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和进士有啥区别?古代说的“进士及第、进士出身”是啥意思

白容评文化 2023-06-11 03:22:14

提及状元,在人们的心中那可是了不得的人,也就科举考了个第一名。在古代这不仅仅是象征着有了个铁饭碗,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毕竟一次会考只有一个状元。

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O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毕竟以前的科举几乎是为了官职,并非真正的选拔人才。

在以前,盛兴的科举考试中分有四个档次,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又叫院试。院试之后,就是乡试。这里面的乡也并非是我们现在所谓的乡村的乡,而是家乡的乡。乡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秀才。

在古时候,秀才就是代表有文化的人。总而言之,到了秀才这个阶段,就已经算是脱离了平民阶层,步入“士”的范畴了。在以前秀才也可以说是有一定的福利的,例如明清时期的秀才拥有很多的特权,首先秀才不用参加义务劳动,并且不用给国家交税,免去很多烦恼,这是读书人争抢考秀才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门路的话,甚至可以到县衙去谋一个师爷之类的差事。就算没有门路,也可以做一个教书先生。当然,秀才只能说算是个文化人,还不能吃国家的俸禄,尤其是那种只会读书没有一技之长的秀才,日子就过得也是很清贫的,人们后来所说的穷酸秀才,多半都是指的此类人。

秀才再经过会试,考上为举人,会试也就是等同于省级考试。考上了举人,就是京试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京城赶考。考中就为进士,殿试是最后的一关,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由此选拔状元。

学子们能高中“进士”就是一辈子的梦想,因为“进士”是古代最后科举的终点,能高中进士也就会有个一官半职。古代的进士也就意味着一个秀才、举人走到了最后的终点。如果中了进士能上榜之后,哪怕一个进士再不怎么地,也会是地方上最小的一个县太爷。那么,状元和进士有什么区别呢?古代所说的“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又是啥意思呢?

进士也是在最后的京试大考中选拨出来的,中了进士也就是说以后就可以吃皇粮吃俸禄了。但在众多进士中,考官会选出一些优秀的进土,去殿试,让皇帝当主考官,以此选出三甲之列。

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这榜上第一名皇帝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三甲”人数各个朝代皆不相同,以清光绪癸卯科为例,共录取进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如此看来,前三名只是一甲而非“三甲 ”,“三甲”是殿试中榜进士中的末等即三等。

一甲前三名,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做官。而后面的二甲、三甲进士,则需要再参加一次馆选,优秀者可进入翰林院。翰林院也可以理解为今天的中央党校,只要能够进入翰林院,以后的前途,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状元和进士的区别就是,进士可以有很多,状元却只有一个;进士考中一甲赐进士及第,而进入二甲和三甲的人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也就是说状元是科举考试一甲中的第一名,而进士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状元一定是进士,但是进士却并不一定是状元。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代表着最高的学问和才能,但是以前的考试内容偏重经典诗文的记忆和理解,虽然难考,但相比现在还是有差距的,与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实践性和创新性相比,现在的状元郎也更具有天赋和才能!

0 阅读:2

白容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