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朝、明朝、清朝的历史上遴选出五位大将军,他是改变历史的人物,同时有着辉煌的战绩,对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朝廷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元明清的五位大将,唯此五人。
1.史天泽: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元朝)
史天泽,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永清县)人。他是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的名将,少时善骑射,勇力过人,史天泽是元朝第一也是唯一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汉官。
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真定经略使武仙率部叛乱,杀害史天泽的兄弟史天倪,史天泽承兄职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率军镇压武仙,武仙部将葛铁枪率万人来战,史天泽率领将士们英勇杀敌,总是冲在最前面,一举攻下中山、赵州、野兴,一路打到真定。史天泽选拔精锐士卒五十人为先锋,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而后再次攻击武仙,武仙弃寨逃跑。
元太宗元年(1229年),元太宗全力攻打金国,任命史天泽为元帅,统领着汉兵。
元太宗二年(1230年),史天泽率军再次在卫州的武仙,金朝命十万大军救援武仙,史天泽率领一千多人,大败金朝援军,武仙再次逃亡。
元太宗五年(1233年),金哀宗完颜守绪从汴京率军突围,命大将完颜白撒西袭新卫,史天泽率军奋力追杀,完颜白撒率领的八万大军,被蒙汉军基本杀完了。
元太宗七年(1235年),史天泽随曲出南征,进至枣阳,率领大军英勇杀敌攻克枣阳。
元宪宗九年(1259年)春,蒙哥亲统大军攻合州,宋将王坚奋起反击,此时元军流行流感准备所以撤退,宋军发现后反过来痛击元军,史天泽率军跨江反击,三战三捷,重创末舰数百艘,追至重庆而还。
中统二年(1261年)五月,史天泽官拜中书右丞相。
至元四年(1267年),史天泽先任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而后改任中书左丞相。
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 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
2.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明朝)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他是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常遇春奉命与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取应天,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朱元璋以弱御强,便设计用伏,诱敌深入,常遇春奉命与冯国胜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设伏,为全军主力。经过一场鏖战,在龙湾登陆的陈友谅兵遭到常遇春、冯国胜伏兵的冲杀,死伤惨重,溃不成军。正值江水落潮,龙湾水浅,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朱元璋挥水陆军并进,陈友谅大败而逃。龙湾大捷,朱元璋转危为安,并壮大了力量。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任命常遇春为副将军,领兵二十万征讨张士诚,大军围攻平江城,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围攻,平江城破,张士诚败死。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任命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战斗中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都跟着他,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一举占领了整个河南。
洪武元年(1368年),常遇春率领大军一路沿河北上,攻下德州、通州。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
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
3.戚继光:杀倭寇(明朝)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市)人,祖籍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七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职,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的戎马生涯。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山东沿海频繁受到倭寇的骚扰,戚继光指挥沿海的卫所抵御,并且整修了许多破败不堪的卫所。
嘉靖三十五年,戚继光被调到东南,跟随胡宗宪抵御倭寇,八百余名的倭寇进犯浙中门户龙山所,戚继光一马当先斩杀三名倭寇首领,倭寇见状怎会有如此勇猛之人,随即撤退。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首领汪直被胡宗宪诱杀后,余部占据岑港,由于剿灭倭寇余部迟迟没有进展,岑港久攻不下,戚继光被处分了,明世宗要求戚继光等一个月内必须拿下岑港,戚继光率军奋勇杀敌,最终攻克了岑港。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沿海,战船数百艘,人数达到两万,戚继光率领大军前往宁海抗击,倭寇转而吧大军开往了台州,戚继光出发宁海前已经部署了军队在此守卫台州,就是为了防止倭寇突然转变方向的袭击,戚继光随即率大军火速支援,大败倭寇,追击倭寇四十里。不久后,倭寇卷土重来,戚继光率军英勇抵抗,大败倭寇,他在台州一带取得陆战七捷、水战五捷的战果,台州之战历时一个多月,共斩杀倭寇一千四百余人,焚溺而死的达四千多人,这是戚家军抗击倭寇的首次大捷。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转而进犯福建,戚继光奉命率领六千精兵,由温州渡海至平阳,再由平阳抄小道抵达福建,到达福建后,多次击败倭寇,戚家军入闽不到两个月,转战千里,荡平横屿、牛田、林墩的大倭巢,抗击倭寇,牺牲了很多戚家军,戚继光也在当地补充兵力,经过几番战斗,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扫清。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回到浙江后,倭寇再次攻陷兴化城,不久后倭寇遂占据平海卫,由于当地兵力抵抗不了,随即又把戚继光调来,戚继光身先士卒,戚家军成功突破平海卫,斩首两千余级,随后又在倭患各地登陆,追歼倭寇,在一个月内奏捷十二次,斩敌三千余。不久后,戚继光被任命为福建总兵官,倭寇仍然贼心不死,率领二万余人侵入福建,围攻仙游城,戚继光知道后,随即带兵平定,以各个击破的战术,一举消灭倭寇,解救了被困五十余天的仙游城。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由于浙江、福建的倭寇被戚继光镇压的差不多了,倭寇都不敢在这些敌方了,随即大部分倭寇都跑到广州去了,戚继光知道了随即出兵围剿,倭寇逃到闽广交界处海中的南澳岛,戚继光率军登上南澳岛,几乎全歼岛上敌人。
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以总理衔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亲自督率十二路兵马,修建了从山海关到镇边(今北京昌平西)的长城防御线。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战斗,东南沿海严重的倭患终于平息了,
戚继光在四十余年的军事生涯中,南征北战,屡战克捷,立下不朽功勋。
4.郑和:海外灭国(明朝)
郑和,原名马三宝,回族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太监。 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 马三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
1405年6月1日,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经过三佛齐旧港时,海盗陈祖义纠集勾结倭寇,在三佛齐(即旧港)一带,占据交通要道,对海上过往的商旅和各国使节进行劫掠。郑和巧用战术,生擒了陈祖义,将其带回南京后处死,在肃清陈祖义的势力后,明廷设旧港宣慰使司,对旧港地区实施管辖,保障了旧港一带海路的畅通。
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第三次出使西洋时,路过锡兰山,锡兰山的国王亚烈苦奈儿是一个暴君,在南亚地区称霸一方。明成祖朱棣授给郑和敕谕海外诸国的诏书,其中特别强调了“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但亚烈苦奈儿不仅不听郑和的好言相劝,反而派他的儿子向郑和索要金银财物,被郑和断然拒绝。恼羞成怒的亚烈苦奈儿于是大动干戈,出兵五万人,砍伐林木,阻塞交通,切断郑和一行的归路,又分兵去抢劫郑和船队的钱粮船只。面对亚烈苦奈儿的挑衅,郑和临危不惧,他拨出一千官兵潜伏在暗处,配合留在船上的官军一起迎击来犯之敌。郑和则亲自率领二千官兵,在夜幕的掩护下,伐木取道,衔枚疾趋,突袭锡兰山国都,攻陷王宫,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王后等人;在初战告捷之后,郑和随即又率官兵与赶来救援的锡兰官兵苦战六日后,突破重围,押着亚烈苦奈儿一班俘虏,回到宝船之上。郑和将亚烈苦奈儿押回北京,交由朝廷发落。明成祖出于长远考虑,以礼接待亚烈苦奈儿,并派人护送他回国,两国也得以重修旧好。
1412年12月18日(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时,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东非麻林迪,苏门答剌国发生内战,当年九月,刚成为国王的锁丹罕难阿必镇派遣使者到中国,一方面向明朝政府报告自己已即苏门答剌国王之位的消息,请求明朝政府正式封王,赐给印诰;另一方面,则请求明朝政府帮助平息苏干剌的反叛,郑和率明军擒拿苏干剌,将其擒获后,回国后押送京城。
郑和七下西洋,他率领庞大船队往返于东南亚、印度洋各地,促进明朝与东南亚、印度洋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
5.吴三桂:引发了“三藩之乱”(清朝)
吴三桂,字长伯,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京师陷落崇祯帝自缢,吴三桂在各种政治势力间寻找依靠的可能性,李自成多次招降他,最后归降大清,在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跟随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
顺治八年(1651年),吴三桂率军攻打张献忠义军余部,先后平定重庆、成都等两川重镇,而后,南征云贵,攻打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
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率军攻下云南,开藩设府,镇守云南。
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率军出师缅甸,俘虏永历帝朱由榔,押至昆明处死。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开始轰轰烈烈的削三藩,吴三桂主动上书,请求康熙撤藩,谁知康熙真的削了他藩,这他怎么能忍,不久后,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自称“周王”元年。
吴三桂先是协助清军入关,然后平定了南明,在云南剿蛮都立下了不世之功。
元明清的五位大将,唯此五人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