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1号”即将上市,辐射全国成蟹养殖超5万亩

上海崇明 2024-09-20 21:32:30

“秋风起,蟹脚痒”,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精心培育,具有“大长腿”基因的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已经长大。这一河蟹新贵在近期完成最后一次蜕壳后,将于10月中下旬正式迎来市场首秀,为市民增添一道秋日美味。

从空中俯瞰,位于绿华镇的宝岛蟹庄的千亩蟹塘碧波荡漾,微风细雨中,蟹农们正划着小船,忙着打捞清理蟹塘里的漂浮物,起笼捕捞部分河蟹,观察“崇明1号”最后一次蜕壳前后的生长情况。

完成了4次蜕壳,体型健壮的河蟹张牙舞爪,生猛异常。蟹庄负责人、崇明河蟹集团董事长黄春向记者介绍,“崇明1号”成蟹膏脂丰满、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期完成最后一次蜕壳后,蟹塘里的大部分成蟹将达到6两左右,其中,公蟹最大可达到9两,母蟹最大则有7两左右。

受前期连续高温天气影响,“崇明1号”也经受了严峻的“烤”验。黄春介绍,“崇明1号”一生要蜕5次壳,每次脱胎换骨,都是一次成长的过程。从3月开始,基地每月会对河蟹进行一次抽样体检,从样本分析看,“崇明1号”的个头明显比之前养殖的河蟹大,过去经常被人调侃的崇明“乌小蟹”,如今逆袭成为个大腿长的蟹中极品。

黄春告诉记者,螃蟹喜凉怕热,最佳生长水温是25-30℃,前期连续35℃以上的高温,影响了河蟹进食和蜕壳后的体质恢复,导致一小部分河蟹成活率低,总产量有所减少。好在基地有800亩渔光互补的蟹塘,河蟹生活在光伏板下的水体中,加上水草遮阳,水温比常规蟹塘低3-5℃,有效提高了“崇明1号”的存活率。

崇明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故乡,过去,由于养殖模式粗放,产出的河蟹规格较小、品质不高。近年来,崇明全力推动河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2022年5月,崇明5家河蟹龙头企业联合组建上海崇明河蟹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从苗种繁育、扣蟹生产、成蟹养殖到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资源,在国家级良种“江海21”基础上,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培育具有“大长腿”基因的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共选育优质河蟹亲本2万多只,2023年5月成功繁育了1.2万斤的“崇明1号”蟹苗,今年繁育数量达到2万斤,除投放全区5000亩蟹塘外,还辐射到全国成蟹养殖超5万亩。

今年是第一批“崇明1号”实现从蟹苗到扣蟹再到成蟹完美蝶变的元年,与“江海21”相比,“崇明1号”具有规格更大、长势更快、产量更高的特点,从2023年扣蟹亩产来看,产量比“江海21”提高了10%。今年受高温天气影响,崇明清水蟹总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亩产量预计在150斤左右,崇明河蟹发展集团五个基地总产量约50万斤。黄春表示,目前,集团所属各大基地全程开展标准化养殖,合力做大做强,打造享誉全国的清水蟹品牌。

据了解,“崇明1号”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市民推广,目前已经开始接受预订,国庆假期过后,颜值高、品质优、口味佳的崇明清水蟹将正式走向市民餐桌。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