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志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参谋,1950年他随彭老总入朝作战,是彭老总参谋班子中的一员,后来他又担任过周总理的军事秘书。晚年退休后,他长期从事抗美援朝和中国军事史的研究。
王亚志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段话:抗美援朝时,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能指挥诸多兵团协同作战的有6人,即彭德怀、林、刘伯承、徐向前、粟裕和陈赓。
我们知道,毛主席当时考虑的志愿军司令员第一人选是粟裕。1950年7月2日,中央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7月6日夜,毛主席给粟裕发去了一份措辞非常紧张的电报:
“现有重要任务委托粟裕同志执行,请粟于7月16日前将三野事务处理完毕,于7月18日来到北京接受任务。粟来时,可带随身秘书及参谋人员数人。”
在得知粟裕病重的情况下,毛主席在7月10日再次发出电报,重申了希望粟裕带兵的愿望:
“有病应当休养可以缓来。但仍希望你于8月上旬来京,那时如身体一好,则可担任工作,如身体不好则继续休养。”
为了能让粟裕更好地指挥东北边防军,毛主席还为他搭配了肖劲光、肖华两位副手,两人在四野的影响力很大,其中肖劲光还是粟裕在红军时期的老搭档,好朋友。
由于粟裕的病情始终未见好转,这一任命最终作罢。这对粟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据王亚志回忆,毛主席在决定组建边防军的时候,曾询问过四野首长的意见,对方指出,以四野13兵团为主力最为合适,但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的能力不如15兵团司令员邓华,可以把两人位置对调。毛主席采纳了他的意见。由此我们可以猜想,由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四野首长也是赞成的。
1950年6月,粟裕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曾说过,解放台湾这个任务至关重要,自己“能力有限不堪负责此重责,另有许多具体问题非军委统筹而不能行”,建议由“军委直接指挥此一战役,或请刘(伯承)、林两同志中来一人指挥亦可。”
毛主席有没有考虑过由四野首长来指挥此战呢?据相关回忆记载是有的。
首先是洪学智上将(志愿军副司令员)和杜平中将(志愿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回忆录,两人都写道,彭老总曾对他们转述过毛主席的话:原来想让林去朝鲜,可是他说有病,要去苏联看病。另外,据负责毛主席警卫工作的叶子龙回忆,毛主席也对他说过:林说自己身体不好,要到苏联养病,关键时刻还是彭老总行!
1950年9月3日,毛主席在给高岗的一份回电中写道:“林和粟均有病。”侧面表示如果要指挥志愿军入朝作战,这两人是中央首先考虑的人选。
除了这两个人,徐向前、刘伯承也是不错的人选。
先说徐向前,作为曾经的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红军时期取得的战绩在全军是首屈一指的,1947年重出江湖后,他仅用时1年半就解放了山西,其中的晋中战役可谓一战封神,令中央印象深刻。当时毛主席在电报中祝贺他们取得了“伟大胜利”,并曾在他们“仅仅一个月中,获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对整个战局帮助极大。”
但是徐向前的身体常年不好。1947年来到晋冀鲁豫军区前他就因病几次休养,1949年太原战役总攻发起前夕,他再次因病离岗,把指挥的重任交给了路过的彭老总。此后,徐向前先后在青岛、北京养病,直到1951年夏天才有所好转。翻看《徐向前传》,我们就会知道当时他的身体状况有多么不容乐观,要他这样去天寒地冻的东北和半岛地区,无疑是不现实的。
刘伯承元帅当然也是非常好的人选,但当时他已经有了另外的安排。据《刘伯承传》记载,当时有人曾向刘伯承透露,中央准备调他入京,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刘伯承听后说道:“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还当啥子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我已经当过4次了,总没有当好嘛!这次就不要再去当喽。我还是去办学校,搞教育,当教书先生吧!”
在十大元帅中,朱老总的年龄最大,其次就是刘伯承,刘伯承的年龄比彭德怀还要大6岁,当时他已经58岁,年近六旬了。而且我们知道,他早年间在战争中受过重伤,眼睛等方面都有伤。
按照王亚志的说法,陈赓大将也是具备指挥诸多兵团协同作战的。无论是当年的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还是后来的进军中南,陈赓都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军事将领的高超战略眼光和指挥水平,在一些时候,他甚至可以和他的学弟、四野首长当面叫板,提出不同的看法,申诉中央裁决。
彭老总对陈赓的能力是很认可的,曾向毛主席推荐让他出任国防部长。陈毅元帅也很看好陈赓,他曾给毛主席发过一封很有名电报,其中写道:“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前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在陈毅元帅看来,陈赓的军事能力是可以比肩粟裕的。
但是,此时陈赓已经受命去越南,协助胡志明作战。另外,从陈赓的履历来看,他在此前没有担任过某一个大战略区的统帅,直接出任志愿军司令员,也似乎不太恰当,恐怕有些镇不住场子。
1950年10月4日,彭老总接到中央通知,要他立刻到北京来,“一刻也不能耽误,还要严格保密”。下午4点,彭老总来到了中南海丰泽园,参与了军委关于要不要出兵的讨论。彭老总面色凝重,没有发言。
第二天,毛主席再次请彭老总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在这次会谈中,彭老总表态支持出兵援朝。在随后的政治局会议上,彭老总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表示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可以重建,如果让美军摆在我们家门口,将来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聂荣臻元帅晚年在回忆录中说:“彭德怀在会上的坚决态度,给我以深刻印象。”有了毛主席和彭老总的表态,这一问题最终确立了下来。
10月8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同志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同一天,毛主席将志愿军即将出兵的情况电告中国驻朝大使倪志亮,并请他转告金日成。随后,彭老总率领临时指挥所的人员抵达安东,查看渡江地点。
然而,就在我军整装待发之际,中央在10月11日接到了斯大林和周总理的联名电报,电报显示,斯大林在这个关键时刻展现出了软弱和谨慎的立场。由于害怕和美军兵戎相见,斯大林认为,苏联空军要在我军出兵至少2个月后才能出动,并建议放弃朝鲜。入朝作战的事宜不得不暂时停止。中央急召彭老总返回返北京,商量是否继续出兵。
10月13日,毛主席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对出兵利害再次展开讨论,并继续主张出兵。在会上,毛主席问彭老总:“还可不可以打?苏联是不是完全洗手?”彭老总回答:“苏联提供武器,但不出动空军。这是半洗手,也可以打。”
有了彭老总的支持,毛主席当晚就给前线的邓华发去电报,命令部队按照原计划,于19日晚开始秘密渡江,夜行昼止,隐蔽前进。
就这样,志愿军第一批部队踏上了抗美援朝之路,并在10月25日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仗。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小编胡说八道三个没一个人称病,这家伙颠倒黑白别有用心,实乃人渣。
陈赓镇场子是完全够的。
林打细,徐打巧,粟打诡,刘打变,陈打正,只有彭打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