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之秘在于量:柴胡,10则升,30则降,男性朋友多看看

有妙的笔记 2024-07-23 15:14:32

中医有“不传之秘在于量”的说法,传方传药不传量,等于不传。这样说是因为处方中,量的变化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可见剂量有多关键!

今天就来具体说说“柴胡”这味药,主升还是主降?

关于柴胡,其实在古代,多位医家提及。比如金元时期的李东垣,他创建的补中益气汤,方中就是应用柴胡的升发之气,与人参、黄芪、白术同用,来振清阳而举下陷。所以世人强调柴胡为升药者多,对于柴胡又为降药则论者甚少。

那柴胡能降气吗?当然也能。李东垣说过:“欲上升,则用根,以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用梢。”意思也就是柴胡不同的部位,升降性质就不同。根升梢降,这是药物效用的一般规律。

但我认为,柴胡的能升能降作用,并不在李东垣所说的生用、制用、用根、用梢上(何况现时药房已无根梢之分),唯在其用量之大小上。用于升提,一般用量为3一10;用于下降,一般用量为20一30(以上均指汤剂用量)。

那柴胡怎么用?常见于两个场景,一是外感热病(感冒、疟疾、肺炎、肠伤寒等),可以用柴胡解表退热。二是肝气郁滞,柴胡得水木之气味,木能疏土,所以柴胡可以在“顽土中疏理滞气”,疏肝解郁而能兼顾脾胃。

今天通过一个病例,详细的给大家讲解一下:

王先生,30岁。患有前列腺肥大多年。

主诉:小腹以及会阴处,坠痛不适。尿频,每将近一个小时就要如厕。且排尿时,小便点滴而出,尿无力,尿线细。

刻诊时,观其舌脉象发现:舌质暗紫,舌面有瘀斑,脉象沉涩。

辩证为:气滞血瘀

于是拟方:桃仁、红花、赤芍、香附、川芎、桔梗、枳壳、柴胡、当归、生地、牛膝、甘草。其实就是血府逐瘀汤+香附化裁而来。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祛瘀润燥。红花、赤芍,增强活血祛瘀之力,另外还有止痛作用;香附宣通十二经,是气中血药。川芎。上可行至头目,下可行至血海,中开郁结,为血中气药。

方解:方中桔梗主升,枳壳主降,一升一降,开胸行气。柴胡疏肝理气,升达清阳;同时增强桔梗、枳壳行气之力。当归、生地,用于滋养阴血,凉血清热,使祛瘀而不伤正。牛膝,逐瘀通经,通淋利尿,引血下行,甘草调合诸药。

注:中医调理,辩证是关键,如有身体不适,请到医院就诊,切勿私自调理。

10 阅读:374
评论列表

有妙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