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孔子、“亚圣”孟子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自汉以来,他的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封建统治者尊称为“圣人”,号“至圣先师”。
孟子,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正统继承者,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所以号称“亚圣 ”。
“武圣”关羽
关公的一生,就是世上“义”的真实形象的生动写照。
正因为关公的“义”,曹操为之赠赤兔、送天下美女诱惑也阻止不了云长与刘备之间的深厚情感;
因为关公的“义”,关公在赤壁之战中放走了败走麦城、走投无路的曹操。
关羽直到被东吴斩首,也始终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义”的豪迈气概,没有背叛“桃园三结义”时立下的生死誓言。
关羽并不是因为斩颜良、诛文丑而万古流芳,也不是因为过五关、斩六将而名垂不朽。
真正让世人所敬佩、所传诵的是因为关公的“义”。
也是因为关公的“义”,云长才被世人所接受、所推崇并尊称为“武圣”。
“书圣”王羲之
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将王羲之和历代著名的书法家做过比较后认为:
“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在李世民看来,唐代以前的书法,只有王羲之的才是“尽善尽美”!
所谓“尽善尽美”,我认为包括两方面:
第一,书法水准高。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第二,对书法本身贡献大。
王羲之之前有篆书、隶书。人们写篆书很累,有固定的样式控制人们的意识。到了隶书,线条转化为笔画,毛笔有提按顿挫,但是人的个性审美受到限制。
但是到了王羲之的行草书这里,大量弧线出现,人的个性完全得到了张扬,吻合了书法本身的特质。
凭借这两点,王羲之是当之无愧的“书圣”。
“画圣”吴道子
拿评价王羲之的两个标准来评价吴道子,我认为也是合理的。
吴道子早年师从贺知章学书法,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转而学画,却深得其精妙。
绘画艺术需要创新,他擅长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取精华,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按照线条的构成规律,使每一根线条都充满韵味。
张彦远说他画人物,“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不同于顾恺之等的“笔迹周密”而被称为“疏体”。
吴道子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吴带当风”之美誉,也当得起“画圣”的称号。
“诗圣”杜甫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忠君爱国,关心百姓疾苦。其诗歌沉郁顿挫,内容深远,穷绝工巧,为历代所传唱和学习,当得起“诗圣”称号。
“茶圣”陆羽
茶最初不叫茶,叫荼。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
陆羽撰寫《茶经》时,将“荼”减去一横,发明了“茶”字,就此确定了茶的形、音、义,“茶”之一字从此流传开来。
陆羽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把茶从药用、食用提高到了品用。
他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思想,将饮茶提升成了一种道、一种文化。
煮茶、饮茶由此一步步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也是后人将陆羽奉为“茶圣”之缘由。
“酒圣”杜康
曹操《短歌行》诗中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圣,就是诗中的杜康,他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杜康,《史记》记载他是夏朝的国君。自周迄今,历代帝王尊杜康为酒仙、酒圣。至汉,光武帝御赐杜康为酒神,立庙享祀。千余年来香火鼎盛。
“医圣”张仲景
公元215年,一部影响中国乃至世界上千年的煌煌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横空出世!
这是一部压稳中医发展史的定盘之作,有了它,中医人就可以开出标准的经方,他们的一言一行由此都有了医圣的光辉。
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评论《伤寒杂病论》“真活人书也”!不难看出,作为医界同行,华佗为《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感到由衷的高兴。
更让人起敬的是,张仲景心血之作,并没有像其他医者那样,藏之本家,传之一姓,而是尽书公布于世,让后人直接传承。这,是张仲景的又一伟大之处!
“剑圣”裴旻(péi mín)
相比于上面介绍的中国九位圣人,知道“剑圣”裴旻的人就比较少了。
其实,裴旻在唐代是很出名的,裴旻剑舞与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
剑舞,即执剑器而舞,是一种英姿飒爽、震人心魄的武舞,而裴旻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颜真卿曾写诗《赠裴将军》,赞誉将军裴旻“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唐代以后,剑舞迅速衰落,虽然在明清时期剑舞也是一大看点,但是此时用于表演的剑,已不再是寒光掠影的冷兵器,而只是一种无任何杀伤力的道具了。
剑在这些舞蹈中已逐渐抽象化,唐人剑舞的风姿已经消失。
如今,现代人对“剑舞”知之甚少,对于“剑圣”裴旻不了解,或许也在情理之中了。
最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