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张瑞图书法解读|凌厉的点画,奇倔的字形

纆缘有文 2024-05-20 10:38:41

编者按:

在中国书法史上,相比于二王体系的书法来讲,张瑞图无疑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凌厉的点画,崎岖的字形,构成作品的主旋律;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完全是一种崭新的审美感受。可以说,现当代书坛对张瑞图的关注和研究是很不够的。如能有有志于张瑞图书法的同道,精研妙悟,心摹手追,必然能一新面貌,卓然立于书坛。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汉族,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张瑞图是一个悲剧人物,一个才子,最终名列“阉党”,从现有的史料里找不出张瑞图在政治上和“阉党”做过什么事情,只能说他给魏忠贤的生祠写过字。张瑞图的仕途本来是极顺利的,只是生不逢时,成为政治旋涡的牺牲品。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稀。

在晚明书坛上,张瑞图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说,他是晚明新书派出现的标志。在年龄上,他比当时声名煊赫的董其昌小15岁,比邢侗小19岁,但又比黄道周大15岁,比王铎大22岁,比倪元璐大23岁。同时,由于他的高官显位以及由此获得的名气,在当时颇具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把他的作品与前人相比较的话,其间的差异巨大而且明显。不论是明初的“三宋”“二沈”,中期的祝允明、文徵明,或是与张瑞图一起并称“四家”的邢侗、董其昌和米万钟,尽管他们都以各自的艺术成就在明代书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若从总的风格特征来看,这些人的作品仍是同属于传统的“二王”体系。

而张瑞图的书法,无论是外观面貌还是内涵意蕴,都与前人迥然不同。凌厉的点画,崎岖的字形,构成作品的主旋律;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完全是一种崭新的审美感受。这也正是其后的黄道周、王铎、倪元璐等人书法所具备的共同特点。

▲《行书六言联句》

张瑞图擅长书写高轴大字,此轴虽然字径近二尺,但字形结构安排得坚固平稳,点画凝重厚实,笔势互相牵连呼应,神气不散,气势颇为壮阔。观其风格规模,当为天启年间所作。

此轴笔势奔放,点画坚实。字形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变化十分丰富。线条的果断劲健,反映出其个人风格已经确立,而结体的聚敛开张,更表现出他在临纸命笔之际,已进入心手相应,意到笔随的佳境,应属其中年时期的作品。

▲《行书独啸层岩第一峰诗》

这幅书法立轴的内容是张瑞图为一位姓杜的诗人写的一首诗。作品上的字距紧凑而行距较宽。张瑞图的典型书写风格:用毛笔的侧锋,斜握毛笔书写。字形显出锋利方折的姿态;行疏字密、尖笔露风,笔势顿挫复飞扬;在章法上尽量拉开字的行距,同时充分利用字与字之间的牵引连带。

▲《行书杜甫五律诗》

这幅作品用笔冷峭,取势方折,刚劲有力,在峭拔险劲中,饶有俊秀之姿,表现出奇逸的书法风格。

▲《草书杜甫夜宴左氏莊诗轴》

此轴书法熟练奔放,点画开张。在字形处理上注重紧密变化与大小参差,强调横向笔划的坚实和呼应,从而避免了因纵列过长而容易出现的单调平板。用笔的方折峭拔和疾徐轻重变化更突出了作品的韵律感和力量感。从其书风面目来看,当属天启年间所作。

晋江青阳霞行村白毫庵,是张瑞图读书和隐居的地方。(翻拍自《泉州历代名人书法作品集》)

0 阅读:17

纆缘有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