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性格暴戾嗜杀,三大残忍瞬间就是明证,原因却不能明说

读书悟文化 2024-07-22 05:07:05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虽然不科学,但却有些道理,朱元璋嗜杀,其子朱棣也不例外,死在父子二人刀下的冤魂不下十万人。

朱元璋嗜杀是为了江山稳固,而朱棣嗜杀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看他的三大残忍瞬间,再说造成他性格极端且嗜杀的主导因素。

朱棣残忍的三大瞬间

诛人十族何所求?

古代臣子犯法,最重的刑罚也不过“诛九族”,而在朱棣时期,他却创造了一个“诛十族”,其惨烈程度史无前例。

遭此磨难的忠臣就是方孝孺,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攻陷京师时,他时任建文朝帝师,是权力核心的智囊团成员,精通史论,文笔功厚,据《明史》载,“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

朱棣起兵后,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多出自方孝孺之手。京师陷落后,文武百官多数转舵归顺于朱棣,唯独方孝孺是个例外。

早在朱棣起兵前,谋士姚广孝已料定方孝孺不会投降,他担心朱棣会杀掉他,于是便提前叮嘱朱棣,说:“您攻下京城后,方孝孺必不会投降,您千万不要杀了他。否则,天下的读书种子就断了”,朱棣点头答应了。

然而他却失信了,原本朱棣也希望通过方孝孺收服江南士人,于是特意诏他来为自己草拟诏书,但方孝孺的表现太让他意外了,以致于让他变得发狂。

当时方孝孺穿着孝服,到了大殿就放声大哭。朱棣上前安慰他,说:先生不要再难过了,我只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的例子罢了。(朱棣把自己比作周公,将建文帝比作周成王)

方孝孺问:“那成王何在?”

朱棣答:“他已经自焚了。”

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为帝?”

朱棣答:“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建文帝的两个儿子还年幼)

方孝孺再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为帝?”

三次质问已让朱棣不耐烦了,他愤而答:“这是我的家事。”

说完,他环顾四周,示意让人给方孝孺递上纸笔起草诏书,然而方孝孺抓起笔却愤怒地摔在地上,并哭着大骂:“不就是一死吗?诏书我是不会起草的!”

朱棣阴险地一笑,说:“你死也就罢了,难道你不怕诛你的九族吗?”

谁知方孝孺听后越发愤怒,厉声道:“即便是诛十族,又能把我怎样!”

一语成谶,朱棣马上下令左右用刀割方孝孺的嘴及两耳,然后将他关入大牢,之后就开始逮捕他的亲朋好友,甚至他的门生也没放过。

每抓到一人,就带到方孝孺面前,逼问他是否回心转意,但方孝孺始终不肯回头。最后一连抓了873人遭此横祸。

方孝孺的弟弟方孝文受死时,方孝孺泪流满面,而弟弟骨头也一样硬,死前从容吟诗:“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

方孝孺当然最后也难逃一死,他被押解至聚宝门外,遭受凌迟而死。临刑前,他也有一首绝命诗: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

忠诚发贲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有何求?

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然而事情并未因方孝孺之死而结束,在他死后,仍有千人受此牵连,并被流放戍边。

在朱棣登基后,方孝孺的著作《逊起斋集》被禁,民间凡有人私藏方孝孺文章的人,都要判处死刑。

这桩冤案直到150年后才被明神宗平叛,神宗在南京建了表忠祠,将建文朝的死难忠臣供奉起来,方孝孺名列第二。

万历三十年(1585年),明神宗又下令将受方孝孺案牵连而被流放者的后裔平反放还,人员高达1300多人。

至此,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诛十族”案才得以昭雪。

大捕天下尼姑

尼姑,是出家修行的佛教徒,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不问世事,但明朝永乐年间的尼姑却不太平。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所有的尼姑及女道士,统统抓到京师审问,验明真身,成祖此举一下打破了佛门千年来与世无争的静雅,甚至让后人都感到莫名其妙。

那么,朱棣为何要捕捉天下尼姑呢?

事情的起因与永乐年间发生的一起农民起义有关,即唐赛儿起义。

据《明史》及清代野史记载:唐赛儿于永乐十八年二月,在山东境内揭竿而起,参与起义的成员为数千白莲教徒。

因为这场起义规模小,持续时间短,而且对明朝政权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在有些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起义虽小,但当时的皇帝朱棣却“甚为震惊”,不但派出了五千精锐人马,还把在山东沿海的“抗倭”军队也调了过去。

那么朱棣为何如此紧张呢?有学者分析出三个原因:

其一,此起义发生在迁都北京前夕,本来迁都就很敏感,不少朝臣并不赞成,再出这码事儿,直接影响了皇帝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朱棣是绝不允许在这个时候出乱子的;

其二,此次起义以“白莲教”为依托,教徒们对唐赛儿唯命是从,朱棣绝不允许“邪教”存在;

其三,起义军虽然只坚持了三个月,但在起义之初屡败官军,且对朝廷招安不予理睬,朱棣备感没面子。

基于上述三个因素,朱棣为消除心中愤怒,为防止死灰复燃,也为了杀一儆百,他下令严厉追捕唐赛儿的下落,但始终未能如愿。

民间搜查不到,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佛门,可能的理由是:佛门弟子远离世俗,官府一般不会介入,唐赛儿兵败极有可能混入佛门避难。

另外,唐赛儿起义时,声称自己是“佛母”,因此,朱棣认为唐赛儿与佛门可能有着某种关系。

于是,就有《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唐赛儿久不获,虑削发为尼或混处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道姑,逮之京诘之。

先是北京、山东境内的尼姑被抓捕到京,逐一审查,之后还扩散到了全国范围,涉及数万名妇女,这一事件在《明史》中也有记载。

但朱棣折腾一番,到死也没能抓到唐赛儿,反倒是这种极端及荒唐的办法,不得民心,为后世所不齿。

怒杀三千宫女

在永乐末年,皇宫禁苑内还发生了一起明朝最大的后宫惨案,近三千名花样宫女被屠戮,而制造这一惨案的人就是朱棣。

那么,朱棣为何会将怒气撒在手无寸铁的宫女身上呢?这背后确有隐情。

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率大军北出塞外征伐蒙古,权氏随行陪侍,然而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权氏却染病不幸病逝。

朱棣对这位比自己小30岁的爱妃十分宠爱,一时痛失爱妃,让他无比痛心,此时的朱棣已是知命之年,权氏之死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疤。

权氏死后,后宫妃嫔也不太平,嫔妃与宫女之间由于女人之间的妒忌而矛盾重重,甚至有人拿死去的权氏作起了文章。

权氏染病而亡,死因本来非常明确,也没有人产生怀疑,但一位出自商人之女的宫女吕氏与妃子吕美人有矛盾,就借权妃之死诬陷吕美人,状告吕美人买通宦官,并在随军途中让人将砒霜投入权妃的茶中,因此导致了权妃之死。

这一诬告果然奏效,一下触动了朱棣敏感的神经,于是,未经细查就下令抓捕了吕美人,经严刑逼供,屈打成招,最后吕美人被折磨致死,而与其相关的人员也一并被处死。

这一事件在后宫引起极大震动,一时间人人自危,然而此事并未因此而结束,原本就是一桩冤案,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宫女吕氏再度牵扯进一起血腥案件。

在明朝后宫形成一种不正常的假性夫妻关系,有嫔妃、宫女与宦官结成“对食”,有宫女之间结成“菜户”,这是一种畸形的行为关系。

原本这种事情在明后宫并不少见,朱棣也有所耳闻,只是给予警告,并没有深究。

宫女吕氏与宦官“通奸”被告发,吕氏害怕自己会像当年吕美人一样被残忍杀害,于是就上吊自杀了。

吕氏之死引起朱棣注意,一过问又将原来宫女吕氏陷害吕美人的事情抖了出来,这下朱棣大发雷霆,下令将与吕氏相关的宫女都抓捕问罪。

这一抓可了不得,宫女们害怕被杀,结果互相揭发,甚至有人信口说“有人想要谋害皇帝”,一下拷问出了谋逆大罪,事情似乎已经无法收场。

朱棣为此事接连抓了后宫三千余人,上至妃子,下至宫女,这些女子全被处以极刑剐刑,由此制造了史上血腥的后宫惨案。

其实对于上述三起事件,对于朱棣而言并不意外。

此外,还有一起案件也很典型,据《明史·景清传》记载,景清为报建文帝之仇,曾行刺朱棣,事败后,朱棣命人打掉他的牙齿,割去他的舌头,并处以“磔刑”,还剥皮示众。景清死后,他的族人,甚至同村人都被屠戮,这种牵连在当时被称为“瓜蔓抄”。

再者还有,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后,按照他的遗命,他生前宠爱的后妃和宫女,共三十余名都被要求陪葬,生殉不亚于酷刑。

那么,问题来了,朱棣为何会养成这种暴戾极端的性格呢?很可能源于他的生存和成长环境。

朱棣暴戾性格猜想

在后世人眼中,朱棣性格暴戾,这可能与他本人多病有关。

早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棣27岁时,他在北平燕王府就生了一场大病,朱元璋为此还派去了御医戴思恭前去为他诊治。

戴思恭为他诊治的病症为“虫瘕”,也就是寄生虫之病,原因是他嗜食“生芹”所致。但如果仅为此病,不可能要从京师派御医亲往治疗,关键还惊动了朱元璋,一种可能就是,朱棣所患疾病极有可能不能外传。

而且从此次医病之后,朱棣似乎就成了一个“多病”的燕王。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九月,九王入京朝见,朱棣与晋王朱发生矛盾,朱是兄长,又深得朱元璋喜爱,朱棣不愿招惹是非,内怀忧畏,病情加重,于是以此为由向朱元璋请求归藩养病。

朱棣在归藩后,晋王还暗中派人监视他,发现他确实是在养病才作罢,此时的朱棣,在兄弟们当中的形象,很可能是一个身体孱弱的人。

再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朱元璋病逝后,建文帝朱允炆着手开始削藩,为了探测朱棣虚实,他也曾派人至北平去监视朱棣,当时朱棣也是以装病的形式骗过了建文帝。

如果朱棣不是常报“有病”,为何能以“装病”的形式轻易骗过建文帝呢?这也从侧面说明,朱棣的确身体没有那么好,而且从朱元璋时代就有了影子,所以在众人眼中,他生病也不意外,由此才有可能骗过众人。

在他登基成为永乐大帝后,他的疾病发作也常有记录。

如永乐七年(1409年),他请江南名医盛寅为其诊治,其结果为“风湿”,朱棣说“北出征出塞,动至经年,为阴寒所侵而至”,这样的解释是有道理的。

风湿会造成人肢体胀痛,不能屈伸,是一种极难治愈之症,一般都会相伴终身。

再有永乐十二年(1417),史料又记载朱棣有发疾病记述,此后为朱棣诊治的人不再是医官,而成了道士,所服的药物成了仙丹,这说明朱棣已经有些疾病乱投医的迹象了。

有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就是朱棣所生子女,四子五女都是在他27岁前所生,即1386年戴思恭为他诊治的那年,此后再无所出。

按理说,朱棣成为帝王后,为延续血脉多生才是,但事实却是无所出,这是很反常的现象。

由此,不得不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朱棣所患之病极有可能为难以启齿的不育之症,或者是阳衰之症,此种病症极有可能是他性格暴戾的原因之一。

此外,朱棣的身世也一直是个迷,他自己说是出自马皇后,实际他幼年丧母,根本不知其母情况,不知自己从哪里来,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终身的困扰。

再者,朱棣谋划起兵思想压力也很大,特别是背上篡逆的罪名,这也是一种终身的精神压力,更何况建文帝生死还是一个谜。

多重压力之下,朱棣变得多疑、暴戾、嗜杀,这也是极有可能的。

0 阅读:39

读书悟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