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反抗的从来就不是汉武帝,而是江充,所谓的巫蛊之祸完全就是江充自编自导的。
《汉书》: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
江充是汉武帝一手重用的酷吏,汉武实利用江充打击违法的皇亲国戚。
太子刘据的家臣因为坐着马车在弛道上行驶,被江充秉公执法,汉武帝因此表扬了江充,而江充则得罪了太子刘据。
刘据汉武帝晚年,老是生病,身体不好,经常住在甘泉宫,江充担心汉武帝一旦去世,太子刘据继位为帝,会对自己不利,为了前途,江充开始刻意打压太子刘据。
江充欺骗汉武帝说宫中有人行巫蛊之事,汉武帝信以为真,任命江充全权负责查询此事。
江充肆意扩大打击面,因为巫蛊之祸而被杀的人前后有数万人,包括丞相公孙贺公孙敬声父子、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的长子卫伉等人,这些人全部是刘据的亲戚。
江充为了陷害刘据,故意裁脏嫁祸,在太子刘据的府上挖出桐木人。
刘据非常害怕,这可不是小事,这事一旦被汉武帝知道,别说太子之位不保,很可能连性命都不保。
《汉书 武五子传》:太子召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太子急,然德言。
刘据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问自己的老师石德应该怎么办?
巫蛊之祸石德认为可以假装皇帝的符令先把江充逮捕入狱,然后查明他们的阴谋,再向皇帝报告,石德还以扶苏的故事劝谏刘据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刘据矫诏抓捕江充,江充的一属下韩说不肯接收诏书,被刘据的宾客杀死,协助江充一起办案的御史章赣逃了出来,并向汉武帝报告此事。
因为已经犯下矫诏之罪,刘据决定起兵,征发长乐宫卫队及中厩车马,开启武库,并告知百官江充谋反,刘据亲自监斩江充,并烧死了胡人巫师。
汉武帝派使者来召太子前来,但使者因为害怕不敢进城,回去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已经谋反,并且要杀使者,由此汉武帝相信刘据谋反。
之后,太子与汉武帝各自征集军队,在长安城中大打出手,长安血流成河。
刘据兵败自杀最终,刘据兵败逃走,在逃亡路上自杀身亡。
在整个过程中,刘据的确起兵了,但他并没有针对汉武帝,只是因为江充的陷害,刘据不想像扶苏一样,被奸臣害死,于是起兵自保。
刘据起兵的目的就是自保,并不是反抗汉武帝,刘据并不敢反抗汉武帝。
但刘据与汉武帝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再加上中间不断有使者挑拨离间,导致汉武帝父子反目。
整个刘据造反事件就是一起冤案,所谓的巫蛊之祸是江充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编造出来的谎言,江充企图扳倒太子,另立继承人,这样就能保证自己的未来。
刘据没有反汉武帝至于扶苏,他接到的是假诏书,秦始皇都去世了,他都不敢反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扶苏为人仁弱,没这个胆子反抗。
《史记 李斯列传》:扶苏为人仁。
二是扶苏信奉儒家,不敢反抗。
《史记 秦始皇本纪》: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扶苏劝谏秦始皇的话,是从儒家角度出发的,“诸生皆诵法孔子”,孔子是儒家,扶苏说:
扶苏可不敢反秦始皇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还没有归附,儒生们诵读并效仿孔子的言论,而今陛下却用严厉的刑法处置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
儒家讲君臣、父子的这一套伦理,儿子敢反抗父亲,就是违背伦理。
扶苏自杀前说道:
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父亲赐死儿子,哪里还要请示什么!
言外之意是:父亲赐死儿子是天经地义的,扶苏只能自杀。
刘据与扶苏都没有反抗他们的父亲,但他们的结局是一样的。
扶苏自杀相对来言,唐朝时期唐玄宗李隆基的太子李亨就敢反抗,李亨当了很多年的太子,一直受到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压,唐玄宗则冷眼旁观。
等到安史之乱爆发时,李亨趁机在灵武继位为帝,迫使唐玄宗成为太上皇,剥夺了唐玄宗作为皇帝的权力,这就是反抗,只不过这是相对平和的反抗,用的是政治手段,非军事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