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就十分微妙。如果丞相太聪明,可能会让皇帝觉得自己的风头被抢,但如果丞相碌碌无为,又让皇帝觉得此人能力不足,难以胜任这个位置。所以,尽管
丞相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如果不能遇上英明的君王,就很容易受到猜忌,落得个不好的结局。
汉代有一位丞相,在皇帝请吃饭后离去后,竟然引得皇帝说此人不能留,这位丞相是谁呢?又发生了什么呢?
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位丞相是周亚夫,因为在大家印象中,周亚夫是武将,丞相这个官职似乎和他没什么关系。
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自幼聪慧,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喜欢读兵书。在他父亲死后,他还有一位兄长,本不能直接继承爵位。
因此,周亚夫刚开始只是一个郡守。当时,郡守在朝廷中并不算什么高官,难以建功立业。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的哥哥周胜之继承他父亲的爵位后,后来因和所娶的公主感情不和,加上误杀他人,而被汉文帝把他的爵位废除。后来,周亚夫继承了周勃原本的侯爵封号。
周亚夫在承袭爵位后,越发受到朝廷的重用。公元前158年,匈奴进犯,汉文帝为了警卫京城,特意派三路军队驻守在长安周围,周亚夫“军细柳”。
汉文帝想去为即将出征的将士们鼓舞士气,就偷偷地乘马车去军营,另外两军驻地,他都顺利地进去了,但当他到达周亚夫驻扎地时,却被挡在门外,不被允许进去。
即使随从告知,这是天子的车马,守门的将士也不准,还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不过汉文帝也不生气,反而按照周亚夫的规定行事。在参观完后,汉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很高,认为他善于治军。
汉文帝在弥留之际,还对儿子刘启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汉景帝即位后,就封他做了车骑将军。
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胶西王等诸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发起叛乱的这方气势汹汹,集结数十万人,不过汉景帝也没有惊慌失措,他任命周亚夫为太尉平定叛乱。周亚夫也没有辜负汉景帝的期望,成功地平定了。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辞官,汉景帝命周亚夫接替了他丞相的职位。这是他备受宠信的证明,不过,也是他悲剧的开始。
景帝想封他王皇后的兄长王信为侯,以增强外戚的力量,在汉景帝询问他的意见时,但周亚夫却以祖训“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反对这件事。周亚夫认为,封王信为侯,可能会引起官吏的不满。景帝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景帝想封匈奴为侯,鼓励他们降汉时,周亚夫又一次持反对意见,说这违背了汉初不封外族的祖训。如今,贸然打破传统,必然会引起汉人的不满。不过景帝这次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之后,周亚夫就称病,请求辞去丞相一职,汉景帝也同意了。
过了段时间,汉景帝设宴,想试探周亚夫的脾气是不是有所改变,就在桌上放了一份没有筷子的饭菜,周亚夫本以为只是仆人的疏忽。他斥责仆人,叫他们马上摆好餐具。
不过汉景帝却上来解围,周亚夫心里虽然还不高兴,但也立马向皇上赔罪,只不过,他的道歉并不真诚,敷衍两句,就站起来不管不顾地离开了。
让汉景帝十分不快,让他叹息着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能公然对皇帝发难的臣子,怎么还能辅佐少主呢?这其实也宣判了周亚夫的“死刑”。
有人说,周亚夫死得冤,如果从皇帝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位反对自己立太子,还在军中有威望的人,谁能不忌惮呢?
参考资料: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