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维权,是保障你利益的唯一途径。
吃亏受骗的时候,你是否会因 为怕麻烦而放弃维权?
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你是否会因为商家的撒泼而不敢维权?
两颗智齿引发的风波最近跟一个住在沿海城市的朋友聊起维权这个事情时,她很兴奋。
她跟老付分享了一个至少在她看来是今年最成功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
9月初的时候,她的智齿盲袋发炎了。
好在这颗智齿是正常萌出的,没有之前拔的那两颗发炎时疼得死去活来。
但这种感觉很不好受,已经折磨了她一周。
再加上她发现最近总是能舔到上颌骨好像有一颗没有长出来的智齿的尖部。
这种感觉让她很难受。
于是她在某团上找了一家附近评价两千多,4.1分的口腔诊所。
花了四十来块钱约了个智齿冠周冲洗。
本来是打算等冲洗两天,发炎消后拔牙的。
结果到了诊所,负责给她治疗的医生却诱导她说:“你这种盲袋发炎的情况主要是上颌骨咬合发炎,如果不拔牙的话,一直咬着反而好不了。”
其实对医生这句话她是持怀疑态度的。
但是疼痛让她一时间动摇了。
见她在犹豫,这名医生又拉了一个看起来更专业的,同时也是后来给她拔牙的医生过来。
先看牙,后诱导劝说。
一来二去,她动摇了,不过还是提出先拍个牙片看看。
CT结果出来后,她看到的除了那颗有点长歪的下颌骨智齿之外,果然有一颗上颌骨智齿。
而且还是阻生的,把旁边正常的牙齿顶住了。
再加上两名医生的劝说,她最终还是拔了。
拔牙持续了半小时。
拔下颌骨智齿的时候还好。
但拔上颌骨智齿时,她发现带出来了一周牙龈组织,这让她心里很不好受。
只是当场由于嘴唇发麻,也没有多说什么。
这其中却藏着一个风险隐患,给她拔牙的医生将她肿胀化脓的盲袋和对向牙龈组织进行了强行拉扯缝合。
也就是说,她的化脓组织液很有可能在没有得到充分清洁的情况下,与凝血块混合进入血液循环,造成感染风险。
维权,不要怂!她下了牙科手术椅后,还特地询问了是否需要输液。
因为上一次她拔智齿时,也是发炎了,只不过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即使如此也输了两天消炎药。
可是这次的医生很不专业,得到的结果是只用吃消炎药就可以了。
且没有自己的专业意见,这位朋友在此之前因为担心肠胃不适,所以一直是吃的0.25g替硝唑一天两次。
实际上这样吃对于术后消炎的作用很小。
但医生并没有给出专业指导。
果然,在第二天下午,她的口腔肿胀发紫,疼痛难忍。
她立刻前往三甲口腔医院急诊治疗。
在她严格遵守不吐口水,不漱口,两小时后再吃东西,以及吃了三次0.25g的奥硝唑的情况下。
她在急诊被确诊为“干槽症”
接受了冲洗+上药+输液+化验检查。
她对此气愤不已。
在输液的时候,她不断回看着某团APP里关于商家的差评。
大多数提到的情况其实和她很相似。
只是这些用户最后都不了了之,哑巴亏都自己吃了。
我这个朋友看着挂瓶的点滴思来想去。
最后拿起手机写事情缘由。
按照投诉人详细信息(姓名、身份证、手机号、住址)
被诉人详细信息(工商营业执照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
事情详细经过。
诉求。
开始自己的维权之路。
她在将所有的照片、聊天记录截图、就诊病历、治疗记录、化验单、发票等证据链准备充分后。
分别到
【12315市场监督管理局】
【12345市民投诉热线,在线+挂工单】
【12393医保服务投诉】
【某团APP客服投诉】
【黑猫投诉】
【政务服务网投诉挂工单给负责的卫生健康局】
【后备手段: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网上立案+媒体求助曝光】
最后两个后备手段她都没有用上的时候,商家已经来电求合了。
她抓住了以下几个重点:
1、原本只想去进行智齿冠周冲洗治疗(可提供美团、微信交流记录)
2、医生通过诱导话术,引诱产生拔牙心理
3、环境是否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消毒措施存疑。
4、是否还具备有效期内的行医资格?是否具备可以实施牙科手术的条件存疑。
5、现场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行医资格存疑。
6、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使用的一次性消毒器械存疑,同时医生未按照手术规范进行操作,拔除后缝合过程没有充分考虑我的盲袋发炎化脓以及后续仍有可能持续流脓的实际情况,强行将盲袋与拔除区相缝合,导致潜在的风险因素。
7、术后第二天我产生不良反应,身体不适,前往三甲口腔医院急诊治疗后,确诊为干槽症,病历可以证明与口腔诊所不考虑风险因素的违规行医与确诊干槽症存在因果关系。
8、在商三甲医院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显示,符合细菌感染异常指标。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只要去做,就会有结果在谈事实,讲道理,以及通过各种官方途径打组合拳的情况下。
我这个朋友取得了完胜。
商家与她协商妥协。
退赔:手术费+挂号检查治疗费+营养费+交通费+误工费。
说到这里时,她很开心。
确实,很多人在面对吃亏与利益遭受损害的时候。
下意识会想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说觉得太麻烦,而且很难有什么结果。
这样想,确实是人之常情。
因为不好保证不同的商家背后有什么“关系”
或者不同的商家是否无赖,地痞。
尤其是去现场闹的时候,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情绪被动。
如果控制不住情绪,很容易就演化为“寻衅滋事”,反而让违法违规商家倒打一耙。
所以这次我这个朋友的例子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足不出户,不废口舌,谈法律,谈规则。
对方不想妥协,那就让有关部门让她妥协。
不需要上门废口舌让自己身陷囹圄。
只要想到就去做,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取得胜利的那一刻,会比干成许多事情都愉悦。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