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一进看得远,二进看得透,三进看得全,大智慧

小涵有红楼 2024-02-08 12:16:44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里这句话寓意深刻,可以称得上放之四海而成真理。什么是世事洞明,什么是人情练达?

刘姥姥用自己的行为生动诠释了这一点,尤其是她三次进入荣国府中所思所想所为,对这句话进行了非常贴切的回应。

1.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所作所为诠释出什么是“看得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很多人看来根本不是看得远。

她原本想让狗儿进荣国府打秋风,但是狗儿却不肯,不仅如此,贪心的狗儿还出言相劝,让刘姥姥亲自走一趟。

刘姥姥住在狗儿家里,狗儿虽然不成器,但是作为一家之主。刘姥姥无法拒绝。

在这种情况,有远见的刘姥姥,把被动转化为主动。

一是把打秋风转化为自己见世面的过程。在决定去荣国府找王夫人时,她说出这样一番话:

“我也知道她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你又是个男人,又这样个嘴脸,自然去不得,我们姑娘年轻媳妇子,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红楼梦》第六回)

二是把进荣国府的过程作为培养外孙儿板儿成长的过程。

板儿跟着刘姥姥进入荣国府,见识了荣国府看门大爷们,进了管家婆的小院子,看到了从未见过的钟表,拜见了实权派王熙凤。

进入荣国府的整个过程,虽然百般不顺,但是作为一个乡下小孩,有机会到荣国府里“游学”长见识,对他的人生经历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所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其实不仅仅是为了打秋风,也不仅仅是为了长世面,而从长远计,带着板儿实地参观见学,唤醒他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一个老人,能把一件难事,转化为一件教育子孙后代的好事,这种眼光足够长远。

2.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所作所为诠释出什么是“看得透”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目的是为了报恩,所以背了两袋瓜果进门。

原本计划离开时,贾母心血来潮请她相见。

刘姥姥牢牢把握时机,揣摩人心。所以在闲谈时,讲了小姑娘雪下抽柴,如玉小姐死后入庙,还有其它奇奇怪怪的事情,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投其所好。

贾母在大观园内宴请,鸳鸯和王熙凤有意捉弄她,刘姥姥出尽洋相。

后来,鸳鸯主动向她赔礼道歉。刘姥姥笑着说,“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主动配合主人表演,这种举动的背后是把事情看透了。

大场面上如此,在一些小的重要场合上,刘姥姥把握的更是游刃有余、妙到毫巅。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她主动跟贾母索药。

刘姥姥要药的背后,其实是银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无论什么朝代,钱永远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最大财富。

刘姥姥无法开口要银子,所以采取了策略,用主动开口要银子的做法,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最后刘姥姥离开荣国府的时候,王夫人给她100两银子,其他人给了她半车财富。

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记赚钱,这个是什么,其实就是“看得透”。

3.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所作所为诠释出什么是“看得全”

贾家如果不没落,刘姥姥如果不能第三次进荣国府,不足以彰显出刘姥姥看得全。

江南甄家被抄家的事情,影射了贾家也难逃被抄家的命运。

荣国府败落后,墙倒众人推时,刘姥姥带着板儿三进荣国府。

从巧姐的判词判画来推测,她被人卖进烟花巷后,刘姥姥将她救了出来,并将她许配给板儿为妻。

刘姥姥的举动在当时看来是一种非常大胆的行为。

因为烟花巷出来的青楼女,是当时社会最低的等级,连普通的农家女都不如。但是刘姥姥却让她嫁给板儿。

这种举动,表面上可能是报恩的行为。

但本质上,是一种改良后代的行为。

从基因学上考虑,生儿育女若想达到优生优育,必须有良好的基因。

巧姐有良好的基因,她生出来的女儿,是荣国府这个家族的优秀血统。

不仅如此,荣国府失势后,东山再起是充满了可能性。

所以,刘姥姥收留巧姐,不单纯是一种救助行为,而是一场重要的“基因重组”。

一个人,在不懂得基因遗传等知识的情况下,做出一个明智之举,是对世事的一种高明判断,是对繁衍后代的一种高明选择,充分诠释出什么是“看得全”。

4.思考

看得远,能让人一个人做事既有目标又有路径;看得透,能让一个人长袖善舞识变应变; 看得全,能让人做事滴水不漏诸事周全。

看得远其实是一个低级层次,看得透是一个进晋本事,看得全才是一个人聪慧的表现。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应该像刘姥姥学习,既要看得远看得透,更要看得全。

只有如此,才能把逆境变顺境,把坏事变好事;才能在该播种的时候播种,在该收获的时候满载而归。

但愿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都能学会“三看”。

0 阅读:0

小涵有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