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家长们:你的孩子不是“学霸”,差不多就得了

牛柄很膳杬 2024-03-04 16:58:48

最近一段时间,那些原以为只在剧本里发生的事情接踵而至,就发生在身边。

一件事:一位老领导的老伴今年元旦前后过世,她唯一的孙女直到春节放假才得知消息,痛苦和愤怒。老领导也颇有微词,但也不好说儿子和儿媳什么,因为他们说,这样做是为了孩子的前途。

孙女是老两口带大的,和奶奶的感情特别深,现在正在河北省一所全国著名的中学读住校高三,是学校重点培养的“清北”苗子。孩子正在冲刺的关键时刻,为了不让她分心,父母决定给她封锁了奶奶去世的消息。

过年放假时,当孩子知道奶奶不在了,自己又没能送她最后一程,痛哭流涕,大骂父母残忍,说:高考我可以考多次,可奶奶我只有一个。孩子赌气要退学,父母愁眉苦脸,老领导也是唉声叹气。

另一件事:同事小张是内蒙古人,他在石家庄读完大学后留了下来,娶妻生子。为了创业,他们夫妻将儿子小小的时候就送到老家乡下让爷爷奶奶带,直到上小学时才接回石家庄。以前每年暑假和春节都会让儿子回老家住一段时间,孩子上初中后就不让回去了。

孩子今年上初三,学习成绩一般,压力不小。今年春节,孩子说特别想念爷爷奶奶和小伙伴们,想和爸妈一起回老家过年。小张夫妇坚决不同意,说:现在正是关键时期,你可不能分心。另外,老家条件不好,没暖气,冻坏了可不行。孩子说:我打小就住那里,不怕冷。可小张还是没同意。

孩子被安排在石家庄的姥姥家过春节,夫妇俩还嘱咐姥姥要督促孩子的学习。结果呢?正月初二姥姥就给小张打电话,说:你们快回来把小祖宗领走吧,他整天甩脸子,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根本不看书做作业。小张两口子回来后,儿子也不搭理他们,不能提“学习”俩字,一提就甩东西。

很难评价现在这些父母做法的对与错,他们也很委屈。但有一点在这里想给一个提醒:教育内卷再厉害,也不能以亲情和自由为代价!这哪里是在培养孩子,这是在圈养皇子,培育皇帝啊!皇帝多少年才有一个,即便生在帝王之家,众多皇子到头来也都是垫脚石和牙祭!

以清朝皇宫为例。小皇子生下来是不能由生母抚养的,只能每年定时定量会面。皇子六岁时就要读书识字了,每天早上5点上学,下午4点放学,全年没有寒暑假一说,只有传统节日、皇帝生日、自己生日才能休息一天,总共5天!

皇子们的教育也是九年教育期,要读书到十五岁。这九年,主要是熟读四书五经、历史和当朝的规章制度。每日的课程表如下:早读蒙古语和满文,上午和下午读汉书(没有午休),晚饭前练习射箭。皇室对皇子读书质量的要求是严苛的,师傅是凶神恶魔的代名词,皇子读书时犯了错,师傅是可以轮教鞭罚他的,到父皇那里告状没有用,反而会自取其辱。皇帝经常到“上书房”巡视,随机抽查孩子们的背书情况。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接一个背,皇帝点哪儿皇子背哪儿,这样一来,很多皇子都能把四书五经完全背下来了。(小编七十年代末末上初中时,语文老师也是这种背课文要求,从第一排开始,纵队向后接力。因为小编身材矮小,往往只背第一段就过关了)

到了十五岁,读书暂告一段落。没有被册封为皇太子的众人要接受皇帝老爹的考核,也就是要晋升职称。没有被皇上封爵的,还得再勤学5年(5年一周期),等待又一次的机会。有的皇子中年时期还没有评上初级。

小编生于六十年代末,我们小时候读书可比皇子们快乐得多,全凭自己的天性,父母不会妄加干涉。他们脑子里没有封建帝王教育孩子的这一套,他们认为这是腐朽的。可到了现在,比肩皇子作息教法的家庭比比皆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一位同龄人,晚婚晚育,三十多岁喜得贵子。儿子从小学时期就被他全面规划好了,每年暑假都要给他报十几个兴趣班,有外语、作文、珠心算、绘画、钢琴、游泳、拳击等等,甚至还有朗诵和播音主持班。总之,他身上欠缺的东西,孩子必须要全部补上,多点开花,没准哪里发光。

他把单位每年的年休假都用在儿子的暑期,每天不是在送儿子上课的路上,就是在教室外候着往下一个教点送。自己省衣缩食,给儿子教培训费眼都不眨。儿子就像一个被他不断抽打的陀螺,自顾自地连轴转着。小小年纪,眼睛里没有童真,只有疲惫和麻木,和同龄人的沟通能力越来越差。

后来,他托人走后门让儿子进了重点高中。因为离家较远,他老婆干脆提前内退,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考到了北京的一所普通高校。他让孩子复读,孩子坚决不同意,学会反抗了。

老婆又随着儿子到北京陪读,在校园外租房住。每逢周末,他赶到北京想一家三口团聚一下,可孩子总是要找借口回学校宿舍住。他给孩子下了死命令,将来必须要考研究生,否则就去上军校!

现在儿子考了两回,终于考研成功,不过父子更加无话可说,平常面对面的交流也要用微信。儿子给老爹提了条件:将来不许逼婚,将来就业方向是设计院或研究室,不想和人打交道。如果不答应,博士肯定不会去读的!父亲完全同意,还沾沾自喜,觉得心满意足。

相比于这位父亲的教育方法,赵兄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赵兄是九十年代211的高材生,改开初期下海,掘了好几桶金。他儿子从小聪明伶俐、能言善辩,老赵越看越欢喜,觉得儿子将来是天下第一材料。儿子上小学时,他对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有很多意见,一气之下,他将生意交给老婆,让孩子初中休学在家,自己要亲自上阵培养儿子,决心不练出来一个学问大师,就育出一个时代枭雄。

他疏通关系,保留了儿子的学籍,逢大考才回学校比划一下。他负责儿子的语文、史地,小姨子负责英语,一位教中学的高中同学负责晚上教数学,一个私塾弄得像模像样。他摒弃了现实的教学方法,英语重口语轻语法,语文重创意轻写作,史地重面广轻死记,数学重思路轻结果......作息上,他认真研究儿子每个月和每天的生物钟,找出“才思敏捷”时刻加班加点,另开小灶。平时比正常的学校教育一点都不松,勤奋劲不比在校生差。他每天都像传销一样喊口号,明示儿子是天下最棒的,人精就该有人精培育的特殊方法。儿子很给力,完全迎合,父子俩嗨得不行,干劲十足。

赵兄认为他这套办法是最先进的,等到孩子高考时肯定会一飞冲天,可现实很打脸。没有经过题海战术的锤炼,儿子高考时连个三本都没够着。父子俩痛定思痛,一致认为现在的高考制度不适合他们,干脆也不复读了,直接回到家族的公司任职,在社会大学里遨游。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公司能做什么呢?再加上这几年生意不好做,儿子除了在员工面前颐指气使,还沾染上了抽烟喝酒、泡吧泡妞的恶习。赵兄训斥儿子,可少当家的振振有词,说:这都是做社会大人物的必经之路,家里必须要接受!望着越来越失控的儿子,老赵后悔了。他想找个私立中学,让儿子重读一遍高中,老老实实上个大学吧。

受赵兄的委托,我介绍了一位教高中的大学同学孟老师给他认识。几次聊天后,老赵直呼相见恨晚。

同学是一位重点中学的班主任,教语文的。他没有过多评价赵兄的做法,没有太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只是诚恳地说:我见过的孩子成千上万,我有发言权。你们是真没见过学霸啊!跟出身无关,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无关,学霸就是天生地会学,也不用头悬梁锥刺股,一学就会,老师教起来很轻松。

孟老师教了一辈子书,教出清北的学子很多,受人尊敬和敬仰。常人认为他的孩子一定不差,怎么也得985吧,非也。孟老师说:我有自知之明,老师能教别人的孩子,但教自己的孩子不灵。女儿初中毕业时,他已经看出孩子不是学霸的料,为了免遭内卷之罪,干脆把孩子送到国外读高中了。他平时只是电话提醒一下学习方法,督促一下学习进度,现在女儿已经从一所不太出名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已经就业了。孟老师说,女儿在我眼里是全世界,但在社会上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她能快快乐乐、自食其力,我就心满意足了。

诚然,现在的教育竞争的确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这不是家长随波逐流、缺策教育的借口!一切以“这没办法、这都是命”寻来的解脱,都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孩子没有生在“帝王之家”,别幻想培育“皇子”了,先培养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正常人吧!

0 阅读:0

牛柄很膳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