成立不久的大连工学院便成为国内响当当的名校。

建国之后的“全国院系大调整”中,虽然许多人才从大工调出,也无法阻止它成为“四大工学院”之一。工科实力强大的大工,在后来的全国大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亲身参与了大批重大工程的建设,主导或参与创建了国内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个现代化军港、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等,还为各地输送了大批人才。

10. 国防科技大学

核心要素:国防需要的,就是它所专注的。

国防科大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哈军工”,其成立就是为了培养国防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后来,学校从哈尔滨迁至长沙,成为正儿八经的“国防科技”高校。2017年,国防科大又融合了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等院校和学科力量,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国防科大在现代国防、尖端科技领域的有显著的优势,在“北斗卫星”“天河”超算、磁悬浮列车等领域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我们国家大力创建“双一流”,这些实力强大的理工科院校,无一不是“双一流”的主力。希望我们的大学能够再接再厉,创建更多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和学科,才能培养出更多尖端人才。

0 阅读:921

未名林

简介:专注,严谨,丰富,趣味。不求一鸣惊人,或许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