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四十还是混混,却在短短八年内称帝,刘邦凭什么能成功

包苗苗 2022-10-14 14:26:23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始皇觉得自己建立了万世不朽之基业,不由得豪情万丈。他希望自己的帝王威严可以传播四海,加强秦国在各地的统治。因此,他开始带着车队巡游天下。

途径江苏徐州地带时,一个人震撼于车队的庞大,车上装饰得精美,以及前方威武雄壮的护卫部队,不由得感叹,这才是大丈夫该过的生活啊。

说这话的人叫刘邦,这时是个亭长,管着方圆十里几个村儿的人口。

志向

刘邦出生的时候,秦始皇还没继位,六国还在。他生于沛县(江苏徐州),是齐国人。生于普通人家的他,不喜欢耕地,也不愿意从商。这在长辈眼里,就是不学无术的表现,是坏孩子。

后来,他听说,魏国有个信陵君十分厉害,曾经只身犯险,窃取兵符拯救赵国,并最终统帅五国联军把秦国那不可一世的虎狼之师打回了函谷关。这种胆识过人的英雄气概与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让刘邦深深着迷,他像所有的少年一样,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然而,没多久,信陵君就死了。刘邦的梦似乎也随着信陵君的死亡破裂了。他失去了可以憧憬的目标。

刘邦不甘心。他与那些光知道憧憬的人不同,他是真的愿意为梦想付诸于行动。于是,他放下农活,启程西行,来到了信陵君曾生活的地方——魏国。

这时,恰逢信陵君曾经的门客张耳也在招揽门客,刘邦就投奔了张耳。

刘邦很自来熟,对谁都称兄道弟,很快就跟张耳成了个好朋友。身为一介农民的刘邦并不沉迷于大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而是像他的偶像信陵君那样,时刻操心着“天下”。

不久后,秦灭六国,张耳沦为通缉犯,门客四散,刘邦也就回到了老家。

回到老家的刘邦,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了。他彻底地放弃了农活,而是当了一个小亭长,每天跟人喝酒吹牛,称兄道弟,交了一堆三教九流的朋友,包括屠夫,狱卒,车夫,都是些平日里不显眼的人。而且,他花钱很多,还不是给自己花,而是借给别人,不求偿还。

要知道,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接近四十岁了,连婚都没结呢。一个人四十岁还在普通公务员的岗位上喝酒吹牛,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成立家室,这即便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十分失败的。

或许,刘邦的目光从来就没有放在平稳度过一生之上。他依然想成为信陵君这样的人物。如果是太平盛世,他没准还会偃旗息鼓,不再做梦。但,游历过中原的他知道,秦朝的社会并不太平,无数势力都在暗处蠢蠢欲动。或许,这才是他的底气。

普通的老百姓讨厌乱世,而刘邦最不怕的就是乱世。

起兵

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秦朝虽然建立了万世之功,对于我们如今的地缘格局有深远的影响,但其实秦朝并不得民心。它的改革虽然功在千秋,但完全忽略了百姓的情绪。

想想看,假设你是齐国人,你祖上世代都是齐国人。突然,你的祖国没了,秦国的官吏走过来,告诉你必须放弃你的文字,你手里的货币,你的马车型号,你使用的度量工具,全部改用秦国的标准。你所熟悉的一切全部崩塌,你会怎么想?

各国货币

这些政策当然起到了一统全国的作用,但当时的老百姓并不买账。对他们而言,秦始皇就是在强迫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信仰,乃至生活方式。对他们而言,秦国并非统治者,而是侵略者。

所以,秦始皇推行的这些政策,激发了群众的逆反心理。只要有人一煽动,这种情绪就会如同燎原之火般横扫全境。因此,陈胜吴广一揭竿而起,秦朝立刻遍地狼烟。百姓想反抗“暴政”,旧贵族想复辟战国。秦朝面临着墙倒众人推的下场。

刘邦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让他立刻就在乱世拥有了自己的资本:愿意追随他的人。

就这样,刘邦揭竿而起,很快拥有了三千来人的部队。他不懂管理,萧何,曹参可以帮他。他不懂治军打仗,周勃,夏侯婴,樊哙可以打。他没什么特殊才能,但是他的队伍就是可以一直得胜。或许,这就是领导力吧。

刘邦的队伍越滚越大,这个从小小的沛县走出的队伍竟然逐渐成为了影响极大地割据势力,引得许多人前来投奔。不过,孤掌难鸣,刘邦意识到自己实力仍然不足,因此他找到了当时最大的起义势力——项羽和项梁。于是刘项合兵,成为秦朝的心腹之患。

分裂

在项羽与秦朝的主力军正面碰撞时,刘邦长驱直入,竟然直接打进了咸阳城,灭了秦。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长辈眼里的混混,而是拥兵十万的起义军头领。他自大了起来,幻想着自己称王称霸的日子。

现实给他浇了盆冷水。刘邦兵力虽多,但项羽的实力是他的十倍,且都是精兵强将,根本无法抵挡。如果刘邦过于高调,他就一定会被项羽灭杀。

清醒过来的刘邦只能退到了咸阳城外,安心等待气急败坏的项羽。

项羽来到陕西后,对刘邦摆下了著名的鸿门宴。宴上,项羽顾虑和刘邦曾经的革命友谊以及面子,始终犹犹豫豫,没有杀刘邦。而刘邦沉着冷静,并在一干属下的帮助下逃离险境。项羽至此错失杀刘邦的最后机会。

随后,项羽分封完各路诸侯,直接回江东了。而刘邦则被封到了四川。他进入四川时,烧掉了山崖间的栈道,以表示自己绝不出四川。

但是,不可一世项羽在这里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分封的有问题。

项羽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但是基本是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而没有考虑到各路诸侯的个人诉求,强行封了一通,导致得了封地的内心不是很高兴,没得封地的内心更不高兴。项羽无法压制住蠢蠢欲动的人心。

项羽

所以,才半年出头,山东就陷入了内乱,几个封王带头反项羽。项羽自然是带着大军征讨齐国。这就给了刘邦可乘之机。

入冬之时,刘邦在韩信的建议之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两年内逐步打下了陕西的地盘。而这时,项羽还在山东呢。

就这样,刘邦步步为营,拿下山西,打到河南,形成了楚汉争霸之势。

结局我们也知道了,在短暂的波折之后,刘邦连战连捷,彻底击垮了项羽的部队,最终十面埋伏,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在短短五年的征战后,刘邦就从偏安四川一跃成为天下之主,并于公元前202年新年举办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开启了汉朝四百年的帝国时代。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乡邻嘲笑,被长辈嫌弃,四十岁还在混日子的小公务员,竟然能在短时间内黄袍加身,一跃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连朱元璋都得经过长达二十年的经营与征伐才最终称帝,而刘邦从基层到巅峰,只用了不到八年。

结语

刘邦与项羽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是对自身定位的差距。

早在刘邦还是沛县亭长时,他见谁都会称兄道弟,对知识分子萧何是如此,对屠夫夏侯婴车夫樊哙也是如此。他从没有轻看夏侯婴,樊哙这些人的职业。

除此之外,刘邦虽然经常上头,做出些错误举动,但他认错非常干脆,不会端着架子。所以,他的属下都能直言劝谏,不需要拐弯抹角,不怕触怒刘邦。

反观项羽呢?他是贵族之后,少年英才,天然就有无数人才聚集在他身边,所以他很高傲,很固执,而且根本拉不下脸皮。别人劝他劝得越多,他越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越要反着来,很叛逆。

比如,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中杀刘邦?一是因为他之前已经决定不杀刘邦了,不愿意反悔。另一点就是他的谋士范增一直在跟他说这件事,让他心生反感。因为这等小情绪而屡次放弃机会,也怨不得范增最后骂他是个不能共事的小娃娃了。

某种程度上,项羽从没有认为当领导的觉悟,无法容人,也自恃于自己高贵的身份,不去团结人。而刘邦在还没起义前就广散钱财,对所有人都敞开心胸,从不鄙视三教九流,对属下的能力了如指掌,也能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说,项羽的格局,差刘邦太多了。

0 阅读:36

包苗苗

简介:多年自媒体经验,为您带来最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