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病残孕谁该优先乘坐?搞清楚,不让座也是个人权利

姬鹏 2024-10-22 22:06:22

新近,在江苏南京的地铁二号线上,一老人在地铁上强行拉拽孕妇要求让座的事情引爆舆论。根据目击者描述,当时老人想让一旁孕妇给他让座,孕妇不想让,老人就强行拉拽把她拉起来,周围乘客看不过去,就合力把老人拉开,在被分开后,老人非但没有消停,还第一时间想找把他拉开的乘客算账。

可能因为是老人,又因为没有造成恶性后果,以至于舆论层面虽然响声很大,但是实际中,不仅后续没有人报警,更没有人联系工作人员处理,只是觉得老人的行为很不道德。结果是,事情最终又走向舆论判案。

要知道,老人“抢座”的事情已经不是头一次发生,可每次发生后,舆论层面除了强调为老不尊,用道德大棒进行集中反击,好像没什么建设性的处置行为。因此也就能理解,为何类似的事情发生后,媒体会发出“老弱病残孕谁该优先乘坐”这般无聊的追问。

正如地铁工作人员所回应的,“老弱病残孕”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和语序,不存在谁优先的问题。坦率讲,既然是正经媒体记者,真的不至于不知道这点基本常识,可是在面对类似的事情上,好像除了追问这些弱智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永远被折叠和忽略。

我们其实都清楚,不管老人“抢”谁的座,都其实是不应该的。美德层面,虽然把让座讲得很好,甚至都走向了传统叙事。但是依然不要忽略一个问题,让座是个权利问题,不是该不该的问题。

换句话说,只有守护住不让座的权利,才能把让座本身变得更自然,更生活,更具社会意义。而所谓的道德美化,道德判案,除了看起来表扬了谁,抨击了谁,其实对个体主动走向良性社会化是没多大推动的。

就拿“抢”座老人来讲,他要是知道不让座是每个人的权利,就不会那样为老不尊。不可否认,社会公益层面强调“老弱病残孕”优先落座是一种良性呼唤。但是呼唤本身其实内涵着让不让也是自由的。要不然,还谈什么传统美德呢?

所以很多时候,真是不理解,为何正经媒体总是不抓重点地进行追问,而是选择在无聊的议题上浪费舆论能量。说到底,只要遇上类似的事情,就反复强调“不让座也是个人权利”,可能多年后,让座本身就会成为个体对个体的关怀,而不是个体对个体的道德绑架。

另外,关于老人地铁上强行拉拽孕妇要求让座这种事情。其实已经不只是道德范畴的事情,而是上升到侵犯的层面了。什么叫强行,就是违背别人的意愿让别人做事情,最关键是被强行的人还是孕妇,也就是搞不好,孕妇会流产的。

就此还觉得老人的行为只是不道德这么简单吗?很多时候,不能因为没有导致恶性后果就不了了之,而是要回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上进行追问,这种追问可以是道德的,也可以是法律的,并且就算后续没有人报警,也没有人联系工作人员处理,作为社会层面,相关责任部门也应该去处理。

毕竟这不是简单的某个人受到冒犯和被侵犯的事情,而是基本规则受到挑战的事情。因此,作为媒体也好,相关责任部门也罢,不管是报道,还是处理,都要最先看到个体的权利,而不是没人主动追问,就觉得这样的事情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彻底追问,是不是一定就把为老不尊的大爷往死里整,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回到具体的事情上,无论是惩罚,还是补偿,最终是希望结果走向一种双向增益的局面。也就是让大爷知道自己做的不对的同时,也让不让座的人们敢名正言顺的说不,尤其对于冒犯者、侵犯者,敢于挺起腰杆反抗,而不是不让座还觉得对不起谁。

0 阅读:0

姬鹏

简介:书生之见,看事件背后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