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话

海贝说文化 2024-09-17 13:52:41

咏月诗话

作者:刘殿才

人对悬挂空中的月亮产生了无穷的遐思和猜怒,文人骚客著诗填词,追月抒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

月亮入诗,大约始于春秋战国,屈原在《九歌》中曾写道:"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据说这是较早的咏月诗。由此,咏月诗不断出现。汉代曾操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发出了诗人对高空明月何时可报的忧叹。

写月诗最多的当推唐代诗仙李白,李白一生创作的上千首诗中,竟有320多首是写月亮的。凡写到夜晚的,都有明月相伴。不仅写月光之美,还传月光之情。诗人生性孤高,曾敢"天子呼来不下船",所以,官运坎坷,常常借酒浇愁,对月抒怀。

《月下独酌》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因为无亲,便邀月为友,正是李白内心孤独的鸣唱。尽管如此。在李白的心目中,"与人万里长相随"的明月,是贞洁崇高的象征。是高尚灵魂的化身。因此,诗人常常触景生情,在许多诗里,把明月写得神韵飘逸,笔力洒脱,妩媚动人,绰约多姿。"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写的是"弄月";"醉起涉溪月,鸟还人亦稀",写的是"步月";"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写的是"饮月";"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写的是"问月"。诸如此类,举不胜举,真是气象万千,琳琅满目。清冷、明亮的月光,不仅在诗里勾勒出了一幅幅优美旖旎的境界,而且把言外之情溢于言表,增强了诗的意趣。

写月诗对后人影响较大的要数宋代苏东坡了,在他的笔下,月是千姿百态,佳趣无穷。从他所写的月中可以看到他高洁明亮的内心世界,具有浪漫的奇思异想的浓厚感情色彩。如黄昏的月:"思檐初挂弯弯月";窗前的月:"璧月琼枝","明月窥人";春夜之月:"淡月朦胧";秋末之月:"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泛舟观月:"一江明月碧琉璃";纵目望月:"水连芳草月连云";异乡之月:"三更月到床";离乡对月:"明月明年何处看";酒兴时之月:"对酒卷帘邀明月";个人失意时之月:"月明多被云妨"。"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爱月、咏月、惜月,见月动情,同一明月,在他不同心境情况下,便写出不同的诗意,韵味无穷。

在古代咏月诗词中,诗人们不仅把明月当作了传情达意的物象,而且有的咏月诗词中还有较强的科学性。在元代,天文科学得到进一步发展。诗人陆仁,有这样一首《缺月词》:"月体无方缺,日照仍自偏,安得长合璧,与天常同旋。"明确表达了诗人的科学天文观念。其一,月无圆缺,只是日照有偏正所致;其二,月在天上,选地周旋。从这一首诗中可窥元代天文科学一斑。

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作者。

作者:刘殿才

编辑:海贝儿

0 阅读:0

海贝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