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歼傅作义王牌军队时,毛主席大怒,扬言要亲自下场,意欲何为?

感人历史故事 2024-04-19 06:05:27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既能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文章推送,又能方便您阅读、分享、评论。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在东北战场展开,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我军歼灭多数国民党“剿匪”,使得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胜利后,全国军事形势发生变化,解放军总兵力由战争时的120余万人上升到300万人。

11月初,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起了第二个战略性战役,也就是淮海战役,当淮海战役还在鏖战的时候,毛主席又及时组织了平津战役。

虽说解放军对平津作战,在战略上已经具有绝对优势,再加上有毛主席的指挥,拿下平津战役似乎是水到渠成的。

一场战争中涉及大大小小的政策和决定,每一步都很重要,错不步,就会影响到最终的结局为此,要对一个重大战役做出决策, 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津战役的决策也面临着一个复杂的过程。

而其中的关键人物,便是傅作义以及他的“王牌”军队35军,在围歼35军时,毛主席曾大怒,扬言要亲自下场,意欲何为?

第35军,是傅作义的最基本部队,他就是靠着35军起家的。1931年,35军初次建立,那时候傅作义便是这个军的第一任军长,此后,他率领该军,经略绥远,浴血怀柔,坚守太原,收复五原,这支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傅作义指挥该军竟于1946年10月抢夺了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傅作义入主“华北剿总”后,对35军更是信任有加,宠爱有加,不但成了摩托化部队,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近400辆汽车。

35军是傅作义的“王牌”,更是傅系全军的核心。

对于傅作义来说,解放军包围了张家口,无疑是致命的,一旦丢掉张家口,也就意味着整个战局结果会出现反转,为此,必须发兵西进,解围张家口。

派谁去张家口呢?毫无疑问,就是35军。

为了拿下这一仗,傅作义立刻召见了35军现任军长郭景云,不过这也都是后话了。

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毛主席果断命令东野主力派出一个兵团支援关内,目的就是为了对抗傅作义。

而此时的傅作义,做出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他摆出了“一”字长蛇阵,自以为西撤有路,可沿着平绥线返回老根据地绥远;南退有门,东出津塘海口,可海运所部人马退至江南;固守有方,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各个军事要点都有重兵把守着。

这样的局势意味着,只要一处有难,那么各处可飞兵相互支援,在傅作义看来,这是一个万全的计划,纵使解放军有精兵强将,他们也无法对自己的部队造成威胁。

只要东野入关,他傅作义就可以撤回老家,亦或者去江南,然而,此刻的我军,却预判了他的预判。

那天,兵团司令部,参谋长耿飚和几个作战参谋,正围着一个巨大的沙盘,分析着华北敌我军事态势。

“华北敌军,现有五六十万人,在西起张家口,东至唐山长达500余里的狭长地带,摆了一个长蛇阵,大有固定平津的架势,华北我军的作战任务……”

就在耿飚说话期间,罗瑞卿来了,他告诉他们一个消息,傅作义很可能要被调到南京去。

闻言,耿飚问:“是不是要将傅作义的部队南调以支援华东?”

“难说……” 罗瑞卿回答。

“绥远是傅作义的老家,对此,从傅作义的角度来看,向西收拢,还有自成局面的可能,南下的话,可能会受限制呢……”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办法把他留在平津。

面对傅作义的“一”字蛇阵,蛇头是在津、唐,蛇腹是在北平,蛇尾是在张家口,那么解放军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就这样,毛主席亲自开始指挥平津战役。而敏锐的毛主席,此时也发现了35军的重要性。

夜深人静,西柏坡毛主席房间的灯光一直亮着,此刻的他毫无睡意,主席正在起草《关于平绥线的作战计划》,现在到了该解决35军的时候了。

毛主席写道:“……在4纵队到达张家口并部署完毕后,杨罗耿即发起攻击35军,准备5天左右结束战斗。”

杨罗耿(杨得志、罗瑞卿、耿飚)接到电报后,表示:“把傅作义部歼灭得越干净越好!”

总的来看,毛主席的战略清晰明了,我军指挥部有条不紊,再加上眼下的地势利用我军攻打敌军,严格来说,不出意外,胜利在望。

然而,没想到的是,战争还未发出,却出现掉链子的情况,最严重是35军差点逃回北平。

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东北野战军马上停止了休整,迅速秘密入关。

为了实现对华北之敌的战略包围,毛主席等不及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就命令华北野战军第二、第三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从西线向华北之敌攻进,包围驻扎在张家口的敌军。

上文提到,前往张家口的是傅作义的“王牌”军队35军,面对这支强兵,我们自然不能掉以轻心。

东北野战军先遣部队抵达密云附近时,他们发现一个棘手问题,眼下密云所控制的几个渡口依旧被国军掌握,这意味着我方军团想要秘密过河是不可能的。

先遣部队的司空员打起来想要攻下密云的念头,没想到的是,密云这边枪声一向,立刻引起傅作义那边的注意,当他发现形势不对时,又急忙下了命令,让35军回守北平。

等毛主席发现端倪时,35军已经撤退了,看着自己精心部署的一张网破了洞,毛主席大怒,扬言要亲自下场。

先遣部队的疏漏举动,也是毛主席要亲自下场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场战争实在是太重要,他不允许过程中出一丝纰漏。

毛主席不但提出了严厉批评,而且亲自起草了中央军委至程子华(先遣部队的司令员)的电报。

眼下局势并不稳定,收到毛主席电报的他们一刻也不敢怠慢,寒风凛冽中,战士们顶着狂风在雪地里艰难狂奔着,每个人的军袄上都冒出腾腾热气。

队伍里不时传来这样的口号:

“解放张家口!”

“消灭张家口的敌人!”

“不怕疲劳,爬也要爬到张家口!”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我军完成对张家口的严密包围。

为了防止敌人从海上逃走,毛主席下令实行“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战术,同时命令东北野战军主力克服疲劳、极寒交迫等困难,希望他们能一鼓作气,日夜兼程,迅速入关。

不得不说毛主席真的是用兵如神,他早就预判到了对方的预判,“围而不打”战略的方针,无疑等于给傅作义肩上又压了一块重重的石头。

毛主席的战略使傅作义很难下孤注一掷的决心,这对我们军筹划战争全局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我军眼下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1948年12月22日至1949年1月17日,解放军遵循军委指示,采取了“先打两头,后打中间”的攻击顺序,展开了强大的攻坚作战。

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首先攻克新保安,歼灭傅系之“王牌”35军。

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在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的配合下,全歼敌孙兰峰兵团,解放张家口。

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主力追歼塘沽逃敌,解放塘沽,使傅作义之北平成为孤城。

毛主席站在战争全局的角度,高瞻远瞩,无疑是英明正确的,而我军兵团虽然在战争中犯了些小错,但他们可以及时纠正,勇敢担责,这样的胆识也是我军能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

参考资料&文章信源:

《大手笔 国共决战关头的毛泽东》 :【出版项】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2015.11

《平津战役》:【出版项】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 2005.01

《傅作义传》:【出版项】 北京:团结出版社 , 2005.07

本文由“静心历史”原创首发,作者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搬运,侵权必究,谢谢配合。

0 阅读:1

感人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