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一个清晨,17岁的杨春梅背着印着“上山下乡”字样的草绿色军用背包,踏上了从济南到日照县的汽车。
“我终于也要去插队了吗?”杨春梅望着车窗外后退的景象,心中充满复杂的情绪。高中没毕业就要离开家乡,她有些恋恋不舍,又害怕到陌生的农村会遇到什么困难。
汽车驶过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杨春梅数着路过的电线杆,想家的心情越来越强烈。她轻轻哼着《我的祖国》,眼泪悄悄划过面颊。
汽车终于抵达了日照县汽车站。下车后,杨春梅被安排坐上了开往陈家沟大队的卡车,还有十几个和她一样的知青。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熟络了起来。
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杨春梅看着窗外陌生的景色,心想家乡和这里的不同,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
快到陈家沟时,卡车陷入了泥泞的田间小路无法前进。大家只好提着行李徒步走完剩下的路。杨春梅脚上的布鞋很快就沾满了泥。
“同志们,欢迎来到陈家沟!我是大队党支部书记田广文。”一个穿着军大衣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
杨春梅一行人跟着田广文来到生产大队,簇拥着火堆取暖。田队长让大家先吃饭歇歇,明天再安排工作。
第一次吃到大锅饭,杨春梅感觉又苦又涩,但蓬勃的青春力量让她坚持吃下去。她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适应这里的生活。
第一天晚上,杨春梅躺在破旧的行军床上,听着其他知青的说笑声和虫鸣蛙叫,辗转反侧了半夜。第二天醒来,她下定决心,要在这个陌生的大山沟过好每一天。
在田广文的安排下,杨春梅成了陈家沟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第一天上课,她紧张得双手冰凉。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杨春梅,今后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杨春梅努力使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大方。
谢谢老师!孩子们齐声回答。杨春梅松了口气,开始上起了语文课。
放学后,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青年男教师走了过来:“我叫程立仁,也是这里的教师,你能来真是太好了,我们可以一起备课。”
原来程立仁也是刚毕业就来当民办教师,他热心地带杨春梅熟悉了校园环境,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晚上,他们常一起备课讨论教学,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感情。
杨春梅开始期待和程立仁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课间休息时,他们会一起在操场上散步,聊聊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杨春梅发现程立仁对孩子们充满爱心和耐心。
“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不是吗?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才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杨春梅说。
“是啊,我们是打开他们视野的人。” 程立仁微笑道。
杨春梅望着程立仁认真的侧脸,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在这个偏远山沟,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知音。
杨春梅生了一场大病,高烧不退,程立仁每天放学后都来医院看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杨春梅虚弱地问:“真是麻烦你了,为什么这么关心我?”
程立仁欲言又止,脸红了。
杨春梅心中一动,难道他也和我有同样的心意?她羞赧地移开了目光。
终于有一天,程立仁鼓起勇气牵住她的手说:“春梅,我喜欢你,你能不能给我一个在一起的机会?”
杨春梅红着脸轻轻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也深深被程立仁吸引,梦寐以求的甜蜜时刻终于来临了。
出院那天,程立仁背着杨春梅走过长长的田埂,两颗心在这美好的春光中紧紧相依。
“春梅,我会永远陪着你。”程立仁柔声说。
1973年,杨春梅和程立仁在陈家沟小学教师宿舍门前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程立仁的父母也来参加,但杨春梅的父母因为她不回城里结婚而不赞同这门亲事。
“我尊重父母的意见,但我真的很爱程立仁。”杨春梅向电话那头的母亲哽咽着解释。 但母亲还是没有说祝福的话。
婚后生活非常简陋,但杨春梅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有你在就是家。”她每天早晨这样对程立仁说。
一年后,他们的女儿程穗香出生了。小家伙聪明伶俐,有着和爸爸一样的酒窝。
“我们的倩倩这么可爱,一定能把我们的小家装扮得更温馨。”杨春梅轻轻地说。
杨春梅和程立仁的生活一天天聚集着家的气息。
1977年,杨春梅和程立仁的女儿穗香已经三岁了。突然有一天,杨春梅收到了一封同学的来信。
信上说,她的同学们大都已经离开农村,有的在国企工作,有的考上了大学。杨春梅看完信,心中五味杂陈。
“我们也结婚生子了,就这样永远留在山里吗?” 她趁程立仁外出时,对着穗香自言自语。
吃过晚饭,杨春梅鼓起勇气对程立仁提出:“我想去城里看看,也许可以找个工作。”
程立仁沉默了。他知道杨春梅心里一直惦记着城市生活。
“你去吧,要是找到好工作就别回来了。” 他终于说。
杨春梅看到他眼中的不舍,心中很不是滋味。但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第二天清晨,杨春梅背上袋子,牵着穗香的小手准备向车站走去。
“妈妈,我们去哪儿?爸爸不和我们一起走吗?” 穗香极不情愿。
“我们去济南看望奶奶,爸爸先在学校教书,很快就会来的。” 杨春梅安慰她。
程立仁默默地帮她们把行李搬上车厢。目送火车离开,他心如刀割。
一到济南,杨春梅就开始奔波求职。但年龄与学历都成了拦路虎。公司都要求应聘者有高中文凭,而她只有高中肄业的水平。
杨春梅先在小商品市场帮着父母卖衣服,但收入微薄。穗香天天问爸爸在哪,杨春梅回答不出,只好含糊带过。
两个月后,杨春梅终于蓦然醒悟过来:真正的家,其实一直都在程立仁身边。
杨春梅带着穗香回到了陈家沟。一下火车,穗香就欢快地跳过田埂,朝家的方向跑去。
穿过熟悉的小巷,穗香闯进屋子,高兴地叫道:“爸爸,我们回来了!”
程立仁正在桌前备课,闻声急忙站起,激动地把她抱起来转圈。然后他看向门口的杨春梅,目光中尽是深沉的思念。
“对不起,我不该离开,我们的家就在这里。”杨春梅的眼泪夺眶而出。
“没关系,你回来就好。” 程立仁紧紧地抱住了她。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杨春梅重新融入了这个大山沟的生活。穗香也重新开心起来,经常跟着杨春梅唱着山歌,欢快地在田野间玩耍。
一年后,公社要招工,杨春梅决定去应聘。她想再试试自己的手艺,也为这个家添些收入。
“到工厂工作会很辛苦,我会照顾好穗香的。”程立仁对她说。
经过考核,杨春梅被分配到了邮电所。她每天 和那些大汉们一样操作机器,处理来自各地的邮件和电报。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杨春梅感到非常充实。她也为自己能找到一份工作而感到欣慰。
晚上回到家,闻到热腾腾的饭菜香气,看到程立仁和穗香迎接的笑脸,杨春梅感觉无比幸福满足。这就是她的家。
1979年,在田广文的提拔下,程立仁终于转成了正式公办教师。杨春梅也在邮电所得到了提升,成了车间主任。
随着生活的改善,他们的小家也更加温馨。杨春梅利用工厂的布料给家里做了新床单、窗帘,买了漂亮的桌布和碗碟,家里光线明亮、整洁舒适。
每天下班回家,闻着饭香,看着穗香甜甜的笑脸,杨春梅感觉前所未有的幸福满足。
“我们一定要把穗香培养成一个有文化的大学生。”杨春梅对程立仁说。于是他们非常重视穗香的教育,为她购买课外读物,课余时间辅导她学习。
儿女是家中的灯塔。穗香非常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1995年,她考入了山东大学,成为陈家沟有史以来第一位大学生,杨春梅和程立仁激动得热泪盈眶。
大学毕业后,穗香在济南的一个政府部门找到了工作。父母去看她时,她开着自己买的汽车接他们,住在自己购置的两居室内。
“我们的心愿达成了,女儿过上了好日子就是我们最大的骄傲。”杨春梅握着程立仁的手感慨道。
2005年,杨春梅和程立仁相依为命地在陈家沟生活了三十多年,终于退休回到了济南。
在女儿的帮助下,他们在她小区买了套两居室。退休金和积蓄使他们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每天,他们会去小区园林绿地里散步、跳舞、打太极,和其他老人们聊天打发时光。杨春梅经常给孙女做好吃的,孙女也成了他们的大宝贝。
有一次,杨春梅翻看起以前的照片。那些在陈家沟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她和程立仁相视一笑,那都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