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7GW项目遭废止!光伏“赚快钱”的时代过去了!

光伏有深度 2024-08-14 14:14:54

5.6GW新能源项目再被废!

8月8日,内蒙古发布第三批废止新能源项目的公告,此次共废止新能源项目16个,总规模5.5723GW,全部为市场化并网项目。

来源:内蒙古能源局

公告显示,此次废止项目的是将确实无法推进项目占用的新能源规模、土地等资源及时释放,从而为更多有潜力、有前景的新能源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能源局此前已经废止了两批新能源项目。其中,2024年2月发布的第二批,废止了8个包括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风光制氢一体化在内的新能源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77133GW;2023年12月4日第一批,废止总规模为5.3093GW的13个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

至此,1-3批累计已废止新能源项目共计37个,总规模合计12.65GW。

一年半,超77GW项目废止!

事实上,除了内蒙古,2023年以来全国还有多个省份陆续废止“占位”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或者调整其规模。

其中,江苏在今年7月底的一次清理,是各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根据2024年7月30日江苏省发改委公示的“拟移出我省项目库的备案后2年内未开工建设的光伏发电市场化项目名单”,共计共69个光伏项目被移出项目库,总规模12.31GW。要知道,2024年上半年江苏新增光伏并网容量10.75GW,居全国第一。而仅这一次,江苏就将超过12GW的项目移出了项目库。

也有多个省份反复下达调整通知,例如贵州。

2024年8月5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关于清理贵州省“十四五”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第三批项目的通知》,对纳入风电光伏发电年度建设规模项目逾期或不能实施的项目进行清理,项目合计47个、装机3.88GW。

而此前1月5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清理贵州省“十四五”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第二批项目的通知》已经取消了73个、共计装机5.5GW的风、光项目。通过两轮调整,贵州共清理了120个、9.41GW的新能源项目指标。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半,全国已有超过77GW的新能源指标被废止!其中2023年,全国有10省近30GW的新能源指标被废止;2024年至今,已有内蒙古、江苏、贵州、河北、广西等9个省出手清理逾期或不能实施的新能源项目,总规模超过47GW。

多方争抢的新能源指标近年来却被大量废止,到底是什么原因?

备而不建、超时清退、涉及生态红线成项目废止主要原因

从各省废止的风、光项目原因来看,备而不建、超时被动清退、涉及生态红线、“以新代旧”调整优化规划库等成为主要因素。

一方面,用地的合规性问题是许多新能源项目指标被废止的一大原因。

有光伏开发人员表示,2022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用林用草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禁止光伏项目占用耕地,而此前行业参考的用地政策仍为国土8号文,部分省份是允许光伏项目占用农用地的。随着国土三调的印发,用地矛盾愈发凸显。

2023年3月,该文件正式下发,很多农光互补项目被叫停,而此前开发的一系列此类项目也面临用地的困境,最终不得不取消。

例如山东省,在新土地政策出台后,山东不少农光互补项目无法进行电网备案,导致项目延期,无法按时推进。山东2023年以来废止的新能源项目类型几乎都是农光互补项目。

再例如贵州省,其在今年1月和8月清理的累计20个、9.41GW的新能源项目中,农光互补项目规模达4.93GW。

有开发人员表示,此前项目申报并没有要求土地备案,2022年部分省市暂停了一般农用地的土地备案,而没有土地备案主管部门就不予征地,项目只能一直拖着。另外,项目申报时一般农用地是可用的,但新规出台后,一般农用地停止备案,前期的开发费用几乎全部沉没。不是不想按期并网,主要还是土地手续办不下来。

除农光互补类项目外,渔光互补类项目也受到用水政策的影响。2022年,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的指导意见》,渔光互补被严格管控。在2023年10月25日,江西省清理的2.9GW逾期未并网光伏项目,渔光互补类项目废止规模最高达到了1.11GW。

另一方面,备而不建、逾期未并网也是许多风光项目被动清退的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各地的光伏项目也开始纷纷崛起,不过随着光伏用地、环评、消纳以及项目自身资金等多方面问题,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出现光伏项目“圈地未建”的情况。

有业内人士坦言,由于招商引资初期难度较大,遇到有企业投资新能源项目时,往往急于签约。然而,当项目准备开工时却会面临诸多难题,最终导致项目搁置。若使这些占据资源的公司退出,往往需要支付一笔相当可观的“退场费”。重新招商不仅耗时耗力,还会面临合同违约的风险。因此,一些项目长久陷入备而不建的窘境。

尤其是涉及用地问题的项目,不少开发人员表示,如果项目所需土地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过程中发生土地性质变化,公司就不得不就重新租赁土地进行调查、协商和签约,交付时间延迟,项目建设进度有所延缓。也有项目因为用地矛盾难以调节,无法继续实施。

此外,消纳难、接入承载力不足等也是造成风光项目逾期未并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分布式光伏项目而言。

自2021年以来,我国分布式光伏装机一路狂飙,截至2023年底,接人低压分布式光伏占分布式光总装机的占比重已接近75%。分布式光伏低压接入比例过高,而电网承载力有限,消纳成为分布式光伏亟待突破的难题。

为缓解消纳压力,多省对有接入困难的区域暂停或限制新增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并陆续提出分布式光伏项目配储、分布式光伏参与调峰、工商业分时电价等政策要求。尽管如此,进入2024年,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不足的现象仍在向更大范围扩散。

据光伏盒子不完全汇总,截至2024年6月底,已有包括山西、湖南、辽宁、广东、广西、河北、福建、河南、湖北、山东、黑龙江、浙江等十多个省份陆续发布了分布式光伏接网承载力情况评估情况,近400个县(市、区)分布式光伏无新增接入空间。

在目前“接网红区”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加速清理“僵尸”项目,便成为了优化电网资源配置的手段之一。

例如江苏就在文件中提到,将光伏项目移出项目库,是为“实现电网资源优化配置”。

新能源“赚快钱”的时代过去了,行业加速走向规范!

项目指标的加速清理,政策的不断收紧和调整,消纳接入的严峻形势,似乎为为新能源产业蒙上了一片有一片阴霾,但新能源行业广阔光明的发展前景,无论何时都是毋庸置疑的。

一系列看似的“不利好”,恰恰表明新能源行业“赚快钱”的时期已经翻篇,行业正从此前的粗放发展态势加速过渡到更科学、更规范的发展。

例如光伏用地政策的调整,无疑将加剧光伏市场的竞争和洗牌。在用地指标有限的情况下,优质光伏项目将更容易获得政府支持和市场认可,而低效、违规项目则将面临淘汰。

也正因如此,与其唱衰行业,企业或许更应该积极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合规意识,严格遵守用地政策规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审批和监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在此过程中,创新、质量和合规将成为光伏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三大法宝。

面对消纳与接入的严峻形式,各地政府也在推动“集中汇流+储能”“台区配储”等多种促进消纳的新型模式,力克消纳难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下半年开始,山东、江西、安徽、河南、江苏、陕西等多个省份开始要求,新建分布式光伏项目应具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功能(下文简称“四可”功能),存量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电网将免费改造,以便在影响电网安全稳定时,调度机构可对项目采取限制出力等措施。

“四可”要求的提出,表明地方政府愿意通过容忍利用率的下行来换取更大的装机增长,这也对企业项目的利用率和及建设运营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近年来,电网投资力度也空前加大。2024年7月10日,南方电网公司宣布,预计2024年至2027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规模将达到1953亿元。其中,配电网可靠性提升工程在本轮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预计到2025年,配电网将达到5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50万台充电桩接入水平。同时,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超过1000亿元,对农村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承载力,保障乡村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应并尽并”。

此外,7月16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做好全省分布式光伏接网消纳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也提到,2024-2030年,江苏省配电网计划投资共约1500亿元。到2025年,江苏省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能力不低于5000万千瓦,到2030年不低于8000万千瓦。

最后,盒子认为,对于大批风光项目的废止或指标的收回,行业无需过于消极看待。毕竟根据各省的“十四五”规划,风光并网数据是有着整体考量的。随着部分风光项目废止,后续指标会相应增加,当地新能源项目开发可能还会适当加速。而要想避免新能源指标的空转,减少相关资源的浪费,需要业主自身、地方政府和决策部门的多方努力,一起加强行业规范,带动行业良性发展。

道阻且长,2024年,我们加油!

0 阅读:0

光伏有深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