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属于一种有机宝石,又被誉为“海中黄金”,古时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用,清朝时期只有六品官员才可以用,普通百姓用,那叫僭越。
与琥珀这类需要成千上万年时间积淀的有机宝石不一样,玳瑁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到海里找一只玳瑁把它的龟甲扒下来就行了。玳瑁又叫鹰嘴海龟,体型非常大,成年的玳瑁能长到250斤以上,海洋潜水爱好者趴在它背上,它能驮着人跑。
这种龟的龟甲很奇特,由角质纤维构成,坚硬且耐磨,颜色多种多样,花纹就没有重复的。底色常见的有棕色黄褐色和黑色,斑纹呈繁星状。
众所周知,东方人的审美与西方人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自古爱美玉,对于透明的宝石不怎么看重,而西方人自古喜欢透明的宝石和钻石。但是对于玳瑁,东西方的王公贵族们倒是英雄所见略同,都喜欢它。
对于玳瑁来说,壳长的好看是一种原罪。当然,它的“罪”还远不止于此。玳瑁力气很大,体型很大,可是它跑的很慢,又没有什么攻击性的器官,在沙滩上被人翻个面四脚朝天,费半天劲都起不来。
玳瑁在中国人心中有信仰加持,龟很让人容易联想到玄武,汉代以前玄武不是龟蛇组合,只有一只大乌龟,玳瑁除了腿不像,哪都像玄武,用它的壳做一个手串或者挂件,能消灾驱邪。
中国人对于玳瑁的用法还远不止于此,这么好看的龟壳,只用来做配饰实在是暴殄天物,把它吃下肚子岂不更好?《本草纲目》里就有“其功解毒”的注解,这可不是在黑中医,现代医学也证明,玳瑁的壳解毒能力的确很强,特别是应对咽喉肿痛、口腔溃疡有奇效,这些在古代中医里属于热毒范畴。另外,玳瑁壳中含有丰富的三萜化合物,对缓解风湿和关节炎疼痛也有显著疗效。
有意思的是,玳瑁的壳能解毒,但是它的肉却有大毒。从中国古人对它的其它称呼就可以看出,我们老祖宗肯定尝过,不然不会叫它“瑇瑁”,发音都一样,可是从字面上看,这种龟不简单。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玳瑁肉的毒素不是自己产生的,因为这种海龟的食谱里有各种水母,玳瑁对水母毒素抗性很强,不过没有办法化解,吃了之后,它的脂肪和肌肉就自带部分水母毒素。
肉有毒,这让玳瑁在海洋中找不到天敌,连鲨鱼都拿它没办法,龟壳咬不烂,咬烂了吃到肚子里会被毒死。
按理来说,这种海龟数量应该很多才是,怎么它的壳这么珍贵呢?指甲盖大小的一片就要上万?
其实玳瑁的数量非常稀少,称它为“海中大熊猫”也不为过,目前属于极危。中国也有少量分布,2021年,我国把玳瑁的保护等级提高到了一级。
其实这种海龟分布范围很广,数量下降也不是人类捕杀的结果,而是人类对海滩的过度开发。
玳瑁产卵必须要在海滩上先刨一个洞,一只海龟最多能下300个蛋,大多都能孵化,数量很可观。不过近些年可以产蛋的安静海滩太少了,旅游开发、港口建设让玳瑁找不到育儿房,筑不了产房,自然数量就下降了。
生物学家花了几十年的调查,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雌性玳瑁相对于它们外祖母那一辈,孵化后代的数量下降了87%,都不愿意筑巢产卵了,即便孵化,也很容易被轮船、在海滩上晒日光浴的人类给吓跑。
这里特别要提一句的是,人类的宠物对玳瑁的危害也非常大,沙滩附近的流浪狗、流浪猫经常会去掏玳瑁的蛋巢,它们会把龟蛋吃掉。人类眼中的毛孩子,在玳瑁眼中就是可怖的屠幼杀手。
另外,玳瑁的性成熟时间也比较晚,雌性差不多要到30岁才能生蛋,属于晚婚晚育,平均寿命大约有50年,性成熟后也没有多长时间来扩大种群了。老年的玳瑁因为游得慢会被藤壶寄生,可能连交配动作都完不成。
人类对于玳瑁的保护还是太迟了,在1994年之前,仅日本一个国家每年就要加工30吨的玳瑁壳,主要是出口到我国和东南亚。我国因为在1982年就把玳瑁列为保护动物,捕杀玳瑁的数量反而很少,主要死因是有渔民误捕和偷猎。
一直到2006年,全世界才达成基本共识,严禁玳瑁交易和加工。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的玳瑁手串、配饰都是十几年前的存货,而且总量不会再增加了,只有存量,没有增量,这是玳瑁制品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最后呼吁大家,不要购买玳瑁饰品,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