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仇而怼怒乎?夫事居者,险而不仇怼,怨而不怒,况王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史记注解》之周本纪16
厉王的儿子静藏在了召公的家里,周部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将召公的家围困了起来;召公说过去我曾经多次劝谏过大王,大王不听劝,因此才有了当下的危难。
今天让百姓将大王的儿子杀了,大王难道不会认为我是因为心中的怨恨而故意做这种事情的吗?一个人做事,就算遇到危险也不去仇恨别人,内心生气也不去对他人发怒,更何况是为君王做事呢,于是将自己的儿子交给了百姓,静因此得到了保全。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
召公、周公两个人一起治理朝政,这一时期被称为共和,共和十四年的时候,厉王在彘地逝世了,太子静在召公家也长大了,召公、周公于是便将让他继承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这就是宣王。
宣王继承位置后,让召公、周公辅助他处理朝政,效仿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治理方法,诸侯于是开始再次朝贡周部落,过了十二年,鲁武公前来朝拜。
宣王不修籍于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宣王不去管理千亩之地的百姓,虢文公劝谏说不能够这样,宣王不听劝告,过了三十九年,在千亩之地发生了战争,周部落的军队被姜部落的军队打败了。
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甫谏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
宣王在南边损失了大量的兵马后,于是想要从太原抽调兵马补充,仲公甫劝谏说不可以随意抽调兵马,宣王不听从劝告,于是调兵。
对于个人而言,听取他人的意见,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去找出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变得更为完美。对于企业而言,做好市场调查,听取消费者的需要,可以更好的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更能够帮助自己占据到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