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改”进行时丨向“实”发力向“高”发展向“新”跃迁

中工网 2024-11-03 03:21:08

【深化“产改”进行时】

原标题:上海振华重工多措并举,推动“产改”走深走实(引题)

向“实”发力 向“高”发展 向“新”跃迁(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裴龙翔

摊开世界地图,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座码头,都能看到上海振华重工产品的身影。集装箱船只往来穿梭,正是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全球贸易之臂”,企业主营岸桥产品已连续27年保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同时,上海振华重工已成全球最大的港机设备制造商、全球最大的自动化码头系统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最大的整机装备运输商、全球三大起重船装备制造商和国有大型钢结构制造商之一。

这些亮眼成绩,得益于上海振华重工深入推进“产改”锻造出的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近年来,上海振华重工把推进“产改”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解决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在建功立业、素质提升、技能激励等领域探索创新,持续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提升有课堂

戴上VR眼镜,拿起模拟喷枪,上海振华重工的职工如今在室内就能完成一场箱梁涂装仿真练习。在上海振华重工技术学院,焊接实训工厂、箱梁智能制造示范线和机器人工作站、箱梁涂装仿真模拟、箱梁涂装机器人培训实训室、焊接仿真VR等,不仅复刻了现实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全程绿色环保,大幅减少了员工的培训成本。

“20余名专职教师外,我们的师资库里还有高级技师、工匠大师、省部级劳模工匠。”学院负责人介绍,课程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模式,授课在晚上或周末进行,晚上灯火通明的技术学院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上海振华重工充分发挥职工学堂、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为产业工人学、训、练、赛、升提供丰富的渠道和载体。

近两年来,“上海振华重工职工学堂”积极组织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上岗培训等21472人次,组织特种作业操作证取证、复证培训、无损检测培训等2.3万余人次;先后为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进行赛前培训500余人次;牵头组织上海开放大学和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开展学历提升试点班,全面落实“双元制”教育,首期试点班学员40余人,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培养更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优秀技能人才。2021年该学堂荣获上海市“示范性职工学堂”称号。

成长有平台

5000吨起重机是上海振华重工所属振华重装制造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变幅式扒杆起重机项目。以往,起重机的臂架通常由大型起重船完成吊装,而起重船档期紧、租金高。在劳动竞赛中,公司工会积极推动项目降本增效,项目部转变思路,由“吊”改“托”,在驳船安放斜坡式胎架,制成简易版“浮托”,臂架置于胎架上即可实现安装。成本节约超100万元。仅2023年上半年,该生产单位就奖励提质增效项目38项,累计降本约800万元。

上海振华重工坚持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学提能,聚力打造“六比六创·三型一流杯”夺标劳动竞赛、“振华·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将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融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竞赛在公司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竞赛由“速度型”“体力型”向“智力型”“效益型”转变,激发更多产业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

近两年来,公司上下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200余场次,带动岗位练兵8000余人次,有8人通过竞赛荣获“中交集团技术能手”称号、1人直接晋升技师,有162位荣获竞赛名次的劳务派遣工转聘为公司正式职工,切实打通竞赛与资格晋升的通道,为优秀产业工人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公司工会同步开展竞赛考核评价工作,严格落实竞赛激励机制,每年表彰竞赛先进单位和先进项目13个、先进个人20名,发放奖励40余万元,有效激发了广大产业工人勤学技术、苦练本领的积极性。

进步有榜样

一张身穿西服、胸口别着代表证,背景是人民大会堂的照片,在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电焊工魏均的工作室里,被放在显著位置。“2023年,我作为产业工人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工会十八大,何其光荣!”他说。

截至目前,公司优秀技能人才总量近2000人,涌现出30名省部级及以上劳模工匠、51名公司级劳模工匠;命名上海振华重工职工(劳模、工匠、技师、巾帼)创新工作室15家,创建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工作室9家,投入经费68万元,发布职工创新成果39项,培养优秀人才55人。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