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帝王感慨:宰相须用读书人

江南一郑 2022-05-21 16:06:18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封建帝王年号中奇怪的巧合》,简单地提到了封建帝王的年号。

其实关于年号,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今天再来聊一聊。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自汉武帝以来,几乎都会面临建元和改元的问题。

如果是皇帝的一代目,那就要建元,如果是二代目,上位之前,就要考虑改元,此外还有可能遇到天降祥瑞、内忧外患的特殊时刻,也会考虑改元。

所以“建元为重事,由来远矣”。

不过即使建元、改元是如此重要的事情,但很多朝代还是出了点小意外。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改年号乾德之前,就要求宰相:“选一个前代没出现过的年号。”

乾德三年,后蜀的宫女被纳入掖庭。赵匡胤见到宫女的铜镜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

赵匡胤很纳闷,现在也才乾德三年,怎么四年铸造的铜镜就出现了。

于是就把学士窦仪找来询问。

窦仪学问渊博,回答道:“这面铜镜一定是蜀国的,前蜀国主王衍曾经使用过该年号。”

赵匡胤对窦仪很满意,感慨道:“宰相还是要用读书人那。”

关于使用前朝用过的年号而出差错的,不单单是这一次。

宋高宗起初就想用“炎兴”这个年号,宋孝宗曾考虑过“乾统”这个年号,后来发现蜀后主刘禅用过“炎兴”,契丹用过“乾统”,这才放弃而另议。

这都不算什么事,毕竟只是想用而没有用嘛。

但是像明成祖“永乐”这个年号,之前就被用过三次。一个是前凉的张重华,一个是南唐的张遇贤,一个是宋代的方腊。

明成祖在位年号“永乐”

张重华是割据政权,像张遇贤以及方腊,那可都是朝廷眼中“造反者”自立的年号。

再说明朝朱厚照在明孝宗去世后第二年,称正德元年。正德这个年号是太子少师,也是内阁首辅的刘健定下来的。

实际上,历史上西夏的李乾顺,用过该年号,唐朝歧王李业的儿子李珍也用过该年号,时间不长,就一年。

当时马文升任吏部尚书,就以“宰相须用读书人”作为乡试题目,他的意思不言而喻,那就是嘲讽刘健不学无术。

据《酌中志略》记载,明熹宗时,宫内库房中藏有历代古钱币。有次,熹宗无意中从库房的铜镜中发现了几枚天启通宝。

明熹宗年号“天启”

因为当时熹宗的年号是天启,而这几枚天启通宝从外观上看,锈迹斑斑,年代久远,但又排除了有人做旧处理,所以就觉得很奇怪。

司礼监太监李永真、向若愚马上去翻查史书,以及记载历代钱币的书籍,这才发现有过天启年号的有好几个。

其中南梁萧庄,北魏元法僧,以及南诏都使用过这个年号。

这又是一列宰相不读书的案例。

其实有很多人会说,使用过就不能再使用了吗?使用过,就妨碍什么事情了吗?比如明成祖就用了永乐年号,不也开创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和年号有毛关系呀。

这个事情得这么看,就拿父母为孩子取名字来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重视的。一般都会尽量避免与周围所熟知的人重名,尽量取自认为有意义的名字,尽量避免大家都认同的忌讳。而君主或朝廷取年号,也类似。

当时就有人议论“天顺、景泰、万历、泰昌”这些年号都不够理想。

天顺,按照过去的书写习惯,是从上到下的,这时天在顺字上面,上面还有一个天。景泰的泰字,天在景字下面,天在下面。万历的万字,是盈数,也就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意思。而昌字表示有两个日,所谓“天不可有二日”。

我们都知道,明英宗曾经被也先活捉,景泰帝朱祁钰死因不明,明泰昌帝不到一个月就驾崩了。

还有隋炀帝改元为“大业”,而“业”在佛家看来,也代表着个人所造的罪孽。改元称“大业”,有的人认为这是“大苦日子到来了”。

宋徽宗改元“宣和”,有人认为宣字乃一家有二日,果然徽宗、钦宗在同一年被虏。

或许有人说,这不过是巧合。

明思宗年号“崇祯”

这当然是巧合,肯定不是因为年号没取好而导致不祥,但是还是应该避免。就像没有人故意去取一个赵日天,张太皇,马加爵这样的名字一样。

也是为了避免民间议论纷纷,给人以口实。

如果皇帝在位,国不将国,则更会加剧民怨沸腾,议论四起。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在位期间,年号崇祯,任用温体仁为宰相,而温体仁用法严酷,不近人情,京城里面就有民谣传出来:“戎皇帝,瘟阁老。”

戎与崇,温与瘟它们的发音接近。也有说是猪皇帝发了瘟。

关于封建帝王的年号,网友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欢迎留言评论!

隋文帝临终前为何大呼“独孤误我”?独孤者谁?

天下第一岳父——云中独孤信的传奇人生

出轨的女子,活该被打死吗?你怎么看步非烟所嫁非偶,逾节偷欢?​

0 阅读:31

江南一郑

简介:聊聊教育,聊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