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黄兴关于革命策略的争议

小小点兵将 2024-07-19 09:31:43

孙中山和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领袖,两人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

武力与法律之争:1913年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遇刺后,在如何应对该案件的问题上,孙、黄二人产生了严重分歧。孙中山主张武力解决,他认为总统指使暗杀,非法律所能解决,只能用武力。他主张不计成败与袁世凯一决雌雄。而黄兴则主张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宋案,他分析了当时国民党军事力量极为有限的实际情况,认为根本无法与北洋军抗衡。孙中山坚持动武,讨袁战争爆发,即“二次革命”,但如黄兴所料,“二次革命”迅速失败,孙、黄等人被袁世凯通缉,流亡海外。

对“二次革命”失败原因的看法及后续行动方针的分歧:“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总结原因时,过分强调了党人的主观因素。他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不服从,二是不统一,尤其是“不肯服从一个领袖的命令”,并历数了黄兴的一些“罪行”,如南北议和时期不赞成他宁可开战也不让步的主张;不坚决支持建都南京并让袁世凯南来就职的提议;宋案发生后不肯听从其用武力解决的意见;本拟亲赴南京誓师讨袁,黄兴却自告奋勇前往,招致失败,全局瓦解。

此后两人关系出现隔阂,在以后的行动方针上,意见也不一致。孙中山认为袁世凯表面嚣张,实际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号召党人以激进主义从事“第三次革命”。黄兴则没那么乐观,他觉得“二次革命”时革命党拥兵数万且据地数省,尚且失败,如今亡命海外,“无尺土一兵”,若与袁世凯硬拼,只能白白牺牲热血青年的性命,于事无补。

孙中山画像

组建中华革命党问题上的分歧:“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准备舍弃国民党,另行组建中华革命党。此举遭到黄兴、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陈炯明等党内高层的坚决反对。

孙中山痛感国民党松松垮垮、党员目无纪律,主张解散国民党,重新组建中华革命党,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重塑领袖的个人权威。在新党党章中,党员分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革命成功后,他们会相应成为元勋公民、有功公民及先进公民,其中元勋公民具有一切参政、议政和执政的优先权利,有功公民有选举、被选举的权利,先进公民则仅有选举权利。孙中山还要求每个党员在入党誓约上按指模,发誓“愿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从兹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

而在黄兴看来,这不像是一个革命政党发展党员的方式,倒有点帮会设坛收徒的意味。他坚决不加入中华革命党,并批评入党誓约与孙中山自己倡导的民主、自由、博爱和平等的共和理念背道而驰。1914年6月22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第一次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6月30日,黄兴为了避嫌和让路,由日本横滨启程前往美国。

事实证明,组建中华革命党是孙中山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潮和败笔,在随即发生的护国运动中,他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已不再是主角。1916年7月“护国运动”结束后,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一切党务活动,低调落幕。

0 阅读:2

小小点兵将

简介:军情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