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昔日上海大明星,25岁时因“通敌叛国”险些命丧黄泉,一张纸条让她起死回生,后优雅转身成为中日友好使者

往昔笔谈 2022-06-05 18:21:35

1935年,北京。

“这位同学,假如日本人侵入北京城,你会怎样做?”站在讲台上的学长问道。

李香兰站起来,温柔而坚定地回答:“我会站在北京的城墙上。”

“说得好!”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一时间,“站在北京的城墙上”成了学生们的抗日宣言。

讽刺的是,10年后,李香兰却以“通敌叛国罪”被判死刑。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审判的最后环节,李香兰递给了审判长一张纸,最后,她竟被判无罪释放。还活到了94岁。

李香兰是什么人?她是如何从一名热血青年成为卖国贼的?在她递给审判长的纸条上究竟写了什么,竟然可以让她脱罪,全身而退?

这事就要从她的身世说起了。

01. 在中国出生的日本人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因为她的祖父山口博热爱中国文学。所以,在1906年的时候,山口博全家就从日本佐贺搬到了中国东北定居。

1920年,李香兰在沈阳出生,由于她的父亲山口文雄在抚顺任职,李香兰出生后不久,就随父亲搬到了抚顺。

山口文雄任职的南满洲铁道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该公司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会说中文,还要考级,中文级别越高,工资就越高。

因为山口文雄的中文非常好,所以,他的工作就是教授员工中文。而李香兰从小就跟着父亲去上班,父亲在台上讲课,他就坐在下面听课,有时候,她还会在课堂上举手发言。

所以,李香兰从小就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

如果生活就是与家人在一起,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度过。那么,李香兰日后也许就会如她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一名外交官。然而,事与愿违。

1932年,被抗日自卫队重创的日军,一怒之下竟枪杀了平顶山所有村民,制造了“平顶山惨案”。而李香兰的父亲也因此事被日军拘捕。

日军认为,李香兰父亲与中国人交好,肯定也与抗日者有往来。后来因为证据不足,李香兰的父亲被关了几天后,就被释放回家了。

为了避嫌,李香兰一家又搬回了沈阳。

在回沈阳的火车上,一个叫柳芭的犹太裔俄罗斯女孩,因为听到李香兰唱的日语歌很好听,就主动与李香兰交好。

当柳芭得知,李香兰唱歌是因为她患了肺病,医生说唱歌可以增加肺活量,对肺病的治愈有帮助时。柳芭就跟李香兰说:“到了沈阳,你就跟我的声乐老师学唱歌吧,她是苏联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大家都叫她波多列索夫夫人。”

柳芭还热情地邀请李香兰与她一起,去参加波多列索夫夫人的演唱会。

也许,这就是冥冥中的天意吧。火车上的一次偶遇,李香兰结识了柳芭,为她日后走上歌唱道路埋下了伏笔。而这条路,正是她日后成为“卖国贼”,通往死亡之路。

回到沈阳后,李香兰随父亲拜访了当时的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李际春非常喜欢李香兰,就把李香兰收为义女,并给她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李香兰。

1933年,李香兰应邀参加波多列索夫夫人的个人演唱会。在演唱会上,李香兰穿上和服,以一首日语歌为老师的演唱会暖场。

然而,让李香兰意想不到的是,当她站在台上,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报出自己的中文名字时,她就被坐在台下的一个日本人盯上了。她的命运将由此改写。

这个日本人就是当时“奉天广播电台”的科长,他正在到处物色,可以为日本帝国效命的中国人:一个懂日语的有表演天赋的中国人。而李香兰正是他要找的人。

因为日本人知道,飞机大炮打不垮中国人,但文化的渗透,可以弱化中国人的抵抗情绪。所以,他们试图通过电影和歌曲等文娱节目,美化他们对中国的侵略,让中国人感谢他们。

02. 加入“满映”,成为日本侵华的“糖衣炮弹”

13岁时,李香兰在老师的演唱会上露了脸后,日本人很快就找到她的父母,说是皇军要与中国交好。所以,奉天电台特意制作了《满洲国新曲》,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只要李香兰到电台录几首歌就可以了,不用上镜的。

李香兰父亲同意了,他说:反正不用露脸,就当做是为国效力吧。

李香兰的父亲原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可以成为一名外交官,能为中日友好做点贡献。殊不知,他的这个决定,竟间接地把李香兰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年幼的李香兰为奉天电台录完歌后,父亲就把她送到了北京翊教女子中学读书。在那里,李香兰用的是潘淑华的名字。

潘姓是随她的另一位义父——当时的天津市长潘毓桂之姓,淑是她的原名山口淑子,华就是中华的意思。

父亲把李香兰送去北京,还给李香兰改名为潘淑华。也许,一方面是为了远离奉天电台的纠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自己对女儿的期望吧。

在学校里,李香兰一直隐藏着自己的身世,而且她说着一口标准的京腔。因此,大家都以为她是地道的北京人。

有一次,她跟着同学去参加抗日宣言大会,轮到她发言时,她说:“如果日军入侵北京城,我会站在北京的城墙上。”同学们都为她的爱国爱家精神所折服。

然而,在热烈的掌声背后,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爱中国,但日本是她的祖国。如果双方开战,她唯有站在城墙上,让双方的炮火打向自己的心脏,这样,她就能解脱了。

1937年,李香兰刚毕业,就被满洲映画协会收为旗下艺人。李香兰成了她的艺名,而“满映”的幕后老板是日本国。

原来,自李香兰为奉天电台录歌后,李香兰的一举一动,都已经在日本人的掌握之中了。

现在,李香兰已长大成人,并出落成灵动美丽的少女。这正是日本人所期望的:利用李香兰美丽的外表、甜美的歌声,以及中国人的身份,把她打造成家喻户晓的巨星。

他们妄想着:利用明星对观众的影响力,去操纵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摧毁中国文化,实现他们对中国的大统一。

而李香兰在之后的8年时间里,以“日满亲善使者”的身份,不断地为日本人拍摄粉饰战争的电影。在她主演的电影里,无一不是“中国女孩爱上为满蒙和平而受伤的日本勇士”。

甚至,在日本建国节上,她以中国演员与“日满亲善”使者的双重身份,公开感谢日本的勇士,感谢勇士们身上的伤痕,使中国东北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其实,在那些纸醉金迷的日子里,她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日本人灌输给她的。而她对这些信息都深信不疑。

直到那一次记者会上,她被记者质问:“你为什么要出演《白兰之歌》、《热沙的誓言》这些有辱国人的电影?你还是中国人吗?”

李香兰马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向在场的所有人深深地鞠躬,一边声泪俱下地不断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我那时候年轻不懂事,我现在很后悔,也非常地内疚。”

后来,在李香兰的《自传》中,她说,当她诚恳地道歉时,她没想到会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但她不敢抬头,因为,她在中国人面前抬不起头。

记者会后,李香兰向“满映”提出了请辞。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人竟然爽快地答应了。

原来,日本人认为,他们胜利在望,李香兰的利用价值也已经用完了,她爱去哪就去哪。那一年是1944年。

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时,李香兰兴奋得一夜没睡。在她看来,两国不打仗了,她就不用徘徊在中日的双重身份之间,不用再生活在谎言里了。

然而,年仅25岁的她,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她还没意识到,在她甘愿成为日军侵略中国的“糖衣炮弹”时,她已经对国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

03. 以通敌叛国罪被判死刑却活到94岁

1945年11月份,当李香兰看到报纸上,自己将要以“通敌叛国”的罪名被判死刑的消息时,她整个人都傻了。

就在6月份的时候,日本人还为她在大光明大戏院,安排了轰动全城的个人演唱会。而且,在日本人给她安排的歌单里,不但没有《白兰之歌》等有辱国人的电影主题曲,还增加了如《夜来香》之类的新曲。

而且,她还凭《夜来香》一曲,获得了“上海歌后”的称誉,与周璇齐名。

然而,眼看她高楼起,眼看她楼塌了。数月前的演唱会,才让她站上了人生巅峰,转瞬间,她却要成为亡魂。

在军事法庭上,李香兰面对审判官宣读她曾经做过的,伤害中国人民的各种罪行时,她一直低头不语,因为,这些都是事实。

往事如烟,坐在被告席上的李香兰低着头,在脑海中搜寻着自己这8年来的经历。

8年前,她在北京刚高中毕业,就被“满映”的人邀请去录歌。天真的她以为就像13岁那年,为奉天电台录歌那样,心想:不就唱几首歌嘛,还可以促进中日友好,所以她就爽快地答应了。

谁曾想到,她刚到片场,就被几个人摁着,强行给她化了妆,强迫她拍了一部电影。当她以为事情到此为止时,命运却又给了她当头一棒。

原来,“满映”在哄骗李香兰拍第一部电影的同时,也找到了她在奉天的父母,也不知他们用的是什么手段,反正,她父亲在“满映”的合同上签了字。17岁的李香兰从此成为了“满映”的正式员工。

她还想起自己18岁那一年,第一次到日本时的情形。那时候,在她的认知里,她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强大的、包容的国家。然而,现实告诉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她没想到,自己才刚到日本,就在海关验护照时,她竟然被海关的人臭骂了一顿:“身为一等国的国民,你竟然穿着三等国的服装,你不觉得羞耻吗?”

想到这里,李香兰缓缓地抬起了头,她看着法官,艰难地说:“我不是中国人,我是日本人。”

此言一出,旁听席上的民众一下子就炸开了:“骗子!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你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你就是卖国贼!……”

李香兰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法官一张纸条,法官一看,立即宣布退庭,李香兰被押回虹口收容所等候宣判。

1946年2月份,李香兰是日本人的身份得以证实,她被判立即遣返日本。

既然她不是中国人,那就不能以“通敌叛国”之名给她定罪。但在道义上和情感上,李香兰一辈子都迈不过这道坎。

所以,回到日本后,她时刻关注着中日两国的动态。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直期望着女儿能成为一名外交官,为中日友好做些贡献的李香兰父亲,最终还是达成了心愿。

1958年,李香兰嫁与日本外交官大鹰弘后,成为外交官夫人,从此退出演艺界。

1972年9月29日,当李香兰在电视上,看到中日恢复邦交的新闻报道时,她激动得失声痛哭。她那颗蛰伏已久,“要为中日友好做些贡献”的心开始萌动。

1974年,李香兰成为参议院议员。她开始从政,也从此踏上了“赎罪”的征途。

作为“亚洲女性基金”副理事长,她希望日本领导人向战争受害者、向当年的“慰安妇”道歉并赔偿。

即使到了85岁高龄,她依然不放弃劝诫日本的高官们,不要参拜那些因侵略他国而丧生的战犯,因为,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2014年9月7日,李香兰因病去世,享年94岁。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对于李香兰在战后为中日友好做出的贡献,表示了肯定。

相信,能得到生养自己的母国的一句肯定,才是李香兰得以安息的最好的悼言。

写在最后

在李香兰的《努力抚慰受伤的心灵》这本书中,她写到自己第一次到日本,就被海关官员责骂的事时,她说:“我的祖国鄙视生我养我的母国,这使我感到非常悲哀,从那时候起,我就不喜欢日本了。”

但是,她没得选。

日本人斥责她:“你是日本人吗?”她感到很无奈。

中国人批判她:“你是中国人吗?”她感到无比的愧疚。

有外国记者问她:“中国和日本,你更爱哪一个?”她说:“日本是我的故土,中国是我的家乡。”因此,她把余生,都奉献给了促进两国友好的事业上。

李香兰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悲苦的一生:年轻时受人操控,余生都在赎罪。

有人问:“为什么中国人不恨李香兰?”

因为她知错能改。

“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不是吗?一个勇于改过,并力劝他人改过的人,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文末,邀你一起聆听张学友的《李香兰》:像花虽未红,如冰虽不冻……回头也是梦,仍似被动……

作者:碧蘭

审稿:菱湖君子

校对/找图:袋鼠

编辑:未央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如果您也有故事想讲述,可以私信小编留言。

版权归《往昔笔谈》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除。

0 阅读:24

往昔笔谈

简介:写人间故事,品悲欢离合,悟生活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