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冠”陈若琳:本以为她前半生够“狂”了,没曾想现在更牛气

MayHo媄好 2024-10-17 19:13:02

奥运期间,当中国选手勇夺金牌后,我们都会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在众多比赛项目中,跳水项目更是受到大伙的瞩目,不少人都看了全红婵的夺冠瞬间,于是陈若琳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大伙眼中。

作为全红婵的教练,她也有着非比寻常的跳水生涯,曾五次夺得冠军。本来以为前半生已经很狂,没想到现在培养出的小徒弟,依旧在奥运会上所向披靡。

家庭背景同样不够“雄厚”

陈若琳和全红婵也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可能大家觉得能做国家队的教练,家里条件应该不差。事实并非如此,她本来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这一切在她三岁的时候就被打破了。

父母离异,她还有一个哥哥,按照常理来说,应该一个跟父亲,一个跟母亲。

殊不知两个孩子都跟了母亲,最无法理解的是,母亲带着哥哥去了加拿大,留下年幼的陈若琳丢给了年迈的外公外婆。外婆心疼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小小一只,自问不能给她带来很好的教育。

几番折腾之下,陈若琳被舅舅一家收留,自此她成为了舅舅的孩子。那时候的陈若琳身体很瘦小,完全想不到十几年后,会站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因为吃得不多,营养不够,所以身子也弱。

舅舅发现小若琳喜欢游泳,所以将她送进了体校,进行系统化的训练。一开始陈若琳接受的训练是游泳,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闪光点,训练了许久效果都是平平无奇。

但却无意之中发现她有跳水的天赋,似乎冥冥之中老天爷也在发力,让大家把关注点放在她身上。

训练总是刻苦的,平板支撑这种训练,对于成年人来说都难,可想而知放在一个几岁的小姑娘身上,多么地煎熬。训练开始,大家都在比耐力,别人松懈了,她坚持,别人放弃了,她还在坚持。

经过一番专业的训练,她也完成了一次新的蜕变,从一个懵懂的姑娘变成了眼神坚定的“假小子”。因为大量高强度的训练,让她的身材更加纤细。

外婆看到这样的小若琳,很心疼,但也支持小若琳的决定。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她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一个断层式的关卡——进省队。

开启“逆风翻盘”的人生

进省队是一场硬仗,小若琳知道这场战只能胜,不能败,倘若败了,前期自己做的努力将或作泡沫。不料,比赛来临之际,意外却先一步来了。

赛前超高强度的训练,小若琳发生了骨折。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怎么也要休息一下再继续训练吧。可当务之急是先要治疗才对,这种小小的骨折教练常常碰到。

只是不知道治疗起来的场面那么残酷,只见教练将行李箱放在骨折处,硬生生把骨头给板正了,让人触目惊心。但这种治疗对小若琳来说很重要,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带着伤又如何,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还是要咬牙坚持的。别人吃一倍的苦,那她就吃两倍,甚至是三倍。前期所吃的苦,为她日后站在更大舞台上攒力气,攒实力,一切都是值得的。

上坡的路总是吃力的,但如果不上坡又这么看得到顶端的风景。进入省队后的她对自己更狠,为了控制体重,还常常不吃饭。

依稀记得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站在十米跳台的她多少带些彷徨,带些迷茫。当时十六岁的她虽然参加了不少比赛,但她的对手是经验更加丰富的海曼斯。

参加过三次奥运比赛的海曼斯,获得了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显然这次她是冲着金牌去的。当时海曼斯第一跳就引发了观众的欢呼,那是一套很标准流利的动作。

殊不知,随后陈若琳来了更标准的一套107B动作,丝滑无比,仿佛和水融为了一体。动作难度一跳比一跳高,翻转,入水,一系列都很顺利,不分伯仲。

第一跳中,她获得了85.5的分数,排在第一位。可第二跳所选难度系数为407C得分只有84.8,发挥欠佳。两人的最后一跳是最紧张的一跳。

在第二跳中,对手海曼斯得到了不错的分数,甚至还提前和自己教练庆祝了起来。两人的比分差微乎其微,稍不注意,冠军就会落在别人手中。

回顾陈若琳的整个跳水生涯,奥运夺得五连冠是最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一个在2008年,另一个在2012年,两届奥运会中,她勇夺奥运五连冠的前四枚金牌,单人双人冠军均包揽。最后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获得双人十米跳台项目的冠军,自此奥运五连冠已凑成。

然而,陈若琳的光辉成就又何止奥运五连冠呢。2006年,没多少比赛经验的她,一举获得女子双人十米跳台的冠军。似乎每一场战争对于陈若琳来说,都很重要。

2011年在世界游泳竞标赛中也包揽了单人和双人两个项目的冠军,为日后获得“大包揽”打下坚固的基础。能在连续的比赛中都保持最佳的状态,时常夺得最佳成绩,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她到底是一个多么要强的孩子,才能让自己一直处于临危不乱的状态。

延续热爱的跳水事业

最终在她在十九岁的时候,获得了真正的“跳水大满贯”,在跳水高质量比赛中的单人和双人的项目中都获得过冠军。据悉,她获得的奖牌数目比郭晶晶、吴敏霞这些前辈都多。

跳水项目中最难过的关卡其实不是各种大小比赛的选拔,而是自己身体的发育。这个时候哪怕训练强度不变,但有很多人难以突破自身难关,熬不过训练。

陈若琳早已预料到了会有这一关,她不怕,她坚强地熬过去了。一六年的里约奥运会对她来说很重要,是她跳水事业的收官之作。

比赛解释后,《义勇军进行曲》响遍里约奥运会,大家都知道她成功了。她感谢了每个栽培过她的人,下台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应该熟悉,却很陌生的面孔——母亲。她没想到母亲会出现,她并没有表现出厌恶。

反倒是选择宽容,原谅眼前这个把她带到世界上的人。或许她心里对母亲的做法早已释怀,一切都过去了,要抱着好的心态迎接新生活。退役之后,她选择去读书,完成自己的学业。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注重提升自己,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就是这种拼搏的精神,毕业后她很快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跳水教练。没多久,她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挑战,成为了全红婵的教练。那时候的陈若琳也才二十九岁,作为教练来说,着实年轻了一些,经验也不够老道。

经验不够那就攒经验,摸石头过河,没什么难得,自己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于是,她学着前辈的模样,一边学怎么当教练,一边带着全红婵。

累吗,挺累的。感到骄傲吗,很骄傲。那是曾经的自己,她在鼓励曾经的自己,引领着曾经的自己前行。

巴黎奥运会女单十米跳台比赛结束,全红婵获得冠军。她下台后第拥抱了陈若琳,两个人喜极而泣。这一刻的陈若琳肯定感到无比欣慰,同时她也感到庆幸,庆幸的是全红婵不是在重复自己来时的路,而是创造出了一条更辉煌的路。

事实证明,陈若琳自身条件很硬,做学生可以,做教练更行。两个人的相遇其实是早有注定的,两个都是出身不富裕的人,一路靠自己摸爬滚打走过来。正因为两人的遭遇过于相似,所以陈若琳更懂得全红婵的内心想法。

她前半生参加了北京、伦敦、里约奥运会,获得的五枚金牌已经让她无悔今生。现如今成为教练带出全红婵这样优秀的学生,更使她往后的事业生涯更加顺畅。看一个人,不能只看她表面的风光,还是看看她背后做出的努力。

全红婵训练的时候她都会陪在身旁,两人既是上下级关系,也是朋友关系。全红婵累了的时候想偷懒,陈若琳会告诉她自己当时遇到这个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听完之后的全红婵往往会更加努力,不敢懈怠。

全红婵也总爱开教练的玩笑,每当被问及关于教练问题的时候,全红婵都是一顿夸。“她很厉害啊,奥运五连冠!”“想娶我教练的男人很多,这个我知道的”。

在这一行太难了,尤其是女子项目,两年就能出来一个新人。想要站在高处不倒下,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别人训练八个小时,站在顶端的人可能就要训练九个小时,甚至更多,没有谁天生就会成功。

结语

在为国家、为自己争光的路上,她们做得很棒。但其实还有很多出色的运动员也在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中国的一片天。或许他们不够出众,成绩不够优秀,但不要忘了,他们是代表中国的,能站在世界舞台上,他们已经很棒了。

0 阅读:135

MayHo媄好

简介:马来西亚知名旅游开箱博主,每周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