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激流文史
编辑:激流文史
面临直面近代化的最后一个古代王朝,相信大家都不算陌生,如同每一个朝代都会有繁盛和衰败的时候一样,清朝这最后的封建王朝也逃不过这个结局,但是和前人不同的是,清朝败在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文明面前,从此失去了天朝上国的尊严。
而构架了这段故事里面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在翻来覆去的议论声中渐渐变得鲜明起来。
其中质疑声最大的无疑是晚清时期的那一位“老佛爷”慈禧,那么众人称呼她为“老佛爷”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她又是怎么敢以“老佛爷”自称呢?
慧心之女志未贫,意向庭院最高枝道光十五年,一位极具出传奇色彩的女性自北京出生,名唤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
于咸丰二年选秀入宫,后母凭子贵,备受咸丰帝宠爱,可以说她的前半生是相对顺遂的,一步步顺利爬至贵妃之位,仅次皇后。
而她的后半生则是被后人津津乐道,那无疑是为她的一生添上了非常精彩颠覆的一笔。
咸丰七年,机缘巧合之下,彼时备受宠爱的叶赫那拉氏在咸丰帝体弱多病时,开始涉足朝廷政事。
当时的大清面临着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起义等事端,咸丰帝本就病弱的身心更是因此倍感疲惫和无力,而作为贵女的慈禧在书法方面自有一番造诣,于是她被允许按照咸丰帝的口授以代笔批阅奏章。
更让人意外的是咸丰帝给了她发表言论谈及政事的权利。她也由此开始正式干预朝廷政事。
于是1861年咸丰帝驾崩,叶赫那拉氏作为当时最尊贵的女人之一,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当时的顾命八大臣意在专权,可惜那个时候已经直面过朝政权利是何等滋味的慈禧却不仅仅想止步于这份尊荣之下,她所图更深。
想法一转,她便毫不犹豫的做出了最为利于自己的选择,她直接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訢,在帝后回宫之际发动了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做出了令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而其他人则革职的安排,成功夺取了政权,自此形成了“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自此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直到薄命的同治帝崩逝,年幼的光绪帝上位,两宫再度垂帘听政。而随着年慈安太后去世,恭亲王被罢免,慈禧正式开始独掌大权。
专政亦有忧虑时,正逢一声“老佛爷”也是由此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慈禧作为一位颇有开阔思想的女性,她选择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同时利用所能利用的势力,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等事端,很大的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稳定了已经在风雨飘摇中的晚清政权。
而后在她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和经济政策,她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工业。她很敏锐的没有忘记军队的重要性,在军队上投入了训练和精力。
虽是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令这一时期的晚清有了一定的发展和稳定,史称同治中兴。
也是在这个时候慈禧的权利已然可以说是超出了寻常太后的权利范围,哪个朝代都不缺聪明人,这时候涌现了一位名为李莲英的宦官,能在心狠手辣的慈禧手下干事的他自然是十分懂得察言观色的,在慈禧身边的这些日子他无疑是非常清楚其地位和如今涉足朝政代表了什么的,跟紧立定了在慈禧身边的位置,他的下半生必定风光高人一等。
而众所周知的,慈禧信佛,信道到了曾经多次举办佛事活动,并且鼓励民间信仰佛教的程度。
某一日慈禧心事重重的去礼佛,李莲英迅速看出了她这几日的心思浮动,在合理的揣测中,觉得是出于摄政的一种微妙情绪,而他此时能做的,也是最卖乖的便是讨好慈禧或者安抚慈禧的情绪。
于是聪明的李莲英道:“许是日日跟着您,有幸沾染了佛的恩惠,奴昨日做了一个梦,竟梦到了佛祖,佛祖说,大清此时已有一位天降福星,众生皆沐浴其浩荡恩惠,佛祖解释到那位福星正式叶赫那拉氏。
奴心中倍生感激之余不忘问佛祖,那今后该如何称呼皇太后呢?佛于是回应问道,称其老佛爷罢。”
此话一出,慈禧大喜,直说天意难违,此后皆以老佛爷称之。众人自然顺势应下,今后皆以老佛爷称呼慈禧。
此事倒还有另一个版本,当然也绕不开李莲英此人。另一个版本的他则更加卖乖。同治皇帝的英年早夭,使得光绪皇帝被迫年幼登基,于是慈禧便也有了第二次干政的机会。只是这次反对慈禧的大臣之多出乎了慈禧意料。
理所当然的面对质疑和反对,慈禧不免有些为难。
正是此时,大太监李莲英看暗自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安放了一尊观音菩萨像,面容身段皆依照慈禧太后所铸。同时李莲英利用舆论传播慈禧太后是观音菩萨的转世,是天命所归的皇太后这一观点。
慈禧太后知道此事后便常来万寿寺礼佛。每次来到大殿时,众人皆高呼“太后老佛爷”,也是因此,“老佛爷”之称被传开,人们也跟着叫起“老佛爷”。
或许是慈禧身为女性大肆干政一事令她无法心安理得,而慈禧便也格外钟爱和她本人截然不一致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等词汇,她此时正好需要一个贴切的安抚,以全自己干政之由。这声“老佛爷”可谓是正中下怀。
终有名正言顺名,且作求仁得仁事。
而也正是这声“老佛爷”令今人都不禁为慈禧感到震惊。须知老佛爷之称的特殊性,其绝不是简单的所谓望文生义的与佛结缘,“老佛爷”这个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满清的祖先——女真族的首领,当时的代称是满柱,而其是佛语 “ 曼珠 ” 的音译,意为 “ 佛爷 ” ,而这也是满清皇帝的特有称谓。
此概念下,慈禧的内藏之心其实昭然若揭,她的胃口太大了,从咸丰起的了解政事到凌驾于两代帝王的垂帘听政,已经完全将她变成了一位权欲熏心的人。她要的又怎会是简单的皇太后之位,她所求的正是那万人之上的位置。只是面对现实,慈禧深知这大约是不可能之行,于是退而求其次,拥有实权的她其实和“帝王”又有什么区别?
须知中国古代十分注重名正言顺,名正言顺对于皇室更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最重要的价值。
如果人们的行为和决策都是符合法律和道德的,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更加稳定。
名正言顺的原则可以使得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够依靠自己的行为来获得尊重和支持,这有助于避免社会上的冲突和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同时政府和长辈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如果一个决策或行为被认为是名正言顺的,那么这个决策或行为就会被看作是合法合礼的,并且得到支持。这有助于政府和长辈维护自己的权威,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挑战和干扰。
在非常注重礼法的中国。礼法更是一种规范行为和决策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保持道德和社会秩序,这更是一种传统观念,有助于维护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连续性。而如今这声“老佛爷”一出,本质上她连表象的名也占了。
可以说,慈禧对晚清政治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慈禧在晚清时期拥有极高的权力,她先后担任了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摄政和监国,几乎垄断了清朝政治大权。
1898年,慈禧下令废除“百日维新”改革,使得清朝的改革运动遭受了挫折。
1900年,慈禧下令发动“义和团运动”,使得中国遭受了外国列强的八国联军侵略。此外,慈禧还对清朝的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做出了一系列举措,其在位期间,多次发行的银元和外债,导致了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这也免不了外界对慈禧的褒贬不一,议论颇大了。
以此挟天下,共奏片尾曲慈禧在寻常古代女子未曾达到的境地做出了最利于她自己的抉择,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天赋,只不过彼时大厦将倾,再多的绸缪和臆想终究化作了虚无。
但她终究是以自己不俗的一生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构架了片尾曲。
可怜无心人不知道自己的高傲在敌人面前已然粉碎,不知道她最后回顾自己的一生会不会也曾想过,就此一遭,享尽荣华富贵,但后身去,亦将背负万世骂名。
因果轮回,也算是她玩弄这个凄凉的王朝的代价。
参考文献: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