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这段时间国家在严抓“小升初”违规招生现象,央视《焦点访谈》节目还专门报道了各城市名校广泛存在的“暗考”、黑名单竞赛、简历造假等乱象。
特别是四川泸州一位妈妈的“小作文”,将“暗考”这种灰色通道直接暴露在众目睽睽下,让各城市的主管部门、学校以及相关机构如临大敌,要么开展专项行动,要么紧急取消了今年“暗考”录取的学生,要么暂时停止了招揽学生的动作。
然而“有需求就有市场”,正如“双减”反而促使“地下”补习班疯狂生长一样,这一波对“暗考”的打击,也不可能使“暗考”这个行业消失,它可能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这不,有北京的家长爆料,称做竞赛培训的机构老师给他们发送信息,介绍他们机构的新业务:某小学学科竞赛组委会设计了暑假邮轮亲子游产品,在亲子游期间,孩子可以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培训。
而这个暑假邮轮亲子游的收费也不低,从天津到韩国济州岛,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五天收9000到11000元不等,其中在济州岛下船的时间餐费需自理。
由此可见,“暗考”不会因为暂时性的严打,而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家长迫切希望自己孩子能够读名校,想尽办法为孩子创造机会;另一方面则是名校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为了保住升学率和重高率,也在偷偷违反主管部门不允许异地招生、掐尖招生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把尽可能多的“牛娃”纳入其中。
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所造成的。不管是哪个区域、省份和城市,教育资源的分布基本上都是不均衡的,每个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在某个省份,每个省份的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在省会城市或者主要的几个经济大市,每个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又高度集中在某个区里面,而名校的办学水平又对其他学校形成断崖式的领先优势,师资和办学资源是最多、最好的,升学率、重点率也都遥遥领先。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名校,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提高将来升学上名校的概率,家长自然会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孩子搞进名校。而那些名校为了使自己的定位牢不可破,保持遥遥领先的升学率、重高率,不可避免也会走上异地招生、掐尖招生的道路。于是乎,“暗考”、黑名单竞赛、简历造假就出现了。
要想彻底消除这些乱象。除了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相关机构、学校以及个人外,更关键的是要均衡教育资源分布。当所有小学、初中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当当所有学校教学水平、升学率都差不多、每个学区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时,当名校的“特权”不复存在时,各种形式的掐尖招生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