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量产之际,成飞集团却被174亿低价收购,新东家在谋划什么

卷毛阿彪 2024-10-28 11:16:27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歼-20作为我国目前最新一代的战机,堪称为“国家重器”,而研制歼-20的成飞集团,也可谓是我国航空工业体系中的军工巨头。

从中国生产的第一架歼击机,到如今的歼-20,成飞集团可是功劳不小,然而作为我国军工巨头,却在今年7月份时,被另一企业以174亿的价格收购。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人认为军工企业为什么会被收购,甚至还是174亿的低价?在完成收购之后,对我国又有什么影响呢?

顺应时代的收购计划

事实上,这次对成飞集团的收购,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资本运作,其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压力,所进行的一次大胆而深远的战略布局。

成飞,这个从1950年代就开始为中国航空工业披荆斩棘的“老大哥”,从仿制苏联的歼-5到自主研发的歼-20,它见证了中国航空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也奠定了中国在全球航空领域的地位。

然而,进入21世纪,全球航空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隐身技术、无人机技术、高超音速武器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挤压,中国航空工业需要寻求突破,而突破的方向,就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排头兵”,成飞集团自然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然而,在核心技术创新和前沿科技整合方面,成飞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例如,在智能传感器、数据链、航空电子系统等领域,成飞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些技术,恰恰是未来航空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控股的中航电测,为成飞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合作机会。中航电测虽然在公众知名度上不及成飞,但它却是中国传感器和智能技术领域的“隐形冠军”。

它拥有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次收购,就像是一场“核聚变”,将中国航空工业的两股强大力量融合在一起,其产生的能量,足以推动中国航空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双赢合作?机遇与挑战的博弈

中航电测收购成飞,看似是一次“天作之合”,但任何一次重大的企业并购,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两家公司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同,如何将两股不同的力量融合在一起,能够让其发挥“1+1>2”的效果,将是考验双方管理层智慧的难题。

从技术层面来看,中航电测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与成飞的航空制造能力,有着天然的互补性。中航电测的传感器和数据控制系统,可以为成飞的战斗机、无人机等航空装备提供更强大的“感知”能力,提升其作战效能。

然而,技术整合并非一蹴而就。两家企业需要在技术共享的同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优势,避免过度依赖对方,否则可能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失去灵活性和创新力。

从文化层面来看,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成飞是一家有着浓厚军工企业文化的公司,其特点是纪律严明、作风顽强、注重技术传承。

而中航电测虽然也是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公司,但是它更像是一家科技型企业,其特点是创新驱动、灵活高效、注重市场竞争。

如何将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既能保持优良传统,又能激发创新活力的新文化,将是考验双方管理层的重要课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内部矛盾激化,影响企业发展。

从市场层面来看,中航电测收购成飞,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在军用航空领域,美国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老牌航空巨头,依然占据着技术和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民用航空领域,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等企业,也在不断蚕食着市场份额。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航电测和成飞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他们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需要不断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还需要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总而言之,中航电测收购成飞,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两家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克服挑战,最终实现“1+1>2”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聚焦未来:从资本整合到航空强国

中航电测收购成飞,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两家企业自身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个缩影,折射出中国航空工业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竞争和科技革命浪潮中的转型升级之路。

长期以来,中国航空工业一直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中国航空人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才让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逐渐走向“并跑”。

然而,“并跑”不是最终目标,“领跑”才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终极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就必须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而这其中,资本的力量不可或缺。

中航电测收购成飞,正是中国航空工业利用资本力量,推动产业整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成功尝试。

更重要的是,这次收购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航空工业正在从过去的“各自为战”走向“抱团取暖”,从过去的“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

中国航空工业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从科研院所到高校,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力量汇聚到航空产业的旗帜下,共同为建设航空强国而努力。

当然,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欧美国家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在航空领域的垄断地位,技术封锁、市场挤压、舆论攻击等手段将会接踵而至。

面对挑战,中国航空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必胜的信念,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毅力,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未来,中国航空工业将继续沿着“自主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的道路坚定前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航空产业,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航空科技进步,造福全人类。

信息来源登载于:每日经济新闻 2023年1月14日 关于“62亿收购2000亿,中航电测和成飞合并棋局”的报道

信息来源登载于:封面新闻 2024年7月12日 关于“中航电测收购成飞100%股权获深交所通过”的报道

信息来源登载于:中国基金报 2023年7月27日 关于“174亿!成飞被收购”的报道

44 阅读:25032
评论列表
  • 2024-11-01 00:05

    打造中国版本的军工复合体[点赞][点赞][点赞]

  • 2024-10-29 10:33

    只要不卖给外国就行。

    最初的梦想 回复:
    这些都是国企业,都是内部转让,
    痛彻心扉 回复:
    这种企业外国想买国家也不可能让卖的
  • 2024-11-02 17:47

    历史没学好,回炉。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在沈飞试飞成功,沈飞是新中国在苏联援助下建立的第一家飞机工厂,被称为共和国歼击机摇篮。成飞是沈飞支援三线建设,派出大批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筹建的。查一下资料就十分清楚,怎么能这样乱写,还敢发表,只当你是阿斗吧。

  • 翱翔 11
    2024-11-01 21:48

    这些技术已经都泄露了

  • 2024-11-02 08:11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 2024-10-28 16:17

    都是国家的统筹安排,并不是企业自主行为!

  • 2024-11-01 16:55

    低价收购有没有…嫌疑……

  • 2024-11-02 11:53

    只要资本一进入,质量和人材就难保证了,

  • 2024-10-29 16:44

    有人要玩什么暂时也看不出来,总会慢慢浮出来。军工企业要接受压力和挑战但是不要什么风险,更不能金融操作带来的风险,只能是国家的正确选择和投入扯什么金融,中国现在缺军工投入吗?

  • 2024-11-01 15:52

    要有竞争才能进步!

  • 2024-10-31 10:27

    歼10的新出口合同就有500亿了,白拿几百亿当然值得认真谋划!

  • 2024-11-02 14:23

    是不是汉奸公司

  • 2024-11-03 19:35

    隐身性能,全球第一。

  • 2024-11-03 22:26

    上市就能买,造飞机的被配件收购了,还只是几架飞机的钱!关键它还是上市公司,那不就是谁都能买它的股票吗。

  • 2024-11-02 03:23

    说实在一点,这项并购案实质上是借壳上市!!!

  • 2024-11-01 22:54

    如果没有国家出手,怎么可以做到蚂蚁吞象

  • 2024-11-01 21:48

  • 2024-11-02 08:17

    ???

  • 2024-11-01 00:27

    沈飞西飞这些怎么改才是关键,不能总是指望成飞冲锋,还是要有竞争

  • 2024-11-02 12:24

    只要不落入外国的手,一切好办

  • 2024-11-02 07:02

    苐一架歼击机是成飞吗?瞎编看看事实那时还没有成飞呢!

  • 2024-11-03 00:20

    又有人在造谣惑众了!

  • 2024-11-03 19:50

    别搞出来个"足协版"的航空工业就行了

  • 2024-11-03 22:54

    哈哈哈在中国成飞都可以廉价卖!

  • 2024-11-04 07:42

    有没犹太人背后操作?

  • 2024-11-02 01:17

    都是军工央企,应该叫合并吧,何来收购?

  • 2024-11-02 00:50

    应该彻查严惩!并撤销收购。

卷毛阿彪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