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武王灭商以来,中国人都一直以“礼”为标准,“礼”是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而一套《周礼》更是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
在周朝时期,封建观念极为严重,甚至严重到除了嫡长子之外别的子嗣都无法继承姓,因此先秦时期就有了“称姓不称氏”的习俗。
我们常说秦赵同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秦赵的祖先都是同一个人,也因此秦始皇嬴政也可以被称之为赵政,因为秦国是嬴姓赵氏,而吕不韦也是如此,根据历史记载,吕不韦又可以称之为姜不韦。
而事实上,很多人的姓氏也并非如同历史记载的那样,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蒙恬,可是很多人还是将他称之为姬恬,蒙姓只是他的姓,而他真正的氏却是姬,因此蒙恬也可以称为姬恬。
蒙恬的家族是秦朝的军功世家,从祖父蒙骜开始就为秦国效命。
然而蒙骜却并非秦国人,在此之前,蒙氏家族最早居住在齐国,或许是因为战乱,也或许是因为秦国的军功爵制吸引了蒙骜,因此在这之后蒙骜不远万里的来到了秦国,从此蒙氏家族在这开始扎根。
由于秦国崇尚“军功爵制”,而这就给了蒙骜很大的舞台,从秦昭襄王开始,蒙骜总共经历了四位君主,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到秦王嬴政,在对外战争之中,蒙骜履历战功,也是当时大秦唯一一位能够和王翦平起平坐的名将。
不过在公元前248年,蒙骜遇上了魏国名将信陵君,这场战争之中蒙骜折戟沉沙。
在蒙骜死后,他的位置由他的儿子蒙武继承,蒙氏家族不愧是名将世家,继蒙骜之后,蒙武又是一个军事奇才,在秦国后期也成为了大秦举重若轻的名将。
公元前224年,蒙武和王翦共同攻打楚国,而楚国名将项燕则战死于这次战役之中,然而此次战役蒙武是作为王翦的副将攻打楚国的,此次战役彻底打垮了楚国的抵抗力量,项燕一丝,楚国再无名将可以抵挡大秦铁骑,次年,蒙武与王翦再次率兵远征楚国,由于没有了名将,楚国再无可能翻身,最终王翦和蒙武成功灭掉了楚国。
不过在史料记载之中,对于蒙骜和蒙武的记载较少,比之王翦的资料可以说很少。
直到了蒙恬这一代,蒙氏家族才算是彻底翻了身,力压王氏家族一头。
蒙恬年轻时候曾经跟随诸多名将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到了秦朝成立之后,此时的秦国老将已经逝去,而以蒙恬为首的年轻一代开始发光发热。
在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命令蒙恬率领30万大军远征匈奴,并击败了匈奴,而中原王朝首次将版图扩张到了河套一带,而此时王氏家族的第三代王离则成为了蒙恬的副将。
而与蒙恬相对的是,他的胞弟蒙毅则选择了从文,两兄弟一文一武一内一外成为了大秦时期最有权力的家族,而蒙毅也是唯一一位能够和秦始皇同乘一辆车的朝臣,而其他朝臣再也没有此殊荣。
不过蒙恬和蒙毅的存在对其他人却是一个威胁,由于蒙氏兄弟颇为正直,对于赵高等弄权行为非常气不过,而蒙毅更是曾经当面严惩赵高,而这就为之后蒙氏家族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死后,蒙氏兄弟在朝中再无靠山,而且蒙氏兄弟素来刚直在朝中得罪了很多人。
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不辨忠奸,在赵高的驱使之下先是杀死了蒙毅,在这之后又赐死了蒙恬,而蒙氏家族自此衰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