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4 月 15 日电动车新规施行,伴随新规落地,各地政策显出差异。在城区,老年人驾驶电动三四轮车引发诸多交通问题。为维护城市道路交通通畅,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部分城市禁止电动三四轮车上路行驶。如北京自今年 1 月 1 号起,全面禁止电动三四轮车上路行驶,天津也禁止低速电动车上路。
在农村一些地方亦加大了对电动三轮车的监管力度。譬如河南尉氏县实验小学去年发布公告,禁止家长使用电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全国农村其他地方也常有执法人员上路对电动三轮车进行检查。这不禁使人思考:农村电动三轮车是否有存在必要?农村电动三轮车的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在广大农村地区,电动三轮车已成为农民生活与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们承载着农民的辛劳与希望,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然而,农村电动三轮车也面临一些问题。驾驶者的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违规驾驶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道路交通秩序,也给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现今农村人生活条件变好,私家车数量增多,逢集时道路上人车众多,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交通法规意识淡薄,驾驶电动三轮车时会出现逆行、随意穿越马路、不知避让、闯红灯、在机动车道行驶等情况,时而发生刮蹭车辆或遭遇碰撞的交通事故,导致老年人受伤,车辆损毁。
那么一个问题浮现出来,为维持城市道路交通,众多城市禁止电动三轮车和四轮车上路行驶。这样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那么农村的电动三轮车有无存在的必要呢?作为一个农村人,我想说农村跟城市的环境不同,农村的电动三轮车必须存在。这是为何呢?请看如下分析:
1.出行便利:农村的道路并非城市里尽是水泥路或沥青路,众多农村道路实为田间地头的土路,高低不平且坑洼遍地。天气晴朗时,路面较为干燥,车来车往,车轮上不会沾染上泥土。而当下雨时,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路面满是水和泥。
在这样的道路上,自行车和脚踏三轮车无法行驶,因为泥泞的道路会使轮胎深陷泥中无法动弹,车轮带起的烂泥又会将挡泥板堵得严严实实,致使车轮无法转动。
然而,电动三轮车由电池提供电能,控制器将电量输送至电机,通过电机转动来驱动车轮,且三轮车有三个轱辘,平衡性良好,能够在泥泞的道路上安全缓慢地行驶,解决了农民伯伯的出行难题。
2.经济实惠:电动三轮车是农村中60岁以上老年人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他们的子女为了能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让孩子可以读好书、上好学,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出息,纷纷选择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在家照顾孙子孙女上学。
由于这些老年人的年龄较大,基本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只能依靠种地卖粮食所得的钱来支付日常的各种花销,例如婚丧嫁娶的费用、日常生活开销等等。一年忙碌到头,他们手中其实根本剩不下多少钱。当年龄渐长,想要购买一辆交通工具时,也只能选择购买三轮车。一辆 48 伏 20 安的电动三轮车需要 3000 多元。
这 3000 多元,是四亩地一年种两季粮食的收益。四亩地在一年当中经历两季的耕耘,除去购买化肥、农药等各项开支后所剩下的利润。然而,这仅仅只是城市当中公务员退休后的半个月工资罢了。
电动三轮车因具有经济、环保、便宜、耐用等特点,成为农村老年人购买代步交通工具的首选。而且,他们平常驾驶电动三轮车出行,不仅经济环保,还能够省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费用。
此外,在农村销售的电动三轮车,车架厚实,具有皮实耐用、质量稳定的优点。一辆车只要正常更换电池,并进行得当的保养,随随便便就可以使用六七年以上,因此,它是农村老年人最为经济实用的代步交通工具。
3.劳作好帮手:使用电动三轮车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他们能够驾驶手扶拖拉机和四轮车,将农家肥运送至田地里;在丰收的时候,他们能够把重达 100 多斤一袋的小麦或玉米装上车,而后运送到家中并存放在粮仓内。
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民伯伯十分辛苦,五八年、六几年闹过饥荒,他们吃过野菜、啃过树皮,甚至还吃过观音土。待他们成年之后,积极参与兴修水利和粮食种植等工作;他们为国家的水利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为国家的粮食供应贡献了力量。
由于常年的操劳,当他们超过 60 岁时,已经弯腰驼背,身形消瘦,根本无法启动拖拉机或者四轮车;一百多斤一袋的粮食或者 一百斤一袋的化肥再也搬不动了。这时,老夫妻俩需齐心合力,两个人才能勉强抬起一袋粮食或者化肥。
而电动三轮车底盘较低,装载粮食、化肥、农药等物品,方便又快捷。我的父母都是 70 多岁的农村人,年轻时父亲开拖拉机运送化肥农药,可如今年纪大了,拖拉机开不了了,粮食也搬不动了,只能使用电动三轮车将化肥农药运送到田间地头,在粮食丰收的时候,用电动三轮车把粮食拉回家。
或者在农村逢集的时候,把家中的粮食和蔬菜运送到集市上销售。每年冬天父母都会把花生、米玉搬到电动三轮车上运到镇上卖。用我父母的话说,现在电动三轮车就是他们的腿,日常出行根本离不开它。
4.适用农村生活:我生活在苏北农村,村上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因年轻时操劳过度,很多人身体欠佳,诸如腰间盘突出、有骨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身体健康状况极差,走路颇为吃力。
正应了那句“人老先老腿”,这句话用在农村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身上再合适不过。城里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可以欢快地跳着广场舞,而农村 60、70 岁的农民伯伯,因年轻时候操劳过度,脊背早已深深地弯了下去,路都走不好,更别提跳广场舞了,只能羡慕他们。而在这时,电动三轮车是他们的最佳伴侣。
身体不适,有病了可以骑电动三轮车去医院看病,孙子孙女上学也可以用电动三轮车接送。如遇下雨,聪慧的爷爷奶奶在车厢上又搭起了遮风挡雨的棚子。生活在城市的人不了解农村的苦楚,一斤小麦、一斤稻谷、一斤玉米,只能卖一块多钱,还没有一瓶矿泉水值钱。
20 年前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粮食卖一块多钱一斤,20 年后,种子、化肥、农药等已经不知涨了多少倍,而粮食却仍未涨价。农民伯伯一年到头,辛勤劳作也挣不了多少钱。而他们的孩子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纷纷外出打工,但是生活在农村的他们不仅要照顾孙子孙女,还要继续耕种家中的二亩地,因为年龄大了,只能靠种地来维持日常开销。
年龄大了大型农机又开不了,只能使用便宜安全的电动三轮车来解决这一切。在农村春季种庄稼、秋季收获的时候都离不开电动三轮车。可以说电动三轮车是农民伯伯最值得信赖的、也离不开的交通工具。说的幽默一点,电动三轮车也为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贡献了力量。
农村电动三轮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安全隐患:在农村驾驶电动三轮车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很多人还不识字,交通意识薄弱,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甚至在拐弯时,因车速过快而发生侧翻,导致驾驶人受伤、车辆损毁或者引发其他道路交通事故。另一个原因是车辆的安全问题,电动三轮车因长时间超载,比如出现轮胎爆胎、车架开焊,以及电池不规范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需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管理难题:电动车新国标出台的宗旨,一是让厂家生产出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安全性。另一个宗旨是为了方便管理电动自行车、电动三四轮车,需要对车辆进行上牌、办理行驶证、购买保险。
然而,这对于农村上了年纪且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来说,比如考取驾驶证,这对他们而言是很难完成的事,而为车辆购买保险则需要支出额外的用车成本,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根本不愿意这么做。归根结底,他们本身收入就不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做这些事,这无疑给道路交通监管增加了难度。
解决与建议:对老年人全面展开宣传教育,以便其深入了解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车辆的必要性。借助具体而详实的事故案例,促使他们清晰明确地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的关键重要意义。悉心聆听老年人的各种意见,针对三轮车管理中存的不足和不规范的方面予以改正。
这无疑需要管理人员保持耐心,以细致入微的态度对驾驶电动车的老年人展开宣传与教育工作。唯有让老年人真正切实地理解并严格遵守,才能够从根本上妥善解决由电动三轮车所引发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并确保老年人安全驾驶车辆。这样才能充分凸显电动三轮车管理所带来的显著成效,也有益于相关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够赢得老年人的支持。
农村老年人驾驶电动车三轮车使用安全和注意事项:熟悉车辆了解电动三轮车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方法;佩戴安全如头盔,减少事故伤害;定期检查包括刹车、灯光、轮胎等部件;遵守交通规则如靠右行驶、遵守信号灯等。
注意路况,避免行驶在崎岖、泥泞或有障碍物的道路上;控制车速尤其在转弯或路口时,减速慢行;避免超载不要超过车辆的承载能力;注意电量及时充电,避免电量过低;夜间行驶确保灯光良好,提高可见度。
恶劣天气如雨雪天气,谨慎行驶或避免出行;保持冷静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要惊慌,冷静处理:定期保养车辆,可以提高三轮车的使用安全性;确保自身身体状况良好,适合驾驶。
总结:
部分城市禁止电动三轮车上路行驶,其原因在于:电动三轮车驾驶者多为老年人,交通法规意识淡薄,驾驶电动车时存在违规行为,致使道路交通事故频发,时常出现道路交通拥堵,导致老年人受伤、车辆损毁,造成经济损失。
但是农村与城市不同,农村老年人使用电动三轮车,用于代步、接送孩子上学、种地运载农药化肥、收粮运粮等,是农村老年人不可多得的代步交通工具。虽说其存在一些问题,然而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知晓遵守交通规则,方能从根本上化解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让电动车更好地服务于农村老年人。
同时也体现了对电动三轮车管理的人性化。农村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方可予以配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方能提升农村的交通环境,使电动三轮车驾驶者遵守交通规则,发挥出电动三轮车更大的效用,为农村老年人出行带来便利,提高驾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