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史当中,《元史》绝对是最难读懂的一本了。这一点清朝人魏源就指出来过。他在《元史新编》当中说“自国朝以前,疆域未有廓于元者,而史书之无蔓疏漏意未有甚于元者。”意思就是说元朝的疆域很大,但是《元史》这本书修得也是奇烂无比。甚至还有人说这本书里的很多名字乱七八糟,不仅读起来听不懂,而且听起来那都好像是洋鬼子的话一样。
《元史》当中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世系非常乱,整个元王朝从元世祖忽必烈到元顺帝结束统治整个中国的时间只有98年,还没有清朝的一半长。但是这个王朝产生的皇帝数量就有11位,和清朝的12个皇帝比起来就差一位。换皇帝的速度堪比五代十国。
这还不是重点,最可怕的是蒙古人没有嫡庶继承的那一套。皇位之间的传承就像过家家一样,一会儿是父死子继,一会儿是兄终弟及,然后还有祖孙相传的,也有旁系夺嫡的,甚至还有退而复辟的帝王。元朝几乎是把古代皇位传承过程当中能够发生的情况全演示了一遍。而且这11位皇帝之间只隔了六代人,等同于说有一半儿是同辈分之间的人互相传位,几乎乱成了一锅粥。
世系混乱也就算了,可怕的是《元史》当中很多人名字都是胡乱翻译。比如说像兀良合带、兀良合台、兀良合歹三个名字指的其实都是同一个人。还有像速不台和雪不台,其实也是同一个人,但是硬给分成了两篇传记。而本纪当中征服西域的将领叫拔都,到了列传里这个名字就写成了八都,完全是两个人。这样的史书读起来,你就算把元顺帝找来看,那他也是看得一脸懵。
这还没完,《元史》不仅会给人们出现一人多名的情况,还会出现一名多人的情况。像什么帖木儿、伯颜、脱脱,能蹦出来一大堆。一开始以为是一个人,后来发现这完全是两个人,甚至是三个人。此外还有把庙号给记错的,如太祖写成了太宗,宪宗写成了世祖,世祖就给写成了宪宗。
清代人王辉祖在他的《元史本正》当中就说过,《元史》里面有将近3700个错误。这个水平还不如地摊文学。《元史》能够写成这个鬼样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写的实在是太快了。元史馆是在洪武二年二月份开馆,八月份就把书给写完了。但是这个版本的《元史》烂得连朱元璋都看不下去。就在洪武三年第二次开馆,在前一年的基础之上,缝缝补补又用了四个月。《元史》算是彻底修完了。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着急修完《元史》,是因为这本书对于明朝来说,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史料价值。明朝在洪武初期,国家在国防领域上其实算不上安全。明朝占据的仅仅是东南,加上华北。在周围一片三个面依旧是蒙古人的势力范围。《明太祖实录》当中就有记载,直到洪武30年,在明朝连续打击了这么多年的情况下,蒙古依旧拥有巨大的战斗力。这也是朱元璋急匆匆的派大堆儿子到北方做塞王的原因。为了告诉天下人元朝已经彻底结束了,朱元璋在刚登基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地把《元史》给修完,目的就是把元朝的棺材板给他钉死。
洪武三年《元史》修完之后,朱元璋立马就把这件事儿告诉了人在河里的元朝宗。意思就是《元史》我修完了,你们那边从今天开始,就彻底是一个非法组织了。也正是因为这种过于追求合法性的目的,《元史》的质量就被放掉了,成了二十四史当中垫底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