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
请允许我以《英雄赞歌》中的两句歌词,献给《上甘岭》大结局的这一幕。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上一次因为看国产剧而震撼心灵,还是因为王雷主演的《功勋之李延年篇》。
而这一次,是因为《上甘岭》。
我不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但看了《上甘岭》的大结局,我的眼泪还是滴答滴答流下来。
特别是当段显峰扛着红旗吼出那句话——“537.7(高地北山)一号区域,方向不变,标尺减二。炮火跟着我的红旗上。”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很难抑制住自己的泪水。
这个秀才兵一路走来,经过一场场战火的洗礼,从一个扛着机枪就要打敌机的热血战士,终于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而志愿军的精神,在最后一集,在段显峰的身上,得到升华!
而剧集也在大结局,坐稳了央1cvb史冠的实绩,观众的遥控器,就是对这部战争大剧的认可。
看完24集大结局,再回望之前的剧情,更是别有一番热血澎湃。
剧集把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拍了出来,把他们可爱的一面拍了出来,也把上甘岭战役的战术拍了出来,而所有这一切,其实汇聚成了一个答案——
上甘岭战役,我们为什么能赢?!
1:关于大结局《上甘岭》最后一集,段显峰在给养女庙生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女儿,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牺牲了。”
我们赢了,但这场最后的胜利,是无数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最后一集播出前,虽然我通过预告片的提示,已经知道老八连所剩不多的战士段显峰,很可能也会在最后的战役里牺牲,但当大结局真正来临的时候,当看到段选峰为了完成任务,自己扛着红旗为炮兵部队丈量坐标,用身体完成最后的冲锋的时候,我还是没能忍住。
我想但凡看完最后一集的观众,都忍不住。
这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了八连指导员的牺牲。
当秦基伟吃饭时看到白菜提起胡满仓,说他做的猪肉炖粉条简直太香了,引得其他人纷纷说起和胡满仓相处的过往,段显峰还说刚入八连时觉得指导员特土,后来发现他这个“土”是田里的土,能种庄稼能养人,甚至还让自己学会了怎么当连长”。
直到谈笑间秦基伟的一句话,让大家瞬间沉默了。
“胡满仓同志啊,昨天晚上牺牲了”。只差一天,爱做饭也擅长用做饭打比方的胡满仓,就要退居后方养伤了。
但敌人一场坑道偷袭的遭遇战,还是让他付出的生命,最后那句“我吃饱了,先下桌了”,就成了他最后的话。
而到了全剧大结局,也终于到了段显峰下桌的时刻——
随着秦基伟将军的一声“大反攻开始”,志愿军打响了上甘岭战役最后的大反攻。
这一战,我军配备了更强大的火力优势,可一场大雪,严重影响了观察所的观测,段显峰决心给木兰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减少伤亡,必须将安全距离,继续压缩。“
段显峰扛起红旗,一边用步话机和后方通话,一边奋勇向前。
李晨饰演的炮兵部队指挥警告他:50米是必死的距离。
但此时的他,仿佛已经无所畏惧,化身为铁血战神。
于是,这位秀才兵,也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
他一路冲锋,身体被敌人的子弹打穿,口吐鲜血,不支倒地。
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撑住最后一口气,将红旗插入上甘岭的土里,那视死如归的眼神,不怕牺牲的决心,与红旗一起巍然耸立!
而伴随着我方炮兵部队的一声号令,我军炮火齐发,
在精准强火力掩护下,双喜等冲锋部队一声“冲啊”,如豹子般扑向敌人。
而指挥战斗的秦基伟强忍眼泪,完成这场上甘岭最后之战的指挥。
这一段剧情一出来,我再度哽咽。
而后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话,又让整场战斗,再度升华,“光敢于斗争还不行,还要敢于胜利。”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胜利了。
而我军的抗美援朝之战,也很快取得了最后胜利。
整个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志愿军的厉害。我们的志愿军,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轻步兵不可复制的奇迹。
镜头一转,1986年,已经进入和平年代的上甘岭597.9高地,迎来了一位战功卓著的老将军,他就是已经满脸皱纹的秦基伟,
这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老将,对着烈士纪念碑,深深敬了一个军礼。
回首眺望群山,他一定想起了当年无数牺牲在这片阵地上的战士们,想起了做得一手好菜的胡满仓,想起了段显峰。
想起了十五军那么多的英雄。
可惜,段连长终究没能回去看到庙生戴红领巾给他敬礼的样子,说好的带巧克力给女儿也食言。
这段剧情一出来,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觉,我当真是感慨万千,对于抗美援朝之战,还有那首“一条大河波浪宽”,都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2:关于《上甘岭》初看《上甘岭》上我一开始并不在意,这两年看过同类题材的大片不少,总觉得后续产出的剧集,再也复制不了《长津湖》的成功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港片大导演刘伟强,拍不出上甘岭战役的精髓。
在此我要向刘伟强导演道歉,之前我有多低估这部剧,大结局就有多震撼。
其实从第一集开始,我就发现了港片导演拍主旋律战争大剧最大的不同。
我认为剧集吸取了上一部央视战争大剧《冰雪尖刀连》的经验,剧集后半段其实很精彩,但由于数集才进入战场,有些耐不住性子的观众已经离场。
刘伟强却是以电影的节奏和影像风格来拍的这部剧,难怪2.5亿的预算,才拍了24集。
因为好钢全用在了刀刃上。
第一集一开场,没有任何铺垫就是双方交火、我军遭遇空袭。
进入主线叙事后,常规战争剧大量的战前布置,基本都省略掉了,直接就是咔咔开干,经常作战计划还没说完,战争场面跟着炮火声就上来了。
整部剧都在尽量规避水词、减少不必要煽情、省略不必要的文戏。
故事整体跟着上甘岭战役的战局走,王雷和黄轩饰演的秦基伟、段显峰负责穿针引线。
同题材中常见的亲人离别、互通家书等桥段一概没有。最大的煽情戏,是一个苹果引出的战场母子情。
整部剧看下来,剧情节奏紧凑,从不拖泥带水。几个特级英雄牺牲的场面,更是渲染得十分动人。
大场面拍摄上,刘伟强则展现了一个大导演的功架,有航拍也有近景、爆炸的特写、射击都拍到位,各种大场面的战斗情节,一波接着一波,直到大结局,几乎就没有断绝。
不夸张的说,从头打到尾,而且每场仗都打得明明白白。
进入最后几集,尤其是敌军偷袭坑道八连指导员胡满仓牺牲后,整部剧的剧情节奏陡然加快,仿佛要把之前积蓄的力量,全部使出来。
说真的,《上甘岭》能最终有这个质量,我是之前没料到的。许多国产剧都是虎头蛇尾,很多时候,开局还行,结局都没法看,而这部《上甘岭》却反其道行之,约到后头,打得越漂亮,最终完美收尾。
尤其是,在一场场战役中,把志愿军的精神,细腻且真实的展现了出来。
该剧的绝大多数剧情,展现的都是“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的战场历史,而到了大结局,在经历过那么多铺垫与蓄势后,最后讲出了歌词的最后一句“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虽然,大结局并不长,但却成功点题,将之前所有的剧情铺垫,彻底升华。
当英雄完成最后冲锋的时刻,那首熟悉的曲子也在我脑海响起。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那一瞬,我内心澎湃,难掩激动,无语凝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一时间,各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在脑海中翻涌。人们常说,好的影视剧,能让观众瞬间共情,《上甘岭》做到了。
3:关于演员演技除了故事,不少演员都贡献了高光表演。
我想重点说的,是黄轩,和某些网友的观点不同,我对黄轩在剧中的表演,可谓刮目相看。
很多网友不理解,上甘岭战役出了那么多英雄,为什么要用一个虚构角色做主角。
但这正是段显峰这个秀才兵设定特殊的意义,也是这角色为什么这么难演。
正因为上甘岭战役我们的真英雄太多了,任何一个都值得单独拍部影视剧。
所以更需要一个角色,把整个战场和那么多英雄人物串起来。
至于为什么要将主角设定为一个军事学校教官,是因为这样才能方便角色时刻为观众分析我军的战略战术,让观众理解上甘岭战役志愿军除了勇敢坚毅,打得还那么聪明,这才创造了人类轻步兵战史的奇迹。
但光设定了这个角色不够,要把角色演进观众心里才行。
整部剧看下来,黄轩塑造的角色,表面看着有些文气,但实际上骨子里却兼具硬汉气质。
尤其是角色最后一场戏,那志愿军无畏的精神,更是被黄轩演绎地淋漓尽致。
王雷饰演的秦军长,我也认为可圈可点,有观众说角色有点端着,王雷的角色中,西北锤王、李延年就不端着,但略微端一下,才既有领军武将的威严,又有平易近人的特点,角色是立得住的。
尤其是说出“胡满仓同志昨天晚上牺牲了,他做的猪肉炖粉条,你尝不到了”那场戏,台词处理太高级了。
不过要说全剧演技最精彩的,还得是大潘饰演的胡满仓。如果要我给他的表演打个分,我认为超出期待,满分都不为过。
这个连指导员的角色,出场就用做菜比喻作战,到牺牲的时候,又用吃席做了最后一个比喻:打仗就跟吃席一样,吃饱了,就得下桌,我吃饱了,先下桌了。
潘斌龙在剧中的表演是那么举重若轻,情感那么真挚,又那么具有感染力。
角色牺牲那一刻,那么多宏大的叙述,就这么落在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
历史课本中的内容,在这一刻有了血肉。
4:关于”最可爱的人“《上甘岭》最让我惊艳的地方,一是拍出了志愿军的智。
二是拍出了志愿军的勇。
剧中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多种战术,让观众深入了解了这场胜利背后,我们的"零敲牛皮糖"战术,我们的坑道作战,我们的"冷枪冷炮"战术,一部剧,就把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术运用,拍明白了。
但最关键的,还是拍明白一件事:我们为什么能赢?
其实答案,就藏在大结局那荡气回肠的冲锋中。
世界上没有一支部队,像志愿军这样舍生忘死,所以战场上不可能打赢的仗,我们打赢了,不可能守住的阵地,守住了。
美军永远也搞不懂,研究多少年也没有用。
因为他们永远无法理解我们的志愿军有多伟大。永远无法理解,那群在坑道里唱《我的祖国》的战士们。
剧集开播那天,是10月14日,72年前,上甘岭战役打响。
剧集在央视播出期间的10月25日,是志愿军出国作战74周年,197653名英雄儿女,用生命拼出了如今的家国安宁。
秦基伟将军在回忆上甘岭战役时写的一句话是:“部队打胜仗,就靠一口气,勇气。这就是为国舍命的精神。”
而《上甘岭》试图告诉大家的,正是这种精神——
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上甘岭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是无上光荣。
为什么我们要一次又一次拍《上甘岭》?
因为,不能忘。
不能因为和平已经成为常态。
我们就忘记了那场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中的胡满仓、段显峰们,不能忘记黄继光、邱少云。
千千万万英雄血战上甘岭,无名英烈青山埋枯骨。才换来和平之风吹遍中华大地数十年。
他们以生命捍卫信仰,我们以记忆传承精神。
今日,我们迎来《上甘岭》故事的大结局,也在上演故事的续集。
就像段显峰在给女儿的信中说的,“这场仗,我是不想打的,但为了你们能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在前线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来朝鲜杀美国鬼子,并不是因为我们喜欢,而是没有选择。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是别人给的,是要靠我们打出来的。“
“我们战斗不是为了让人钦佩,而是为了让一些人恐惧,下次再也不敢来欺负我们。”
和平年代,就是《上甘岭》最好的续集。
表现爱国主义、志愿军战士的献身精神,可以用符合逻辑,严谨的方式来表达,更让观众认可。最后这一段拍得有点神剧了。那么多敌人都打不中,炮弹炸身边还能跑,过犹不及啊!!