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撤侨时,军舰警示牌上写了什么?为何武装分子不敢靠近?

卿文 2024-11-01 14:58:54

在中国的外交故事里,撤侨行动无疑是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

每当世界某个地方冲突升级,驻在当地的中国公民常常会被祖国及时、安全地接回家。

这其中不仅有外交官们千辛万苦的谈判和协调,更有军舰的驶入、战机的护航,以及中国力量的背书。

在这些撤侨行动中,一个小细节总会引发关注,就是中国军舰上那个醒目的警示牌。

这个简简单单的警示牌,放在任何中国撤侨的场景中,都显得既霸气又温暖。

但问题来了,这句话到底写了什么?为何仅靠一句话,这些动荡中的武装分子就不敢靠近?

一、撤侨撤的是什么?

撤侨这件事,不管放在哪个国家,都是衡量国力、展现国家责任的一块试金石。

尤其对中国来说,这种历史其实走过了一条 “从无到有”、 “从有到强”的路。

可以说,中国的撤侨史,是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升的一个缩影。

今天的中国已经把“保护本国公民”当作国家实力的一部分来承担,而它的背后是对每一位公民的深切承诺。

在上世纪,海外撤侨其实并没有像今天这么普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很少出国,即便是有侨胞在海外,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往往只能靠当地政府保护,或者靠亲人互相帮助,少有直接的国家介入。

那时我们既没有强大的海外力量,也不具备远洋军舰等硬件。

在那个阶段,国家即使想帮忙,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1978年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到海外创业、工作、求学。随着“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撤侨的需求也变得日益突出。

于是,从2000年的所罗门撤侨开始,就成了中国撤侨历史的一个起点。

虽然当时只是通过民航安排撤侨,但这一步显然是走对了,为中国日后大规模撤侨行动打下了基础。

那么中国后来的几次撤侨到底是怎么样的?

二、中国军舰撤侨步步升级,军舰警示牌很亮眼

所罗门这个岛国,地理位置偏僻,人口不多,但从20世纪末开始,冲突却让这个小国分崩离析。

在2000年冲突升级,外国人员陷入危险,中国在当地的商人、外交官和侨民们也被困在了冲突区。

彼时,中国还没有现如今那样强大的军舰和“全球触角”。

为了保障侨民安全,国家协调安排了民航班机,将几百名中国人安全带回了家。

虽然这次没有军舰开道,也没有武装保护,但这一次紧急撤侨,为中国日后的一系列撤侨行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所罗门群岛撤离的中国人会记得,那年为了保命,他们需要跑过各种检查站、躲避暴力,而他们的亲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中国确实在保护他们。

不过当时的外交能力尚有限,中国人只能等着班机起飞,而无法对混乱局势形成真正的绝对震慑。

中国军舰初次登场撤侨,出现在2006年黎巴嫩战争期间。

当时黎巴嫩与以色列交火不断,爆炸声不断传来,硝烟滚滚,场面一度极其紧张。

当时大量中国公民,包括建筑工人、外交官等被困在黎巴嫩。

这次不同于所罗门的撤离,中国迅速行动,通过外交部、使领馆等多方协调,用一场惊心动魄的奔袭,将数百名中国公民安全送出。

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首次在中东冲突区展开撤侨行动,首次打破“撤侨要靠外交调解”的常规,通过军舰护航让中国侨民安全撤离。

自那之后,海外撤侨中中国军舰的身影成为常见的“标配”。

然而让世界真正见识到中国硬实力的,是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这一次算得上是“史诗级操作”。

当时的利比亚内战爆发,暴力程度空前,一时间利比亚境内包括工人、医生、建筑工程师、留学生在内的几万多中国人被困。

而彼时,中国有多个大型企业和建筑工程项目在利比亚,这些中国人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面对这么多人的撤离,中国迅速出手,动用了民航飞机、客轮以及军舰,形成了一条横跨地中海的生命通道。

其中,海军派出的徐州号导弹护卫舰震撼登场,不仅仅是保护撤离的侨民,更是保护船只和飞机,确保安全区域。

其中中国军队撤侨的警示牌很引人注意,“Chinese navy security area,keep clear”。

翻译成中文就是:“这是中国设立的安全区,无关人员请勿靠近。”

这个指示牌网友们觉得国家强大,军队实力增强的那种自豪感,也有对国家表达爱的深情。

其实,撤侨这个事儿,看着就是那么简单个牌子,但事实上,那个牌子可真得不只是几个字而已,它是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成长的一个鉴证。

这种非常霸气的提示并非夸张,而是真正震慑住了周边的武装分子。

当时利比亚战区内不少武装势力盯上了撤离的船只和飞机,但看到军舰和那一块标牌的瞬间,他们迅速散开,不敢靠近。

这次撤侨行动历时12天,最终约3.6万名中国人安全撤离,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国强大的海外护侨能力。

接下来不得不说的就是在2015年,也门的撤侨行动再次验证了中国军舰的震慑力。

当时也门局势骤然恶化,内战爆发,炮弹横飞,民众流离失所。在也门的中国人也面临生死考验。

那次,中国派出了“临沂”号、”潍坊”号导弹护卫舰,直接驶入交火的港口,以军舰护航的方式,为本国公民开辟了一条生路。

当时,港口外埋伏了许多武装势力,这些武装分子一看是中国军舰过来,再看了看标牌,瞬间退避三舍。

在这种充满危险的撤离中,中国甚至还将多国公民一同撤离,展现出强大的国力和国际责任心。

另外在2024年的国庆期间,中东黎巴嫩又燃起战火。中国早于其他国家开始了撤侨,在10月2日已经撤离了两批,大约三百多人。

通过以上几次撤侨行动,逐渐勾勒出了一个由外交谈判、军舰保护到标牌震慑构成的护侨体系。

警示牌看似冷冰冰的一句话,其实是对世界表明:中国会竭尽全力保护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安全,不管是在地球的哪个角落。

要知道,一个强大的国家,能用实力说话,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是为了确保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正因如此,那些动荡中的武装分子才会忌惮,才不敢靠近。这种威慑力,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是中国“走出去”的信心保障。

而对于每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来说,每一次看到中国军舰驶来,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那块警示牌,已经成为了安心的象征。这种象征,是所有强大国家才能提供的“软硬兼施”,也是每个中国人心底的底气。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了,国家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撤侨?

三、撤侨是铁一样的责任

撤侨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它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国家责任和国际影响。

尤其是在国外的中国人,他们会觉得,只要中国国旗在,安全感就在。

这种情感上的依靠,正是国家形象在全球传播的一种潜移默化。

而且撤侨行动的背后,展现的是一种综合实力。

想要在冲突地区撤侨,必须具备强大的外交能力,需要和当地政府、冲突方、国际组织等多方协调,这对外交官来说绝对是极限般的操作。

此外,撤侨的交通工具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军事和运输能力,这就像在战场上摆阵,无论是军舰还是飞机都要能及时到位,而这些能力是全球影响力的硬件。

对中国而言,撤侨也是展示国力和军事能力的一种方式。

就像利比亚撤侨中,中国的军舰横跨地中海,直接开到冲突最激烈的地带。

在也门,军舰甚至驶入了交战港口,把本国公民带回安全区。

这样的举动本身就具有震慑力,不仅是对混乱中的武装分子,也是在向国际展示中国的真正硬实力。

中国的撤侨行动不仅仅在国内受到关注,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其实,很多国家在撤侨方面会遭遇重重困难,不少欧美国家的撤侨行动也曾出现混乱或者失败的情况。

相比之下,中国的撤侨行动展现出的是速度与效率,让其他国家的公民都不禁感叹“有一种安全感叫——中国护照”。

在国际社会眼中,单单从撤侨这一件事中,中国也已经从一个关注国内建设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影响力的大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