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淼
众所周知,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民间,养老送终又是孝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不过,我国民间对老人的送终有一项重要的仪式,那就是葬礼。虽然我国各地的葬礼在很多细节上有不少差异,但是,很多规矩还是相同的。总结起来,葬礼中有六种规矩不能忘,忘了就会闹笑话。它们都是啥?
第一种规矩:报丧。在我国民间,报丧是一种礼仪。现在的人,其实很多人对报丧的礼仪并不是很清楚,而且现在报丧,大多都是通过电话告诉老人的亲朋族友。可是,以前报丧是有很多规矩的。比如:亡人性别不同,报丧的礼仪就不一样,同时,报丧还得遵循一定的次序,如果弄反了,不仅会让人笑话,有时还会在葬礼上闹矛盾。
为什么说亡人性别不同,报丧的礼仪就不一样呢?在我国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娘死赶舅爷”,这就说明,父亲去世与母亲去世时,报丧的礼节是不一样的,母亲去世后,孝子必须第一时间去母亲的娘家报丧,而且孝子报丧时要带上香纸蜡烛,到边后不能进舅舅家门,要先去他们家的土地庙去上香烧纸。
这是因为母亲的出生土地在娘家,而若是父亲去世,去舅舅家就不用带香纸了。另外,报丧的次序,一般遵循先内后外,先宗后亲的原则。比如父亲去世,首先要给家族报丧,然后再给亲戚报丧。而在亲戚之中,又要先宗亲后外亲,比如:父亲去世,应先给姑姑报丧,然后再去给舅舅家报丧,再然后给姨母家报丧。
第二种规矩:报丧不言死。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老人去世后,在我国民间是非常忌讳别人说死的,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孝家的安慰。比如:人们会用“去世”、“走了”、“老了”、“生天”、“驾鹤西去”等字眼来互相传递老人去世的消息。就算孝家请了法师来给老人度亡,法师也会遵守这种规矩。
第三种规矩:葬礼不接客。在我国民间,谁家老人去世,附近的人都会不请自来,帮助孝家办葬礼,来吊孝的人,孝家管事的都司大人也不能叫人接客,这是严重失礼的!孝子只在丧堂内谢孝,前来吊孝的人必须先到亡人灵前上香,然后才能去别的地方,这在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亡人为大”。
第四种规矩:摔孝盆。摔孝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老人出殡时,孝子要将一个特制的盆子摔碎。这个仪式一般由长子(有的地方也可以由长孙)来完成的,长子不在了,由次子去做,依次类推,盆子摔得越碎,表明孝家的后代越发达。如果亡者没有儿子,摔孝盆还可以由其侄男来完成,不过,现在只有女儿的老人,摔孝盆应该由其女婿来完成。
第五种规矩:出殡要謹言慎行。很多人或许对此并不会重视,殊不知稍不注意便会酿成大祸。因为在我国民间,出殡是一种神圣的礼仪。所以,所有人都会保持庄严肃穆的心态,不论是抬丧的,还是孝家眷属,都不能嬉笑玩闹,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嬉闹很容易让人懈怠大意,弄不好会将灵柩摔在地上,甚至直接砸伤人。
最后一种规矩:葬礼不要太出格。什么是出格呢?就是拿葬礼的规格与别人攀比,这可是举办葬礼的大忌!现在很多人在父母去世后,出于对父母的感恩或炫耀,往往会举办特别豪华的葬礼,这其实是行不通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老人去世毕竟是一件悲事,葬礼太过豪华,似乎有庆贺之嫌。
第二,就算是感恩父母,也应该是生前尽孝,死后葬礼太过豪华,生前却不闻不问,那就反倒让人笑话了!也就是说,葬礼规格随大流就好,不要特意打肿脸充胖子,那就反倒会失礼了!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