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医森鸥外:固执己见治脚气,坑死3万日本兵,伤亡堪比战争

论戈 2024-08-22 20:29:40

在咱们中国,提起从过医的文人,人们总会想起大作家鲁迅,他就是弃医从文,才成为一代文豪的。

而在日本,说起和医生有关的文人,很多人会皱起眉头。

在20世纪初,曾有个日本文豪军医,在日本陆军里胡作非为,最后害死大量军人。这位外号“牛马军医”的人,就和夏目漱石齐名的浪漫文学作家森鸥外。

他当年当军医时,因为一系列不科学的骚操作,导致日军之中的脚气病问题严重,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间接害死了数万日本兵。

在甲午战争、侵台战争、日俄战争中,森鸥外都站在一线,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让脚气病的正确治疗方法——食疗法,长期无法进入陆军。

后来日本人发现这个问题时,森鸥外已经辞职走人,还写书给自己辩解。

后人研究森鸥外的“战绩”,因为他的作为而死亡的日本士兵在3万以上,比一场战役造成的伤害还大。

因为森鸥外治死几万日军的战绩,网友们常常调侃他是“抗日奇侠”。

那么,这位森鸥外到底有什么故事?一个小小脚气病,为何让日本军队鬼哭狼嚎?森鸥外最后下场又如何呢?

【一】森鸥外:文理双修的医学人才

在近代,虽然日本一心学习西方,但和“兰学”相对的,“汉学”也是日本人重要的学习科目。

尤其是对日本传统贵族来说,“汉学”是传统根子,稍有家世的人都会让孩子学四书五经,甚至阅读中国的汉文小说。

在19世纪末,日本三大浪漫主义作家之一的森鸥外,就是读中国的儒学书长大的。

森鸥外,其姓氏在日本比较小众,姓“森”,本名为森林太郎,号“鸥外”。

他还有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称号,叫“观潮楼主人”。因他从小就读四书五经,长大后爱看中国明清小说,所以起了个明清文人的标志性“楼主雅号”。

森鸥外出生在1862年,当时还是幕府年代。森家是行医世家,父亲森静男是藩镇贵族的家庭医生,所以家里给森鸥外安排的道路也是医生。

森鸥外后来在东大医学部上学,当时正是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天皇革了德川幕府的命,正在全面西化。

所以森鸥外从大学毕业后就被派往德国留学,他在德国度过了4年时光,这段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个人的发展,不仅要看个人能力,还要看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森鸥外20多岁的时候,日本在维新大潮中狂飙突进,国体模仿德国,陆军学习法国,海军学习英国,民间经济体制模仿英、美。

森鸥外在1884年出国,是以日本军医的身份去留学的。他花了4年时间系统学习了西医技术和细菌学、营养学、心理学,算是日本国内的顶尖人才。

可是回国后,森鸥外没有一门心思放在医学上,而是写起了小说。

是的,森鸥外在德国变成了文艺青年,爱上了翻译和写作。其实他本人小时候就爱看小说,如果不是家里让他12岁就开始医学训练,森鸥外可能不会走这条路。

森鸥外回国后,对欧洲文化很迷恋,办杂志仿写欧洲浪漫文学,并在1890年发表了日本文学史上的丰碑《舞女》。

此书是日本现代文坛的开天辟地之作,影响无数作家。后来森鸥外还写了《安井夫人》《泡沫记》等小说,都在文坛引起追捧。

假如森鸥外此时弃医从文,那他的人生可能只有光辉,没有争议。

“可惜”的是,森鸥外是个文理双修的人才,他一边写书,一边也没落下自己的医生事业。

回到军队后,他按照欧洲的医学理论管理日本陆军的医疗系统,衣食住行都要按照“科学规划”来运作。

但根据后来对森鸥外事迹的调查,这位日本陆军上校军医官,其实是个不学无术之人。

他在德国留学的成绩乏善可陈,据说大把时间花在烟花柳巷,和各国留学生、贵族公子哥鬼混。

他在娱乐场所处处留情,还爱上了讨论哲学和美学的贵族风气,至于医学,他并无建树,最后象征性毕业。

回国后,他只记得一些教条式的方法论,极度笃信当时的“科赫法则”,因为科赫是他的老师。该法则认为:人类的所有病都是外来细菌导致的,在病人体内可以提取出致病菌,然后杀菌治病。

所以在进入日本陆军后,森鸥外干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情。

如不许士兵吃水果,他认为“生食蔬果”是细菌进入身体的途径,所以水果要煮熟了吃,结果导致士兵维生素缺乏。

还有他觉得“兜裆布”这种日式内衣不需要频繁清洗,所以不鼓励士兵洗内衣,导致不少人得了烂裆病。

但和他真正的“大作”,即“杀菌治脚气病”比起来,上面这些都是小儿科。毕竟森鸥外此举直接导致日本几十万人生病,3万以上的士兵死亡,杀伤力堪比一场血战。

【二】天天吃精米饭,吃死了日本兵

说起脚气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捂鼻子。

其实大可不必,此脚气病,非“脚气”。脚气的学名叫“足藓”,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疾病,并不致命。

但脚气病,则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其根源是身体缺乏维生素B1,导致下肢水肿和肌肉瘫痪。

得这病,下肢会变得无力,无法行走。时间一长,全身内脏都会有问题,最后因为肝脏、肾脏虚弱,或者神经炎、心力衰竭死亡。

在中医典籍上,此病叫“沉溺重腿”或者“脚弱”,是鬼见愁的杂症。

该病在古代常发于南方沿海地区,《医学正传》记载:

“东南卑湿之地,比比皆是,西北高燥之方,鲜或有之。”

《脚气刍言叙》:“脚气濒海诸省皆有之,而广东最盛。”

古人认为此病是湿气太盛,加上肾虚、风毒一起导致的,治疗起来很麻烦。这种病在古代曾在一些守城战里大爆发,成千上万人死亡。

至于为何沿海地区会得这个病,直到20世纪才解开谜底。

所谓脚气病,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1才导致的,而维生素B1直到1936年才被分离出来。在这之前,人们只能从食物里获得这种营养。

而这种维生素非常特殊:大量分布在谷物麸质、动物内脏、豆类坚果之中,其他地方非常少,几乎没有。

在古代的沿海地区,一般以米作为食物,副食以蔬菜和鱼,或其他水产为主,其中含有的维生素B1,比起北方食谱来说比较少。

尤其是一些有钱人,吃精米,把最后能得到维生素B1的物质“米糠”去处,就容易得脚气病。

和我国相比,日本的脚气病更为高发,害死了不少日本权贵。比如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家茂,被视为家族希望,但20岁就死于脚气病。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日本的饮食习惯——长期不吃畜肉,以鱼类为主。而且在旧日本,米是唯一主粮,且越有钱,就越爱吃精米,把仅存的维生素B1全部去掉。

所以在京都、大阪、东京这些地方,有钱人得脚气病的比比皆是,简直如中世纪的“痛风”一样,是贵族的招牌。

在民间,吃糙米饭、豆饭、杂粮饭填饱肚子的平民,不会得脚气病。可是在明治维新后,在日本军队里,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个都被脚气病放倒了。

究其原因,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建立新式军队。

和西方帝国相比,传统东方国家的军队都是半军半民的,职业度不够,待遇也很低。所以日本改建新式陆海军,砸大钱提高装备水平和食宿待遇,连大头兵吃的都是贵族享受的精米。

日本政府为此专门引进欧洲的碾米机,给海陆军大头兵每天提供三顿共“六合”重,一斤多生白米。

对平民来说,当兵,吃白米饭,就是翻身过上了好日子,此举让日本当兵人数大增。但很快,首先在海军中出现了脚气病现象,且每次出海都有人死亡,简直是新时代的“败血症”。

在19世纪80年代前,日本海军半数得过脚气病,其中一小部分人因此死亡。

日本人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就做各种对照实验。最后海军军医高木兼宽发现,西方人不得这个病,海军就开始模仿西方人食谱,果然减缓了脚气病。

但在陆军之中,因为一代“抗日奇侠”森鸥外的阻拦,日本陆军一直没有进行“洋食”改革,连后来的“米麦混食”都反对。

因为森鸥外坚信脚气病是足部的细菌感染造成的,坚持外用药物,所以日本陆军脚气病越来越严重,其在甲午战争里显现,在日俄战争后进入顶峰。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陆军出动17万人作战,其中战死一千多人,但病死了一万多人。除了最大的病亡原因霍乱外,脚气病就杀死了2000多人,比战死的人多一倍。

当时日本海军已经克服了脚气病,甲午战争无一人因为脚气病死亡,但日本陆军还在为此交学费。

战争中脚气病发病率增加,反而让森鸥外增强了“细菌说”的自信:因为战场的卫生很差,所以细菌更多,发病率增加,死亡率增加。

这一切看起来说得通,但其实离题很远。

实际原因是,在战场上,日本陆军的副食更少,干鱼、梅子都吃不上,咸盐甚至酱油拌上米饭就是一顿饭,这导致摄取的维生素B1几乎为零。

加上日军打仗要喝酒,酒精代谢消耗维生素B1,才让过半士兵得了脚气病。

甲午战争第二年,森鸥外被调往刚被割让的台湾岛,担任台湾日军军医部长。森鸥外当时严厉制止手下学习海军的“米麦饭”,说这不尊重士兵,也不符合日本的国策,因为日本不产麦。

当时台湾刚被日军占领,还没稳定,军队补给不足,所以副食很少。结果在1895年夏天,短短三个月,日军驻台士兵2万多人,8成以上被脚气病折磨,最终2000多人迅速死亡。

驻台日军开始批评森鸥外,毕竟台湾局势未定,士兵却都成病秧子,再这样下去就要出大事,结果森鸥外这时候乘船跑路了。

【三】尘埃落定前,森鸥外却跑路了

森鸥外在1895年秋天从驻台湾日军辞职,回到了东京当自己的陆军军医学校校长,台湾的日军这才吃上“米麦饭”,治好了脚气病。

直到这时候,森鸥外还是在坚持自己的“细菌说”,他一直坚持要分离出“脚气细菌”,治好这个疾病。

对于海军歪打正着的“米麦饭”疗法,森鸥外解释说:“和大米相比,小麦的蛋白质更高,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养好了疾病。”

现在来看,森鸥外好像是个固执的疯子,但其实在19世纪末,森鸥外这种思想是主流的,因为“科赫法则”太权威了。

比如荷兰医学家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后来因为发现麸皮中的维生素B1获得诺贝尔奖。但在19世纪末,连他也认为是“精米中含有一种细菌,才导致脚气病”。

森鸥外虽然一直抵抗食疗治脚气病,但因为理论靠谱,加上本身资历高,他受到陆军上层信任,所以陆军还是在跟着他的方向走。

当然,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让日本陆军不能轻易、长期推行“米麦饭”。

当时的日本虽然可以侵略朝鲜,打败大清朝,但其国内非常贫困。

日本底层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不如中国平原地区的农民的——吃大米饭是过年的待遇,连贵族家里的米饭都要加入豆类或者芋类。

而在军队里,三顿白米饭能得到保证,这是给大头兵一种跨越阶层的甜头。

和海军相比,日本陆军的门槛更低,士兵阶层也更低,都是苦出身。换掉他们的米饭,会让士兵们产生抗拒情绪。

其实连海军也不喜欢吃米麦饭,那位拯救海军脚气病的高木兼宽,后来被封为男爵,海军士兵却背后调侃其为“麦饭男爵”。

更何况日本不大量产麦,需要进口,且麦子不容易保存,加工后的面包、饼类日本人又吃不惯,所以谁都不敢拍板下决定推广麦食。

之后的10年,森鸥外还在军医工作,因为和平时期副食的增加,日军的脚气病有所好转。而到了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陆军的脚气病又蔓延了。

脚气病爆发的原因很简单,战争爆发,为了提升士气,主食全部精粮化,但前线副食少,脚气病自然肆虐。

当时森鸥外是第二军医部的部长,他没有在军队推广食疗,而是掏出了自己的发明——木榴油制造的药丸,让士兵服用。

该药丸叫“征露丸”,露即“露西亚”,日文里表示俄罗斯。

“征露丸”杀菌很厉害,能治疗拉肚子,防止伤寒、痢疾,但治疗脚气病的药效几乎为零。

可是日本士兵还是在战争里靠这个小药丸防止脚气病,结果就是40万日本陆军,近30万得了脚气病,有5000多人直接死于脚气病。

另外,还有20000多人因为脚气病而死,因为虚浮的脚步让他们在战场上成为活靶子,被俄军射杀,俄军称其为“战场的幽灵”。

整个日俄战争,三分之一的士兵因为疾病死亡,脚气病是最大元凶。

战后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开始仔细研究脚气病问题,陆军成立了脚气病研究组织,而领导者居然就是森鸥外。

在接下来的几年,森鸥外一直和食疗派对抗。

直到1908年,世界著名医学家,“科赫法则”的发明人罗伯特.科赫来到日本。科赫表示应该用对照法做实验,什么疗法有用就用什么,这让日军的“食疗法”开始得到认可。

后来,森鸥外发现自己可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就开始给自己洗白。

他在各种文件和著作中给自己开脱,阐述自己早就知道食疗的用途,并篡改陆军内对脚气病的一手记载,除掉自己阻拦食疗的记录。

1911年,维生素B1被发现,脚气病被彻底攻克了。

这时候的森鸥外已经是二线人物,他淡出军队和医学,潜心文学创作,写了不少历史小说,又引领了日本文坛的潮流,可谓安享晚年。

1922年,森鸥外去世,享年60岁。

在他死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日军脚气病的历史,森鸥外这个人身上的锅越来越大。很多人认为,至少3万日军因为森鸥外难以理解的倔强而枉死,这位文豪手上沾满了士兵的鲜血。

参考资料:

1.《记载与诠释——日本脚气病历史的再检》,廖育群

2,《评价森鸥外及其作品》,高文汉

1 阅读:68

论戈

简介:品论历史,解读干戈,珍视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