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宝丨掐丝珐琅兽面纹甗式炉

文物老故事 2024-03-18 12:14:40

历史可以很有趣,知识就在您身边,每日一宝带您从文物的蛛丝马迹,看穿尘封已久的秘密。今天要为您解读的宝贝是掐丝珐琅兽面纹甗式炉。

【文物描述】

掐丝珐琅兽面纹甗式炉,又名:乾隆款掐丝珐琅兽面纹甗,为通高17.4厘米,口径8厘米,足距2.6厘米,器形摹仿西周青铜器的“甗”。甗为上甑下鬲,绳纹立耳,盖顶有鎏金錾花莲座云龙纹钮。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地,盖面饰兽面纹,腹部饰蕉叶纹,内再饰兽面纹。三袋足亦饰兽面纹。三层兽面纹形象不一,富有变化。足及底鎏金,底正中镌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历史价值】

甗,是一种蒸食器,上层置食物称“甑”,下层装水处称“鬲”,中腰置一竹制的蒸筛,供热气通过以蒸食物者称“箅”。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西周末春秋初,甗还是礼器,与鼎、簋、豆、壶、盘等组成成套随葬品。不过,这种器皿到了后期,成为祭祀中的礼器,或平日做案头的陈设器,正如此器。

清乾隆年间,皇帝在逢年过节举办的宴席上,珐瑯器皿只由皇帝独享,而后妃们只能使用瓷质或银质餐具。掐丝珐瑯器的制作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由此只能由皇室贵族使用,突显其尊贵身份。每件掐丝珐瑯器,必须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鎏金等复杂流程,工艺复杂,稍一出现纰漏,都可能前功尽弃。

【文物小故事】

中国人习惯于将涂饰在金属器物表面的玻璃质称为珐琅釉。珐琅釉的主要的成份是矽酸盐类。需与不同材质的胎体结合,因此在制作技术上要兼顾釉与胎两者的理化性质;也就是说,这些釉至少应调配到膨胀系数比胎质的小,同时熔点比胎质的低,才能完整的附着在器表以增添器皿的美观。珐琅器即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它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

我们明天

不见不散

更多高清大图

在这里 ↓↓↓↓↓↓↓↓↓↓↓↓↓↓↓↓↓↓↓↓↓↓↓↓↓↓

0 阅读:0

文物老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