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胃病患者数量众多,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群体正逐渐向年轻化发展。曾几何时,我们总以为胃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然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被诊断出患有胃病,这无疑给我们的健康防线敲响了警钟。
更为严峻的是,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国范围内居高不下,这无疑暴露出国内人群胃部健康的严重问题。
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一状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生活习惯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的生活、不规律的饮食、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胃部疾病的产生。
然而,除了生活习惯,我们还必须正视另一个问题:检查意识的缺乏。许多人在面对胃部不适时,往往选择忽视或自行服药,而不是及时进行检查。这种心态不仅可能延误病情,还可能使小病拖成大病,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更令人遗憾的是,仍有一部分人对胃部检查存在误解。其中最大的误解便是关于胃镜检查的。许多人害怕胃镜检查带来的不适,因而避之不及。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及早发现胃癌等严重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1
胃镜,对人体到底有没有伤害?
胃镜,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检查方法。它如同一双医生的“千里眼”,能够直观地观察消化道内部的状况,从而准确诊断病情。然而,正如任何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风险一样,胃镜检查同样如此。在检查过程中,胃镜需要通过患者的喉咙进入食管,这一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短暂的不适感,如喉咙疼痛、胸骨后疼痛等。但值得强调的是,这些不适通常是轻微和暂时的,并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此外,胃镜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虽然现代胃镜设备已经尽可能减小了对人体的创伤,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食管穿孔、出血等。然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通常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胃镜本身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手段,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短暂的不适感,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胃镜检查,并在检查前详细了解相关风险及注意事项。
02
为何很多人不愿做“胃镜”?
胃镜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种直观的过程本身便足以引发强烈的不适感。
想象着一条管子在口腔和食道中穿梭,自然会让人心生恐惧。而这种恐惧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接受胃镜检查的意愿。此外,胃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也让人望而却步。在检查前,患者需要禁食一段时间,以确保胃部空虚,便于医生观察。
然而,这种长时间的空腹状态,对于许多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考验。饥饿感、口渴感等生理不适,无疑会加重人们对胃镜检查的抵触情绪。再者,胃镜检查后的恢复期同样不容忽视。由于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胃部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因此在检查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负担。
这种饮食上的限制,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接受胃镜检查的积极性。
03
一次胃镜“有效期”是多久?真相来了
胃镜检查的频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个人的健康状况、年龄、遗传倾向以及是否有特定疾病或症状。在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这些因素来建议合适的胃镜检查周期。对于健康人群,通常建议在40岁以后开始进行胃镜检查,之后每5到10年进行一次,以监测胃部健康状态。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部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
然而,如果个人有胃部不适、消化不良、胃痛、胃酸逆流等症状,或者已经患有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医生可能会建议更频繁地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或者有长期胃部不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部疾病的人,医生可能会建议他们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这是因为他们患胃癌的风险较高,需要更密切的监测。此外,胃镜检查还可以作为诊断某些特定疾病的手段,如胃出血、胃肿瘤等。在这些情况下,胃镜检查的频率会根据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04
做胃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首先,胃镜检查前,患者需确保空腹至少8小时,以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胃内的状况。同时,避免在检查前一周内服用某些可能影响胃黏膜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某些抗生素。在检查前三天,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减少胃内残留物,提高检查的清晰度。除了饮食调整,患者还需注意情绪管理。胃镜检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不适感,因此患者应保持放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如保持正确的体位、深呼吸等,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此外,胃镜检查后,患者也需留意一些事项。检查后1-2小时内,患者应避免进食和饮水,以免因胃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不适。
之后,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胃黏膜造成进一步损伤。同时,患者需注意观察自己的大便情况,如出现黑便或血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