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企业研究所对《印度病了》一书发表评论指出,美籍印度裔学者阿肖卡·莫迪与印度现总理同姓,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高级经济学家多年。他属于那种低调高效的技术专家,退休后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然而,他以一种令人意外的方式区别于同样缺乏特征、面无表情、拎着公文包的学者们。13年前,有人企图杀死他。据认为,嫌犯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职时被阿肖卡·莫迪拒绝。
因此嫌犯在后者位于马里兰州的住所外开枪击中他的下颚。阿肖卡·莫迪恢复了健康,反倒显得精力极佳,脑力也完好无损。然而,在他的著作《印度病了》这本书中,阴郁和悲观情绪显而易见。他认为,在脱离英国独立75年后,他的祖国印度的民主和经济处于严重失灵状态。他写道,这本书讲的“是社会规范的持续侵蚀和政治问责的持续退化”。你也可以说,这讲的是一个濒临失败的大胆政治实验。阿肖卡·莫迪说,印度作为“一个不可思议的民主国家”开始独立后的历程,其公民——大多是文盲和穷人——渴望自由和繁荣。
然而,从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到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一代代印度政客“背叛”超过十亿印度人民的“美好梦想”。如今,印度的民主制度不再保护基本权利和自由,这个国家已被暴力笼罩。对“平等、包容和共享进步”的信念已经消失。如果印度问题是你的专长,你会发现这本书里几乎没有什么全新的东西。如果印度不是你的专长,这本书可以作为有用的(有瑕疵的)入门读物。阿肖卡·莫迪写道,印度的“本质失败”在于无法跟上人民对就业的需求。
在一个有那么多人口的国家——就快超过中国——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今天的“严峻现实”是,印度经济需要在未来十年创造两亿个工作岗位,才能使所有劳动年龄的人口就业。鉴于印度经济发展的历史,这项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因为印度重视重工业(但效率很低)而严重忽视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韩国等东亚国家都是依靠这样的制造业提升自身的物质财富水平,使又脏又乱、争吵不休、效率低下教育程度欠缺的印度黯然失色。
就业赤字也是政治噩梦,因为用阿肖卡·莫迪的话说就业是“经济与社会不满情绪之间的接触点”。在一个老龄化的世界,印度的人口红利被莫迪政府宣扬为王牌。毕竟,52%的印度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这意味着即使在其他主要经济体劳动力人口快要耗尽的情况下,印度的劳动力也相当充裕。但是,这种红利正在变成一种重负,为社会政治灾难创造条件。随着独立初期的乐观情绪被奉行教条式政策的政府冲淡,愤怒的印度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