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型非洲猪瘟病毒在传播能力、毒力、存活能力都增强,快关注

新农业兽牧 2024-10-22 10:34:40

非洲猪瘟变异毒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使其传播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

基因变异与特性改变:

基因组变化:与 2018 年传入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相比,变异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包括核苷酸突变、缺失、插入或短片段替换等。这些基因层面的变化可能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而影响其传播能力。例如,部分变异株失去红细胞吸附活性,这一特性的改变可能影响病毒在猪体内的感染方式和传播途径。

毒力变化:部分变异毒株的毒力可能发生改变。有些变异毒株的毒力降低,高剂量感染时能引起亚急性或慢性病程,导致部分猪只死亡;低剂量感染则引起非致死性的持续感染234。这种毒力变化可能使病毒在猪群中存在的时间更长,增加了传播的机会。

传播途径多样:

直接接触传播:猪与猪之间的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变异毒株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养殖场内,如果一头猪感染了变异毒株,通过与其他猪的直接接触,如相互舔舐、咬斗、共用水源和饲料槽等行为,容易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健康猪只。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猪群活动空间狭小的环境中,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更高。

间接接触传播:通过物品和设备: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运输工具、养殖器具等物品和设备,都可能成为传播非洲猪瘟变异毒株的媒介。例如,运输过感染猪只的车辆,如果未经彻底清洗和消毒,再次用于运输其他猪只,就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新的猪群;饲料和饮水如果受到病毒污染,猪只摄入后也会感染病毒。

通过人员流动:养殖人员、兽医、运输人员等与猪群有接触的人员,如果在接触感染猪只后,未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再接触其他健康猪只,就可能将病毒携带并传播给其他猪群。人员的衣物、鞋子、手套等也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载体。

传播的隐蔽性增加:

症状不典型:非洲猪瘟变异毒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与 2018 年传入的毒株有明显差异。常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体表发红、皮肤坏死、淋巴结肿大、肺炎等症状,这些症状容易与其他猪病混淆,导致养殖户和兽医难以及时准确地诊断出非洲猪瘟,从而延误了防控时机,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排毒不规律:感染变异株的猪群口腔排毒滞后、排毒不规律,使得采样检测很难及时发现病毒,导致猪群隐性带毒并间歇性排毒。这种情况下,感染猪只可能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将病毒传播给其他猪只,而且病毒可能在猪场中持续存在和传播,难以做到精准清除。

环境适应性增强:部分非洲猪瘟变异毒株可能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在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更长。例如,在猪场的料槽、风机、墙壁、地面等环境中,病毒能够存活较长时间,增加了猪只接触感染的机会

0 阅读:11

新农业兽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